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词族概说

一、词族及其相关概念

词语在语言运用中不断发生变异,孳乳派生,从而产生了新词。而同族词就是指一种语言内部有着同一来源、在同一个意义层次上的词语,这些词语同出一源,因此在声音和意义上多相同或相关。在汉语语源学研究领域,指称具有同一来源的词,还有一个为人们所熟悉的术语,就是“同源词”,见张世禄(1984)《汉语同源词的孳乳》[1]、严廷德(1989)《同源词管窥》[2]、王蕴智(1993)《同源字、同源词说辨》[3]等。但“同源词”原属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范畴,指同一语系中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之间在发生学上存在着音义对应关系的词。用一种术语来指称两种不同的“同源”概念,容易引起混淆[4]。因此,为了与历史比较语源学的“同源词”区分开来,我们将汉语中有同一来源的词称为“同族词”[5]

一个语源在孳衍派生中,分化出相关但又有所不同的意义层次,在每一个意义层次上类聚了为数不等的同族词群体,我们称作词群。如“夗、宛、苑、琬、婉、豌、怨”等词,有着相同的声符“夗”,语音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辗转派生出如下相关意义层次:

(1)圆:琬,《说文》:“圭首琬者。从玉宛声。”《周礼·考工记·玉人》:“琬圭九寸而缫。”郑玄注:“琬,犹圆也,王使之瑞节也。”(元)方回《石氏四子名字说》:“盖琬圭之首圆,其象仁,第三子庆源,欲名曰石琬,字德玉。”豌,《玉篇·豆部》:“豌,豆名,夏收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三·豌豆》:“胡豆,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豌”作为一种豆,其命名之由当取于其外在圆状形态。将“豌”得名缘于豆苗“柔弱宛宛”,恐未妥。

(2)曲:“圆”、“曲”状相通。夗,《说文》:“转卧也。”《广雅·释言》:“夗,转也。”冤,《说文》:“冤,屈也。”《广雅·释言》:“枉也。”腕,手臂与手掌相连可弯曲之处。《释名·释形体》:“腕,宛也,言可宛屈也。”

(3)范围:圆转、弯曲在地理上形成一个范围,可引申出“区域、范围”义。苑,《说文》:“所以养禽兽囿也。”(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以下简称《定声》):“《字林》:‘林有垣曰苑。’”《一切经音义》卷十九:“有垣曰苑。”

(4)郁积:圆曲向里表现为“团聚”状,由此引申出“团聚”、“郁积”义。怨,《说文》:“恚也。从心夗声。”《礼记·礼器》:“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

(5)美好:古人崇“圆”,以“圆”为美,故由“圆”可引申为“美好”义。婉,《说文》:“婉,顺也。”《诗·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毛亨传:“婉,顺也。”“心顺”即“心善”、“心灵美好”。字亦作“嬛”,《史记·司马相如传》:“靓庄刻饬,便嬛嬛婥约,柔桡嬛嬛。”张揖曰:“嬛嬛,犹婉婉也。”

在每个意义层次上,这些词语又可以类聚其他的同族词,构成一个个词群,而这些词群按照彼此的联系,组合成一个大的族群,就是词族。但是语源研究是一项逆推性的工作,在构拟同族词时,只能从其特征——音近义通——去反推词语之间的族属关系,同时古音系统拟测和词义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偏差,决定了词族构组的相对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