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保护心血管

当心跳骤停遇上死亡三联征

有一位60岁的大伯,他在吃饭的时候突然被食物噎住了,立刻倒地不起,心跳、呼吸骤停。身边的朋友立刻拨打了120,二三十分钟之后大伯被送到了医院。当我们开始抢救大伯时,他已经没有了自主呼吸和心跳,瞳孔也已散大。我们立刻开始给予气管插管,也进行了液体复苏。在进行气管插管时,我们发现大伯的口腔里有很多食物残渣,所以猜测他心跳骤停的原因应该是窒息。

我们迅速给大伯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并进行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按压以及电除颤等。大约七分钟后大伯恢复了心跳。但比较棘手的是,大伯的瞳孔一直散大到边并且没有光反射,这意味着脑缺氧和缺血的时间已经非常长了,后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可能会比较差。用通俗的话来说,病人后期有可能会进入植物人或者半植物人状态,这是医生和家属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在平时的抢救中,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心肺复苏。为什么呢?因为病人缺氧的时间一旦超过4分钟,也就是超过所谓的心肺复苏黄金时间,他大脑的功能往往就会受到影响。

在医学领域,有一个“脑复苏”的概念,意思是在我们把病人的生命抢救回来之后,病人的大脑也要醒过来。脑复苏是心肺复苏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的目标。

但是,这位病人情况更为特殊,因为在进入监护室之后,我们发现他出现了“冷酸凝”的情况。什么叫“冷酸凝”呢?就是低体温、酸中毒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堪称死亡三联征。死亡三联征通常出现在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当病人因外伤丢失了过多的血液之后,容易出现这样的死亡三联征。一旦出现,死亡率是极高的。

但是,病人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出现死亡三联征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当时大伯的体温只有31℃左右,凝血功能也出现异常。正常人的血液乳酸含量是1~2mmol/L,而他的血液乳酸含量高达33mmol/L,超过了正常值的上限。血液乳酸含量可以反映病人微循环的状态,直接反映了脏器缺血的程度,血液乳酸含量极高也说明了大伯缺血缺氧的时间已经非常长。

我们在给大伯做心肺复苏的同时,还比较快速地给他进行了床旁的复温。最基础的复温方法和老百姓平时用的方法一样,就是给他多盖一些被子。另外,我们医院有一个很好的复温武器,叫“鼓风机”。这“鼓风机”其实和电吹风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比较大的电吹风。我们把它塞到病人的被子里面。当被子吹起来后,病人的体温就能够升上来,这是表面的升温。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血透机上的加热器直接加热血液,体温提升的速度就能更快。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脑功能监测和超声检测,并且重新用气管镜去检查气道。我们从大伯的气道跟肺里面都吸出了大量的食物残渣,这说明病人有窒息以及误吸的情况。也就是说,病人吃下去的东西从胃、食管里面反出来,之后又被吸到了肺里面。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往往会造成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甚至心跳、呼吸骤停。

救护车把病人拉进医院的时间大概是下午四五点钟,我们抢救了很长时间,大伯的乳酸水平终于慢慢降下来了,从三十多下降到了十几,体温也逐渐上升到了35℃。最关键的一点,他的瞳孔由7mm缩小到了4mm,对光的反射能力也慢慢恢复了。我们几个医生觉得病人很有希望抢救过来,直到凌晨还在微信群里面讨论病情。

经过一天的救治,大伯最后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并且有了疼痛刺激反应,乳酸水平也恢复正常了。两天之后,他已经可以睁开双眼,有了遵嘱动作。由于大伯本身就有一些心肺方面的基础疾病,肝肾功能也有损伤,我们给他进行了肠胃营养、气管切开等治疗。经过一周的治疗,大伯脱离了呼吸机,肾脏功能也得到了恢复。两个礼拜之后,在康复科的治疗下,他已经可以慢慢地下床走路了。再过三周左右,他已经可以回家了。

在回家之前,大伯和他的老婆特意一起走进监护室,给我们送了一面锦旗。那时候我非常感慨,进入抢救室时心跳都已经停下来的病人,还能够自己走路给我们送上锦旗,这算是个奇迹吧。况且,心跳骤停的病人出现如此严重的死亡三联征是非常少见的,治疗难度也非常大,这类病人能被成功救治,反映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拥有快速精准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可以给病人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在平时也要学习一些常用的急救手法,比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等,这样大家才能在身边的亲戚朋友出现窒息的症状时,知道如何将窒息物排出来。还有一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就是心肺复苏。大家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在第一时间对病人展开抢救。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本身吞咽能力就比较差,在进食年糕、粽子、汤圆等很黏的东西时,就容易发生食物窒息。经过学习或正规培训之后,非专业人员也可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对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对出现窒息症状的病人立刻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如果病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该立刻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急救。这些措施会对病人之后的情况,特别是生存率和脑复苏成功率有很大的改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心肺复苏病人的生存率和脑复苏成功率普遍还是偏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百姓对心肺复苏等急救手段的认知偏低有关。近几年,随着大众对于心肺复苏知识的了解,普及率有一定提高,很多医院和急救中心都开展了相关的培训,院外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心肺复苏和脑复苏的成功率也逐渐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