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邻家教书的叔叔赵祯

赵乾云点头说道:“我刚到东京,有点忙,有时候不在,有所怠慢到时候大哥莫怪!”

艾义笑道:“这我怎么会怪呢?苍梧伯我们走快点,陛下等了很久了!”

他说着就加快了脚步,赵乾云紧追着艾义的脚步,问道:“我刚到东京,陛下怎么知道的?”

艾义:“是狄副枢密使的奏折,你下船了,陛下就知道了。”

赵乾云疑惑的自言自语:“我一个孩子,他怎么这样上心?”

艾义笑道:“那是苍梧伯你立了大功了!听那些相公们说,从江南运粮食到前线,要损耗掉十之七八。有了你进献的压缩饼干,他们测算至少能减少5成消耗!

所以狄副枢密使的奏折一到,陛下就开始下旨置锅炒制炒米,并且乐此不疲,从散朝后一直炒到现在,至少快2时辰了!”

赵乾云没有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炒米,背后有这样重要的事情,不过想想这时候让人绝望的运输体系,也就明白这压缩饼干的实际意义。

他一边走,一边想,这运输真的用瓮么?那东西不仅重还易碎!

用木桶?这密闭性太差了,用不了多久就变质了。有其他包装吗?比如塑料袋?粽叶?麻袋,想了一遍,除了瓮还真没有能有用的包装!

赵乾云一边想着一边跟着艾义的脚步,来到升平楼外。当然还没有到,远远的看到高台紫衣云集,三两人一堆,高谈阔论。

艾义对赵乾云说道:“苍梧伯,您在这里等候,我去通报!”

说完,就从高台的侧面绕过高台消失在拐角处。

赵祯拿着高粱笤帚刷着锅里的米,看着他们发黄,膨大,心中充满满足感。

他看到一个小太监,跑到自己的内侍边上,耳语几句,赵祯问道:“苍梧伯来了?“

陈琳:“回禀皇上,苍梧伯在殿前等候!”

赵祯微微笑道:“宣吧!”

陈琳站好姿势微微仰头喊道:“宣,苍梧伯赵乾云觐见!”

陈琳声音悠扬的传了出去,窃窃私语的官员们都看向台阶的方向。

艾义匆忙跑到赵乾云的面前,问道:“你学过见陛下的礼仪吗?”

赵乾云摇摇头,心中说道:“我又没有进宫,几天前,我还是佃户的孩子,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

艾义给自己脸上一个巴掌说道:“看我只顾和你聊天,还没有教你宫中礼仪!”

赵乾云一把抓住艾义的手说道:“大哥别这样,这事情不怨你,走,带我去面见陛下。”

艾义忧愁的说道:“如果陛下怪罪你呢?”

赵乾云咧嘴笑道:“我不过是一个孩子!谁会和一个孩子计较?”

艾义吩咐道:“苍梧伯,陈公公送我的话,送给你!多看,多听,少说话。”

赵乾云上了平台,官员纷纷让出一条路,直通皇帝面前。他们打量着面前这个短短时间内,从一个佃户成为伯爵的孩子。

赵乾云不管这些官员,直接到穿黄衣的赵祯面前行了一个拱手礼:“小子见过皇帝陛下,愿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赵乾云才不管自己的礼仪合不合规矩,电视上的抄一半,书上的抄一半,不伦不类的行礼。

没有惹恼皇帝,就算混过去了,惹恼了皇帝,那就更好,把这个苍梧伯撤掉,就再没有人注意自己。

他行礼没有看地面,而是盯着赵祯看,赵祯像极了邻家教书的叔叔,一股子书卷气,自信的气息!

赵祯却非常喜欢,无他,这孩子帮自己解决了难题,心中喜欢,包容的尺度就大的没边,什么礼节,什么不合时宜都不是问题,赵祯笑咪咪的说道:“免礼,来看看!朕炒的米怎么样?”

赵乾云看了一眼锅里的米,金黄,金黄的,比自己在狄青营中炒的要好的多。于是说道:“陛下的手艺比狄帅好的太多了!”

赵祯笑道:“他狄汉臣也炒过啊?“

赵乾云点头说道:“公文到了狄帅帅帐,他就拉着小子询问,所以当时就炒了。不过那手艺,算了,不说了。“

赵祯来了兴趣,扫了一下锅里的炒米,对边上的侍者说道:“你们来炒吧!”

说着就把手中的笤帚给侍者!转头对赵乾云说道:“这样说来!你原本就会?”

赵乾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借口,然后无奈的说道:“小子逃难的时候就这样做的,几斤米炒的乌漆抹黑的放在竹筒里,十几天都靠这东西过活!”

赵祯抓住赵乾云话中的漏洞,疑惑的问道:“你才做这东西,为什么笃定这东西能保存一年甚至更久?”

赵乾云没有想到赵祯会这样快的抓住自己话中的漏洞,可见这世界从来就不缺聪明的人。

他也坦然的说道:“陛下,我们年边有切糖糕的习俗,过年的时候,把米炒熟,混合着糖,切成一块块,可以吃到第二年夏天,密封的好,下半年也能吃,所以我才有此想法。

如果陛下不放心,把今天炒的米,磨成粉后,分装100个坛子里,装满,然后用粽叶封住坛子口,再用不会开裂的湿黄泥封口,放在太阳下晒。

封口黄泥完全晒干后,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以后每隔10天开一坛,验看这炒米粉是否霉变!

这样,可以精确的得到这米粉的保质期,陛下就能掌握准确的米粉变质日子。

另外如果小子说错了,削了小子的爵位,让小子赔偿,小子心甘情愿!”

切米糖是广西梧州的风俗,也是赵乾云前世那个小城的风俗,每年入冬后,家家户户买来红糖,白糖,爆了米花,玉米花,混合芝麻,切成糖!

赵祯没有想到赵乾云会来这样一个建议,不过也好,毕竟,这东西第一次出现,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弄个一百坛慢慢验,这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办法。就算质变也就这点粮食,不会大规模浪费。

一直未开口的曾公亮突然问道:“为什么要100坛,一两坛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