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来不简陋

1989年12月9日,星期六,晴。

离开公路,经过一座小石桥,沿着一条田埂进了村子,再绕过一条弯曲的小巷子,就到了一个祠堂门口,祠堂的正上方,写着几个大字——区氏大宗祠。这便是我要报到的学校——萧岗小学了。

站在门前的空地上,看着这座祠堂,我忽然想起读小学时的那所学校。

我读的小学外形跟这所学校差不多,但它不是一座祠堂,而是一间古庙。庙门前种着两棵高大的木棉树,树干要三四个同学拉起手才能合围起来,庙门的石柱上刻着我五年级时才会读的一副对联“七星盘座后,万众立门前”,门顶上刻着“七星古庙”。印象中,我读的小学虽然简陋,但是有着很多快乐。同学们可以在操场上追逐、打闹、玩“刺杀”,甚至爬到树上掏鸟窝。我们也经常听到住在阁楼和厢房里的老师拉手风琴、唱歌,还看见老师在油灯下批改作业、备课。

如今,我要参加工作的学校与我曾就读的小学有着太多的相似,我猜想,它是否也蕴藏着那些快乐呢?

大门的两侧是两间小房,右边是杂物房,左边是体育器材室。推开两扇陈旧的大门走进去便是天井,天井的右边是总务室和校长室,左边是少先队部室。穿过天井,上三级台阶,就是祠堂的大厅,也是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非常简陋,除了十来张木桌子,基本没有什么摆设。祠堂的左右厢房就是学生的课室。课室也一样地简陋:一块水泥黑板,二十几张长长的木桌子(讲台也一样),便是课室的全部家当。接待我的是黄校长,一个胖胖的、面带微笑的中年妇女。她收了我的介绍信,和我谈了好一阵子,然后把主任叫过来,给我安排办公桌和住宿。

主任带着我穿过左侧的小门,又进入一个更小的天井,天井的后面是一年级的课室,前面是学前班的课室,课室的上方有一个阁楼,那便是我住宿的地方。

沿着靠墙的一条一个人走都显得太窄的木楼梯往上走,用力推开一块盖在楼梯顶上的木板,便可以上到阁楼。阁楼上有两张木板床,据说曾经有老师在这里住过,但四五年前调走以后便再没有人住了。床上和地板上铺满了灰尘,少说也有几毫米厚。整个阁楼布满了一层一层的蜘蛛网,宛如《倩女幽魂》中宁采臣深夜走进破庙时的情景。拨开蛛网,走过两张床之间不足六十厘米的通道,便到一个小窗前,说是小窗,其实是木板墙上一个边长大约三十厘米的正方形小洞,小洞可以看到刚刚经过的小天井,并且正对着偏厅的一根柱子和一条横梁。据说这横梁上曾经吊死过一个因感情挫折而想不开的年轻女子。我年轻,阳气足,也就不信鬼神,拿一条毛巾蒙着鼻子和嘴巴,再拿一块布包着头,便开始打扫卫生,继而“装修”(拿旧报纸贴在板壁上)起来,足足忙了大半天,才把这个临时的“家”摆弄好。

住是有地方住了,但生活的问题仍然需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首先是吃的问题。早餐还好,学校旁边就有一个小吃店,早上起来,洗了脸,从侧门走出去大约二十米,往小店的凳子上一坐,对老板说了你要的早餐,不一会儿他便会端到你面前。如果吃得简单一点儿,如两碟斋肠粉加一碗白粥(或者两个馒头一碗白粥),一般三毛钱就可以解决,如果奢侈一点儿,要两碟肉肠(或者肉包咸煎饼之类的)加一碗肉粥,则要六毛钱。

早餐可以在小店里解决,午餐有区伯(厨工)帮老师们做,但晚饭就必须自己做了。在商店买来一个电热煲(蒸煮一体的那种),把洗好的米和菜全放到煲里,一按开关,然后去忙其他事情,等开关跳了,一顿晚饭便做好了。这是最简便的“一锅熟”煮法,所以腊肠和咸蛋成了我的“家常菜”。

其次是洗澡的问题。学校没有冲凉房,洗澡只能在小天井上,而且只有冷水。夏天还好,不管什么时候洗澡,水淋在身上都是清凉舒服的。冬天就有点儿惨了,不能太早洗澡,因为学校还有学生,不可能在学生面前洗澡。入夜了,北风呼呼,冷水冰凉刺骨,不要说把水淋到身上,就是站在天井脱衣服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还好在师范学校的时候就掌握了冬天洗澡的窍门,其实很简单,就是一边冲凉一边大声唱歌,大声喊叫,所以咬咬牙也能勉强挺过去。只是一段时间之后,小店的老板对我说:“最近学校附近的人每到晚上都会听到祠堂里有怪异的叫声,大家在担心吊死在梁上的人是不是晚上出来了,你在学校里住千万要小心啊!”我听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想想也是,偌大一个祠堂就我一个人,漆黑中飘荡着我的夜半歌声,定力稍差一点儿就容易走神,一走神就会胡思乱想,一乱想就浑身起鸡皮疙瘩,不仅身体冷了,连骨头都会冰冷,于是我不敢再放肆唱歌了,在办公室提两瓶热水回去擦擦身子就算完事了。

最后是睡觉的问题。睡觉本来不是问题,但我住的宿舍就在祠堂的阁楼,而阁楼下面就是课室,所以不能睡懒觉。曾经有一次早上睡过头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响起才把我惊醒。结果从楼梯上下来时,正在上课的学生和老师都惊讶地看着我,我只好低着头,快步穿过课室。晚上也不能睡得太早,睡得太早半夜容易醒来,半夜醒来四周漆黑一团,一不留神就会被吓到。有一次,坐在桌子前写字,写着写着,偶尔一转头,从小窗口向外看了一眼,结果看到了一个白影,在一刹那间,我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赶紧跳到床上蒙头便睡。第二天找了一个同事帮忙,在小窗口对着的那根横梁上装了一盏小电灯,一到晚上便打开开关,让这盏电灯整晚地亮着。

条件虽然简陋,生活虽然简单,但老师们都相处得很融洽,也很开心。大家迎着朝阳赶到学校,又踏着暮色离开。每天一杯清水两支粉笔,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备课、上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很少听到牢骚,倒是经常听到因个别老师请吃饼干、话梅而引发的阵阵笑声。

校长室和队部室的墙上挂满了锦旗,这些锦旗不因破旧的墙壁而黯然,反而愈发鲜艳。这些锦旗记录了学校的荣誉,也凝聚了师生的努力和汗水,更体现了学校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老师们为教育的付出没有半点减少。可以说,只有简陋的学校,却没有简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