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河上正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①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②,而乱之首。

前识③者,道之华④,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⑤;处其实,不处其华,故去彼取此。

〖王弼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帛书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注释】

【1】攘臂:(rǎnɡ bì)攘,推也。引申为阻止,排斥。攘臂,用手臂推开。

【2】薄:(bó)本义是丛生的草木挨的近,故柔软细密。引申为微小,少,轻视,不重要,看不起。此处应解为不重视,少。

【3】前识:(qián shí)以前有见识有智慧的人。

【4】华:(huá)本义为草木的花,又指开花。因草木花朵艳丽,引申为华丽光彩,外貌的繁茂,美丽,或虚浮不实。如华而不实。

【5】处其薄:(chǔ qí bó)处,居,站在,处所。处其薄,居于轻薄处。如行之薄冰,危矣。

【任凭般若解】

上德不言德,是有德,下德言德,是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事做,下德做事,做不完。

上仁施仁,不做而做,上义施义,做不完。

上礼施为,就不要应了,抬手扔了吧。

没有道就用德,没有德就用仁,

没有仁就用义,义也没有,就只能用礼。

用礼,不注重忠信,成为祸乱之首。

以前有智慧的人,让道大放光芒,

而自己却以愚示人前。

所以大丈夫居于厚重而安全之地,

不立于薄冰之上,

处于实地,而不立于虚华。

故居厚实而去薄华。

君若失其道,则德分上下,有无得失功减其半。

施仁无为,取义有为,无道辅无德积,仁义难为。

独为礼,禾无根,无仁义,礼为患。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

道为其根,德为其干,

仁义为其枝杈,礼仪为其叶芽,圣人择本舍末。

守其道,居其德,仁义自生,而礼自成。

故云:

道有其根德为干,化仁生义礼自成。

根深参天一体盛,舍本逐末害无穷。

〖河上公注〗

上德不德,上德,谓太古无名号之君,德大无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其不以德教民也。因循自然,养人性命,其德不见,故言不德也。是以有德。言其德合于天地,和气流行,民德以全也。

下德不失德,下德,谓号谥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见,其功可称也。是以无德。以有名号及其身故。上德无为谓法道安静,无所施为也。而无以为,言无以名号为也。下德为之言为教令,施政事也。而有以为。言以为己取名号也。

上仁为之上仁谓行仁之君,其仁无上,故言上仁。为之者,为人恩也。而无以为,功成事立,无以执为。

上义为之为义以断割也。而有以为。动作以为己,杀人以成威,贼下以自奉也。

上礼为之谓上礼之君,其礼无上,故言上礼。为之者,言为礼制度,序威仪也。而莫之应,言礼华盛实衰,饰伪烦多,动则离道,不可应也。则攘臂而扔之。言礼烦多不可应,上下忿争,故攘臂相扔也。

故失道而后德,言道衰而德化生也。失德而后仁,言德衰而仁爱见也。失仁而后义,言仁衰而分义明也。失义而后礼。言义衰则失礼聘,行玉帛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言礼废本治末,忠信日以衰薄。而乱之首。礼者贱质而贵文,故正直日以少,邪乱日以生。

前识者,道之华不知而言知为前识,此人失道之时,得道之华。而愚之始。言前识之人,愚闇之倡始也。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大丈夫谓得道之君也。处其厚者,谓处身于敦朴。不居其薄,不处身违道,为世烦乱也。

处其实,处忠信也。不居其华。不尚华言也。故去彼取此。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王弼注〗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尽德?以无为用也。以无为用则莫不载也,故物无焉,则无物不经,有焉,则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故曰,以复而视,则天地之心见。

至日而思之,则先王之至睹也。故灭其私而无其身,则四海莫不瞻,远近莫不至。殊其己而有其心,则一体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

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为而成之,则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善名生则有不善应焉,故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无以为者,无所偏为也。凡不能无为而为之者,皆下德也。

仁义礼节是也,将明德之上下,辄举下德以对上德,至于无以为,极下德下之量,上仁是也,足及于无以为而犹为之焉。为之而无以为,故有为,为之患矣。

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不能不为而成,不兴而治,则乃为之,故有宏普博施仁爱之者,而爱之无所偏私,故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爱不能兼,则有抑抗正真而义理之者,忿枉祐直,助彼攻此物事而有以心为矣,故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直不能笃则有游饰修文,礼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责往来,则不对之闲,忿怒生焉。故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夫大之极也,其唯道乎,自此已往,岂足尊哉。故虽德盛业大,富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不能舍无以为体则失其为大矣,所谓失道而后德也。

以无为用,德其母,故能己不劳焉而物无不理。下此已往,则失用之母,不能无为而贵博施,不能博施而贵正直,不能正直而贵饰敬,所谓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

夫礼也,所始首于忠信不笃,通简不阳,责备于表,机微争制,夫仁义发于内,为之犹伪,况务外饰而可久乎。故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前人而识也,即下德之伦也。竭其聪明以为前识,役其智力以营庶事,虽德其情,奸巧弥密,虽丰其誉,愈丧笃实。

劳而事昏,务而治薉,虽竭圣智而民愈害。舍己任物,则无为而泰。守夫素朴,则不顺典制,听彼所获,弃此所守,识道之华而愚之首,故茍得其为功之母,则万物作焉而不辞也。

万事存焉而不劳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仁义可显,礼敬可彰也。夫载之以大道,镇之以为名,则物无所尚,志无所营,各任其贞,事用其诚,则仁德厚焉,行义正焉,礼敬清焉,弃其所载,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聪明,仁则诚焉,义其竞焉,礼其争焉,故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义之正,非用义之所成也。

礼敬之清,非用礼之所济也。载之以道,统之以母,故显之而无所尚,彰之而无所竞,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

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仁义,母之所生,非可以为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为匠也。

舍其母而用其子,弃其本而适其末,名则有所分,形则有所止,虽极其大,必有不周,虽盛其美,必有忧患,功在为之,岂足处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