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师亦友:一个妈妈的手记
- 郑蕙
- 1436字
- 2023-08-14 18:58:19
小问号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在打量面前的这一个全新的世界。整个成长阶段,生活不断带给每个人对人生的新发现和看世界的新角度。尤其是幼儿阶段,新的世界让他们迷乱和兴奋,也使他们困惑和思考。当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言语能力,他们便会一股脑儿地释放心中的疑团,向周围寻求答案。
孩子2岁左右,问题便接踵而至。
“为什么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的车子走?”
“为什么飞机比火车快,火车比汽车快,汽车比摩托车快,摩托车比自行车快,自行车比走路快呀?”
“为什么月亮白天不出来,晚上才出来呀?”
“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呀?”
听故事的过程中亦然,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便立即发问,非要问明白:“妈妈,非要不可是什么意思呀?”
“为什么那些人都不买小女孩的火柴呢?”
孩子对世界充满困惑,孩子对这些困惑的表达和对解决问题的渴望让我欣慰而又感动。对于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采取的对策首先是肯定和赞扬,肯定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要,很有价值;赞扬他善于观察和发现,聪明又爱思考,而且能简洁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评价就是指挥棒,你希望他怎样,就肯定他怎样,或许他现在并非那么出色,但是他会朝着出色的目标前进。其次,是赶紧重组语言,要用很浅显、很适合他的语言跟他解释,如果他懂了,表情就是舒张的,如果他眉毛没有打开,说明我没有解释清楚,我要更换词汇或者用简单的比喻来解开他的疑窦。当然,父母不是百科全书也非百度,只要一翻一搜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碰上模棱两可的问题,我会直接地告诉他,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到书上去找答案,这样他对书就有了一种好奇感和敬畏感。于是我相继给他买了 《十万个为什么》、《动脑筋爷爷》 等,极大地满足了他的好奇心,这些书不仅让他有所收益,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重温和提高。有些问题,书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对于根本就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例如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 时他会问:“为什么没有人买她的火柴?” 这时,我会和他一起讨论,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猜一猜,谈谈自己的看法。对问题的提出和思考,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得一种陈述性的知识,正如我们新课程的 “三维目标”,还是孩子遇到问题并解决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在发展和变化。由于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在班里荣膺 “小博士” 的雅称。
现在,很多父母整天忙忙碌碌,自诩自己是多么爱孩子,是一切为了孩子,可是却在细节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重要季节。
孩子的好问,不仅是孩子智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激发孩子探究欲望的开始,还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环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问题麻木不仁,充耳不闻,或者用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把孩子的提问打发掉,殊不知孩子的悟性正是这样在萌芽阶段就遭扼杀了。家长的不耐烦和冷漠都会伤害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灵,不利于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由于现在孩子们交往圈子的狭窄 (三口之家或五口之家) 和所处的成长环境 (大多数时间是养在单元房) 的狭小,大多数父母早出晚归,缺少和孩子相处和交流的时间,孩子几乎是孤独的,这种孤独,让孩子少了很多语言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甚至导致孩子的交流障碍,入学时难以得到同伴的认可,于是就用拳头说话。缺乏沟通和交流,缺乏赞扬和肯定,同样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价值判断的形成。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也就知难而退,直到功能退化。所以每每看到做家长的在一味地指责孩子、抱怨孩子的时候,我不由对孩子生出许多的同情,为这样的家长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