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拼命加班的隐患

有次我值夜班,凌晨两点被抢救室的值班医生喊起来了,说有个心跳骤停的病人要上ECMO治疗。当时很晚了,凌晨两三点又是人最疲劳的时候,工作了一整天的我十分疲惫,脑子也不清醒,但还是本能地赶紧起床,冲到了抢救室。

病人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加班的时候突然倒地,被同事送到了医院。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好拼啊,凌晨两点多了还在加班。更让我惊讶的是,还有这么多人也在加班——因为是同样在加班的同事把病人送过来的。我们一直抢救他,也准备给他上ECMO,但是他的瞳孔其实已经散大,我感觉情况不太妙。

他的老板态度很积极,毕竟这位员工还很年轻。我们尝试上ECMO,但是很困难,因为这位病人院前的心肺复苏时间已经很长了,即使上了ECMO,心跳也无法恢复。我们跟他老板讲,这位病人大概率救不回来了,因为他没有持续的心跳,瞳孔也已经放大,内环境(病人的酸碱平衡情况和电解质水平)也很糟糕。我问老板病人的家属什么时候能过来,老板说家属是外地的,没法马上过来。

我遇到过很多这样孤身一人在杭州拼搏然后突然发生意外的病人。相比之下,这位病人是最严重的,入院时心跳和呼吸都停止了。一般当病人遭遇了车祸或者一些突发的疾病需要进行手术的时候,如果病人身边只有朋友,我们会选择给病人家属打电话交代病情,并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急诊处理。

电话那头是他姐姐,我可以听出她已经崩溃了,一直在啜泣。她反复对我讲:“医生你一定不要放弃,一定要继续抢救。”我也反复跟她讲,说我们把能用的技术和抢救措施都在他身上用了,但确实没有任何效果,心肺复苏时间太长,对病人来说也是二次的伤害。我们交流了七八分钟,我试图告诉他姐姐真实的情况,但是她在那个时候完全听不进去。

同样的场面在之前也发生过。我记得有一个服毒自杀的俄罗斯小姑娘,长得很漂亮,来的时候也是心跳、呼吸骤停,在监护室室颤了很久,上了ECMO后出现了很严重的出血并发症,情况十分危急。小姑娘是由母亲陪着来的,应该是由于抑郁症才会服毒自杀的。

她的母亲情绪十分崩溃,她的父亲还远在俄罗斯赶不回来。我用英语反复跟她母亲讲:我们尽力了,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再帮助到她了,确实很对不起。但她母亲一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在面对家人突发疾病并且危在旦夕时往往难以接受事实。在晚上突然接到这种电话,我觉得对病人家属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阴影。他们会永远记得这一天晚上,会永远记得我打过去跟他讲的所发生的事。我很不想成为那个人,但也没有办法,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在我们急诊监护室,你能看到整个医院几乎所有接受过心肺复苏的病人。病人不仅数量众多,病情也很危重,家属们焦虑地等待着结果,生怕会收到坏消息。

说回那位加班猝死的年轻人,我跟他姐姐沟通了很久。我说:“你从外省赶过来的时候,他应该已经去太平间了,我不可能一直抢救这么长时间。”我也建议他们公司的人安抚一下他姐姐,帮忙一起处理后面的事情。

其实,出现这些状况不光对病人家属来说很难过,对医生来说也很难过。那天晚上我们抢救了很久,虽然在抢救室里我不是主要负责人,只是协助抢救,但也跟着抢救了大概两个小时。后来,他们还在继续,我回值班室休息了,但那天我其实一晚上都没有睡着。

我脑海里总是反复出现那位小伙子的样子,我真的很希望能把他救回来,最后没有成功,我感到非常遗憾。在临床工作当中,医生几乎每个月都会碰到几次这样的事,会遇到很多无法治疗的疾病,这真的让人很无力。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很好的应对呼吸骤停、脑出血、脑外伤等急症的办法。此类病人要么等待死亡,要么面临神经功能永久性损伤,这对于病人自身以及他的家庭都是巨大的打击。给这样的病人做抢救,也可能会给医生和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和冲击,所以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

抢救完这位病人后的第二天,我又去另外一家医院协助抢救一个跳楼的男孩。我觉得很累,不单是身体上的累,更是精神上的累。因为他们都那么年轻,病情都那么严重,而我却无能为力。如果能有好结果,累点儿当然是值得的,问题是好结果常常不会出现。我只能安慰自己:哪怕没有好结果,我们也真的尽力了,我们没有任何遗憾,我们对得起病人家属,也对得起病人和我们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