第三章 孝敬之道——百事应当孝为先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引自】《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在世,子女就不应该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也必须有正当的去处。

【智慧点评】

现在看来,并非只要父母还健在,儿女就不能离家求学、创业,只是说,父母年迈没人照应,子女远游他乡时必须把父母安顿好,让父母衣食有着,这便是孝子之道。

离开了父母,不在父母面前尽孝,虽然对父母有所安顿,让父母衣食无忧,但仍要时时刻刻牵挂着父母,将对父母的爱心与孝心深系于怀。父母的衣食、起居、心情都应该是儿女牵挂在心的,不要让牵挂成为父母对儿女的单相思。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无论是身体还是心态都大不如从前,眼睛花了,腿脚不灵便了,甚至一些平常小事他们都觉得自己做不好了,此时,儿女便成了他们可以依靠的大树。

当父母年老时,儿女便成为他们的依靠。即使儿女认为走出家乡作出一番成绩才能更好地孝顺父母,也应当在出远门时,让父母有所养,安顿好父母。

吃尽味道盐好,走遍天下娘好

【引自】罗旋《梅》十五:“‘吃尽味道盐好,走遍天下娘好’,看来还是共产党好,我,我一家准备搬回雷坪来住。”

【释义】意为味道中没有比盐味更重要的,天下的人没有比娘待自己更亲的。

【智慧点评】

太史公曰:“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就像小时候摔倒了,第一时间就会哭喊“妈妈”。因为母爱是世界上最可信任的爱,母亲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母亲对自己的爱,是最浓厚和最无私的。就像一个故事里所说的,一个孩子生病了,需要母亲的心脏做药引子,母亲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心脏挖出来给了他。当他捧着母亲的心脏急急去找医生的时候,不慎跌倒在地,这时母亲的心焦急地叮嘱他:“孩子,走路要小心啊……”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走遍天下,还是娘最好。

儿不嫌母丑,犬不嫌主贫

【引自】《杀狗记》第十六折:“‘儿不嫌母丑,犬不嫌主贫。’我员外不知为何把小官赶将出去。”

【释义】自家人之间不会互相嫌弃。

【智慧点评】

现在不少人抱怨母亲的形象不够光鲜,嫌弃她不够有能力,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个显赫的家世,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等等。本质上是望母为凤,以便托庇翼下,做一只坐享其成的笨鸟。须知,母亲是世界上对自己最真的人,给你一分钱的母亲与给你十万块的母亲,其手里的钱币都是浸满了汗水和母爱,她们的爱在重量上都是相等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

【引自】梁斌《红旗谱》:“嗯!常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你娘虽说死了,还有我,还有你姐姐哩!心上牵你,孩子!”

【释义】母亲时刻惦记出门在外的孩子。

【智慧点评】

每一个母亲,自从她的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她对这个孩子的关注和担心就会延续到她自己生命的结束。这似乎是一种天性,所以作为子女,不要责怪母亲的唠叨和牵挂,要知道孩子是从她们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们对这些已经离开的原本是她们身体的一部分的骨肉,关注程度甚至高于她们自身。所以每个人要常回家看看,常给母亲打电话,让母亲知道你很好,让母亲安心,并且为了母亲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要知道在古时候,父母在是不远游的,现在尽管不再讲究这个,但是当男儿志在四方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家中老母,她们每天都牵挂着儿女。为了母亲的微笑,儿女应该好好生活。

家有一老,黄金活宝

【引自】谢觉哉《不惑集·爱父母》:“有句老话,‘家有一老,黄金活宝’,在这社会大改革的时候,老人的意见不可能都对,但在某些方面仍是‘活宝’!”

【释义】家里有个老人,非常宝贵。

【智慧点评】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见,怡然自乐的,一般只有老人和孩子。俗话说老小老小,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样,平添一份天真奇趣。放着一个老小孩在家里,既尽了孝道,又开心有趣,何乐而不为?有人把老人视为负担,恨不得将其弃之山野而后快,无论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来考虑,都是愚不可及、无法宽容的。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引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警世格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亦作“养儿待老,积谷防饥”。《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自古道:‘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白头。百年之事,靠着何人?”亦作“养小防老,积谷防饥”。《裴度还带》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释义】养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积屯粮食是为了防备饥荒。

【智慧点评】

生老病死,智者不讳。每个人都有老病交加的时候,那时候床前没有人侍奉汤药,确实是晚景凄凉。人类养育孩子,固然是出于天性,为了繁衍后代,然而人类毕竟与动物有着很大不同。小动物只要长大雄壮,就要离家而去,一去不回。而人类却截然相反,父母老病,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要匆匆赶回,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所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即使作为报答,也该在父母年老体弱、丧失生活能力的情况下,乌鸟反哺,恪尽孝道。

骄子不孝

【引自】《史记·梁孝王世家》:“今太后,女主也。以爱少子故,欲令梁孝王为太子……鄙语曰‘骄子不孝’,非恶言也。”

【释义】骄横傲慢的儿子是不会孝敬父母的。

【智慧点评】

人们一般认为儿孙孝敬与否是儿孙自己的事,其实不然,有时候儿孙的不孝是父母自己骄宠出来的。如果对孩子过于溺爱,就容易养成孩子骄纵的性格,他们就会目中无人,冷漠自私。他们会把父母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既然理所当然,那就根本不会想到回报和孝敬。所以,孝顺这一品德并不是独立的,它是与别的品德休戚相关的,比如谦逊、善良。所以,父母对子女不能一味溺爱,应该从小对子女严格要求。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引自】《论语·里仁》

【释义】几:轻微,婉转。劳:操劳。(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婉转地劝告,见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采纳,仍然尊敬父母,不与其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智慧点评】

曾有人说,天下有不是的子女,无不是的父母。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都会犯一些小的错误。作为一个孝子,对于父母的过错要尽力劝阻,如果父母不听劝导,即便是他们的错,子女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同父母争辩,而不应该口不择言地说一些伤害父母的话。

父母总以宽广的心胸包容着儿女的一切,那么父母有了过错,做子女的更应以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包容父母的过错。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引自】《论语·里仁》

【释义】父母的年龄不可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智慧点评】

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报答他们的太少。正如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所言:“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回报父母,一定要抓紧!趁父母健在的光阴,不要来不及报答时才想到要报答。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引自】《论语·为政》

【释义】色:脸色。难:不容易。馔:意为饮食、吃喝。指(对父母)和颜悦色,很难。仅仅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食,让父母先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是孝了吗?

【智慧点评】

其实,仅仅替父母做事,将佳肴奉上,不一定就是做到了孝。态度决定一切,儿女下班回家,疲惫不堪,而父亲吩咐倒杯茶给他喝,做儿女的茶是倒了,但端过去时,沉着脸,将茶杯在桌子上重重一搁,用生硬的语调说:“喝吧!”

父母见到儿女如此态度,将做何感想?

孝敬,孝敬,要做到由内而外地敬,才能算是孝。中国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对父母尽孝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极大的拖累,但谁都会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衰老。如果父母长期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即便儿女心中孝顺,有时也难免流露出厌烦的神色,此时,父母心中的滋味恐怕难以言说。一方面为拖累了儿女而心中难过,另一方面便是对儿女隐隐的失望。

孝要表现在态度上,心中孝,态度敬,不要对父母感到厌烦,儿女欠父母的恩情一辈子都还不完。想想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你的心中就不应再有任何怨言。

事父母,能竭其力

【引自】《论语·学而》

【释义】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

【智慧点评】

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呵护着,不让受半点委屈。小时候,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长大成人,即便无法成龙成凤,但也永远是父母掌心里的宝,在父母面前永远都可以如小时候一样撒娇、任性。无论我们做错什么,父母都会原谅。然而如今,又有多少人会尽心竭力地去照顾父母?要知道,上了年纪的父母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保证,更需要心灵上的关怀。

孝敬自己的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不分时间与地点!绝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的快乐而埋没了良知,留下一辈子无法弥补的遗憾!侍奉父母,不但尽力更要尽心。父母之恩,要用一生回报。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引自】《论语·学而》

【释义】父亲在世时,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儿子的行为;如果儿子在父亲去世后三年还不改变他在父亲生前的志向,说明他是真的孝顺。

【智慧点评】

古人对于父母,除听从恭敬、供养侍奉外,还要继承父母的遗志,在古人看来,继承先人未完成的功业,这是“顺”的行动。如今,以是否改变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来确认一个人是否孝顺的观点值得推敲。这是将父亲的意志凌驾于孩子的意志之上的不公正、不平等的观点,是应该否定的。是否需要改变父亲活着时候的志向或父亲生前指定的道路,应该根据这个志向本身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仍然符合变化了的环境而定,而不能只因为是父亲决定的就不能改变。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往往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例如他们自己想当钢琴家,这个理想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就将这样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钢琴,也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条件,一味地强制孩子练琴。孩子一旦反抗,就说孩子不孝顺。孝顺的出发点,是孩子对父母的爱,而爱的基础是理解与沟通,更是彼此平等且相互尊重。

唯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引自】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

【释义】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除使人忧愁的事。

【智慧点评】

所有的语言都不能表达父母所赐予我们的生命,赐予我们的爱。父母就是最爱你的人、永不小看你的人,是那夏夜为你赶走蚊虫的人,是那黄昏路旁翘首盼你归的人。

对一个有孝心的人来说,孝顺父母,使父母能安度晚年,自己的内心才能得到安宁。而后,你才能全心全意地专心去深造自己的学业和开拓自己的事业。

孝顺父母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感到孤单、寂寞。因为父母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主心骨,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们孝顺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们何忧?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引自】《礼记》

【释义】孝敬父母有三个层次:大孝是使父母受天下人的尊敬,其次是不让自己的言行使父母受辱,最基本的是尽自己的力量养活父母。

【智慧点评】

许多人认为,对父母尽孝就是多赚些钱给父母就行了,其实不然。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不是给钱就能报答得了的,能奉养父母只是孝行里面最下层的一种。

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投入了大量金钱,更投入了深厚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孝顺父母时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情感和尊重,而不仅仅是金钱。感情的债还是要用感情来偿还的。即使给父母很多钱,但你没有从感情上付出,不尊重他们,父母也感受不到任何的欣慰;即使你没有很多钱给父母,但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却能让父母的心灵备感满足。

孝敬父母,还应该从内心尊敬他们。有事征求父母的意见,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做错了事主动认错,以求得谅解。父母暴怒时,先躲避,然后再解释……

如果你能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那才算是真正尽了孝道。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引自】汉·桓宽《盐铁论·孝养》

【释义】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智慧点评】

一个人孝敬与否,关键看他是否有真诚的心意,不能光看他的外在表现。如果只为了博得美名而去孝敬父母,那就与孝的精神完全背离了。

然而,今天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用自己的内心去孝敬父母的呢?在物质上,你可以给父母一幢别墅、一笔财富、一些精美的礼物,可你想过没有,父母最需要的是你的陪伴与关爱。其实尽孝很简单,如在外的游子时常给父母打个电话,多报些平安,多跟父母聊聊……在家时把看电视的主动权交给父母,陪他们一起看喜爱的节目,抑或在饭后陪他们散散步……只要你细心,生活里处处有孝的踪影。

子欲养而亲不待

【引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儿女想赡养父母,但双亲都不在人世了。

【智慧点评】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顺是不能等待的。时间如流水,年少时每个人都在忙,忙学习,忙游戏,忙作业……等成人了,还要忙工作,忙事业。当我们认为真正拥有了可以孝顺父母的能力的时候,可能已为时晚矣,因为此时的父母已经吃不动也穿不了,甚至有的父母已离开了人世。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孝敬父母更要趁早。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为父母做点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感激,而不是将这种爱深埋在心底。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引自】唐·孟郊《游子吟》

【释义】谁说像小草一样的些微孝心,能够报答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

【智慧点评】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父母的脸庞也从年轻变得衰老,头发从乌丝变成白发,动作从迅捷变为缓慢了。从我们咿咿呀呀学舌、跌跌撞撞学步、懵懵懂懂晓事的时候开始,父母总是叮嘱我们,生怕我们人生路上走弯路。当时听腻了的唠叨现在回想起来却是绵长的挂念和关怀。而现在父母老了,我们是否能照顾好他们呢?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真的不多,也许我们一句随意的问候,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感到很欣慰。人世间最难报答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侍奉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父母之爱是最真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如同春天里的阳光对待小草那样,是我们永远报答不完的。

父母唯其疾之忧

【引自】《论语·为政》

【释义】父母最担忧的是子女生病。

【智慧点评】

为什么说理解父母为儿女的疾病担忧就是孝呢?

如果你能真正体会到孩子生病时父母那种担心、慌乱的心情,你便会懂得什么是孝,怎样才算尽了孝道。这种心境只有当自己为人父母时才能体会,当你恨不得代替儿女承受病痛的折磨时,你便会想到自己父母曾经的付出。

从另一角度理解,如果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儿女生病时那种程度的关心与担忧,才算真正尽了孝道。

当然,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理解成既要保重自己,又要关心父母的健康,也许会更全面一些的。

歇后语智慧

郑庄公挖地道——不到黄泉不相见

郑庄公的母亲从小就不喜欢他,而喜欢他的兄弟共叔段。她如此偏心,后来竟然发展到帮助共叔段谋反,到了意欲置庄公于死地的地步。郑庄公愤怒之下,发誓说不到黄泉不与母亲见面。后来,他的母亲生病了,他对自己的誓言心生悔意,在一个聪明的大臣的帮助下,“掘地及泉”,母子相见,重归于好。

这个故事包含了两个元素:一是孝心,二是智慧。庄公反悔之后孝心大动,这本让人十分欣慰,后来又使用巧妙的办法尽了孝心,成为一个千古传颂的美谈,让人不能不油然而喜,心情大悦。

要饭的看丈母娘——穷孝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孝顺这种事情,是完全超脱于贫富之外的,因为它完全就是个心意的问题。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那样的孩子就算腰缠万贯,他也不孝。圣人说,孝顺,最主要的是牵挂父母的身体健康。即使穷困潦倒,远在千里之外,只要时时牵挂父母,时常回家看望父母那也是孝顺。

名句集锦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在舜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不可以做儿子。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首孝悌,次谨信。

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百善孝为先。

人生行善积德,“孝”该放在首位。

·爹养儿小,儿养爹老。

父母养育儿子,儿子应该知恩图报,好好地赡养父母。

·富贵好,不如子孙好。

若是败家之子,再富的家也会被败光,若是好子孙,贫寒之家也能富贵起来。所以说,富贵好,不如子孙好。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承担你的忧愁。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拿掉。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的父母。

·天地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天地是从人类开始的,父母是人类的本源。

·务本莫贵于孝。

致力于根本莫过于孝。

·孝,德之本也。

孝道是道德的根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人的品行中,最重要的是孝道了。

·永言孝思,天经地义。

永远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淫为祸害的种子,孝为善的根本。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父母疼爱我,做到孝又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汉字集锦

“吕”字的智慧

战国末期,吕不韦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经商而至巨富,并且慧眼识货,一见嬴异人而留下千古名句:奇货可居。后来做了秦朝宰相,在政治上又爬到顶峰。不仅如此,他门下有食客三千,集合他们的力量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在文化上又作出巨大贡献。

“吕”,是由两个方块形的“口”组成,表示人或动物的脊椎骨一块接一块地连成一串。金文由甲骨文的方块变成了准圆形,这样一变更像脊椎骨的形体。小篆是在甲骨文和金文的两块脊骨之间加上一条短竖线,使一块一块的脊骨紧密相连,看上去更像一串脊椎骨。

许慎根据小篆的形体,认为“吕”的本意是一串脊椎骨,脊椎骨贯穿脊背,是身体的“顶梁柱”,所以说吕侯太岳是大禹的“心吕之臣”,所以被封为吕侯,其子孙也以吕为氏,世代繁衍下来(见《说文解字·吕部》:“吕,脊骨也。象形。昔太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吕”字的意思来源于一种图腾信仰,这种图腾物就是一种形似鹿驴的黑羊,在魏晋的时候被称为“山驴”,在先秦时被称为“闾”或“闾侯”。中国的历史上,载入史册的吕姓人物为数不少,有吕布、吕洞宾、吕留良等人,但能与之齐名的女性中,却不得不提吕雉。

一个“吕武操莽”,将中国历史上的四个人概括其中:吕稚、武则天、曹操、王莽,他们被指为窃取政权的国贼,但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是非成败转头空”;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应该从个人好恶中跳出来,知世才能论人,而不是像那些摸象的盲人一般,只道出其中的一部分。

“唐”字的智慧

甲骨文的“唐”,是个会意字,上面是“庚”,是扬谷出糠的风柜,下面的“口”,是放在庚下承接谷米的盛器。这个字,古音读“汤”,商代的甲骨文卜辞里,多用来作为地名,也用作商朝的先王“成汤”的“汤”。商代之前有夏代,夏代之前的新石器时代里,有尧舜之世。这个字,被汉朝的儒生们赋以“大言”的意思,也就是“吹牛皮”。为什么“唐”会成了“吹牛皮”呢?大概是由于“唐”是扬风吹糠的意思,由此引申出“吹”意。

唐这个姓,据说是出自祁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唐氏,祁姓,亦曰伊祁,尧初陶唐之后。

“唐”字在初造的时候,只是个简单的会意字,后来李世民辅佐父亲李渊建立了唐朝,自己当上皇帝之后,文治武功,无与伦比,至今仍为人称道。所以国外华侨常常把自己叫做“唐人”,华人聚居之处叫做“唐人街”,穿的衣服叫做“唐装”,等等。一个“唐”字,几乎成了中华民族的“姓氏”。

这个让所有华人引以为傲的“唐”字,也有另一面,诸如荒唐。曹雪芹曾自评《红楼梦》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人世间总是会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之事,如古人相信有长生不老之术,而历尽千辛万苦想得偿所愿,到最后还是一场空。这些无稽之谈多数来自人的美好愿望,当这种愿望成为一种强烈的要求时,人们便相信其可以梦想成真,于是便有了一些荒唐的举动。从荒唐美梦中醒来,正视现实,认真地过生活,才能让有限的人生活得更充实。

国粹精选

洋河大曲

很久以前,淮安府洋河镇有一眼泉水井。在井西边有一户只有父女两人的人家。老父亲有点嗜酒,每晚都要喝上几盅酒才能吃好饭。姑娘只有十五六岁,清秀俊美,心地善良,聪明伶俐。

这一年,天大旱,河水干涸,土地龟裂,禾苗枯死。老人只好四处干苦力,每日工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但他每天还是要喝点儿酒。姑娘见爹爹日夜操劳,日渐憔悴,心中也不忍拂逆老人家这点嗜好,只好每天去买点儿酒,侍候老人家吃点饭。

一天傍晚,姑娘从父亲手中接过仅有的几文钱去买酒。刚到酒店门前,见有一老者领一小孩坐在道旁向人们乞讨,并哭泣着向人们述说家中的不幸。姑娘心中不忍,便将钱全给了老人,让小孩去买个馍馍吃。姑娘拿着空酒壶往回走,心里还在想怎么给父亲买酒。走到井旁,见到溢出井口的泉水,猛然想道:“何不将酒壶灌上点泉水?无奈只好蒙骗爹爹一次吧。”于是将酒壶灌上泉水。回到家,壮着胆,摆出酒菜。姑娘惶惑地看爹爹喝酒吃饭。老人也没说什么,吃完饭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姑娘去买酒,又碰上昨晚的老人和小孩。姑娘很同情他们,就又把钱给了他们。酒壶里再次灌上泉水,到家后在一旁看爹爹喝酒。老人家端起酒盅慢慢地品起来,他感到这两日酒的味道比往日的酒都好,从来没喝过这样的好酒,就问是从哪儿买的酒。姑娘以为被爹爹发现了,就惊惶地说:“这是……这是在街里酒店买的。”老人看女儿说话吞吞吐吐,很纳闷,也没再说什么。第三天,老人又让女儿去买酒,暗地跟去观察。老人见女儿把钱给了逃荒人后,就去井边往酒壶里灌水。老人就对女儿大声说道:“你干什么呢?”姑娘慌了,颤抖地向后移动脚步,一脚踩空,掉进井里去了。老人急忙喊来邻居,可是人们把姑娘打捞出来时,人已死了。后来,人们就称这眼泉水为“美人泉”。

洋河大曲酒用的就是美人泉的泉水。洋河大曲酒是历史名酒,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曾题道:“洋河大曲,酒味香醇,真佳酒也。”洋河大曲酒液无色透明,醇香浓郁,回味悠长,是浓香型大曲酒,有“色、香、鲜、浓、醇”的独特风格,以其“入口甜、落口绵、酒性软、尾爽净、回味香”的特点,闻名中外。该酒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及南洋国际名酒赛会的“国际名酒”称号,蜚声于世界。

“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淮第一家”,洋河大曲除了酿酒工艺的独特,它成为中华名酒的原因还在其用的是取自“美人泉”的水。俗话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这神奇的泉水,造就了洋河大曲的甘醇。好泉水才能酿出好酒来,这就好比你周围全是比较优秀的朋友,那么你自己也会很出色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我们选择朋友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朋友的品性,一个好的朋友可以让我们更成熟稳健,而一个坏的朋友则可能让我们抱憾终身。

绍兴黄酒

绍兴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绍兴黄酒简称“绍酒”,是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酒,产于浙江省绍兴市。关于绍兴黄酒的传说,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献上了美女西施,才使吴国撤军。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为了雪耻,他想到了增加兵力和劳动力的策略,于是颁令奖励生育,并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奖品。据《国语·越语》载:“生丈夫(男孩),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这里所说的酒,就是绍酒,这段文字是关于绍酒的最早的记载。

清代时,绍酒进入全盛时期,酿酒规模在全国堪称第一。绍酒行销全国,甚至还出口到国外。绍酒几乎成了黄酒的代名词,目前,绍兴黄酒在出口酒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产品远销世界各国。

绍兴黄酒之所以成为佳酿,与它所用的水有很大的关系。名酒出处,必有良泉。酿制绍兴黄酒的水一向取于鉴湖。鉴湖水来自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会稽山区,经过砂岩土一层层的过滤净化,注入湖中,澄清一碧,水质特别好。据化验,湖水含有微量矿物质,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因此用以酿酒,极为适宜,加上制酒技艺的卓越,绍兴黄酒色、香、味俱佳。

绍兴黄酒具有色泽橙黄清澈、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鲜甜醇厚的独特风格和越陈越香、久藏不坏的优点。度数不高,酒性柔和,用作烹饪,还能避腥添味,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烹调佳品。

一提到酒,人们就立刻能想到那种让人喝一次就忘不掉的辣酒。白酒的烈性,常常让人难以忘怀,就像人们对于那些个性刚烈的人记忆颇深一样。与别的烈酒不一样,绍兴酒度数并不高,它的酒性很柔和。但是正是这种温和,让它在浓烈的白酒里有了自己别样的一席之地,人们喜欢它独特的清香,并在烹饪时用它来除腥添味。如果说烈酒就像魁梧的男人可以独当一面的话,那么绍兴酒则更像一个清秀的书生。有人喜欢烈酒,有人就喜欢温和的,把自己温柔的一面发挥出来,照样有人喜欢。关键是坚持本色,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