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刺客(求追读)

面对袁隗派下的命令,许攸分成两步走:

第一步,买通皇甫嵩的人,提醒他可以把刘备叫过来帮忙讨伐凉州叛乱。

这是最容易的一步,毕竟又不是让他们背叛,抽空提一两句而已。

第二步,找到因刘备这次闹腾丢官的可怜虫,最好是阉党那边的。

把事情的始末告诉他,暗示他派人刺杀刘备。

事情暴露?那和袁氏或他许攸有什么关系?

那是一名叫做‘贾德’的士人,‘偶然’遇到丢官的官吏,意气相投请他喝几杯,了解他的情况后,‘善意’提醒他几句而已。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安平郡太守刘景回府,直接就开始破口大骂。

年初安平王刘续获罪被杀,安平国变成安平郡,他花了两千万钱买下太守职位。

刚上任,就发现郡中民生凋零,主要是一大堆流民,也没有多余钱粮安置。

正发愁怎么办法,郡丞给他出主意,隔壁河间国招募流民,要不把人赶过去?

有人当冤大头,刘景立刻下令,各县把流民都朝着河间国驱赶过去。

别人都是遮遮掩掩,最多派人告知流民,与其在这里排队,不如过去河间国碰碰运气。

如刘景这样堂而皇之赶人的傻瓜,自然首当其冲被免职。

眼看两千万钱打水漂,刘景才意识到这官位也不是铁饭碗,能上去居然也能下来的!

借酒消愁几天,偶然知道,原来是刘备把事情闹腾开来,朝廷才不得不出手。

要说你没本事,那收留那么多流民干什么?

许你收留,不许我赶过去?又不是只有我一个赶!

两千万钱,刘景再有钱也伤筋动骨。

气愤之下,当即吩咐管家把五个门客叫来,以五千贯的价格,要求他们出面刺杀刘备。

这年头游侠的收入来源,无非就是打猎、商队护卫、护院、家将、门客。

这些都还是合法的范围,不合法的劫富济贫、偷鸡摸狗和受雇杀人等。

刘景不是什么好鸟,豢养门客主要是为自己做点见不得人的事情。

五人也不是第一次出手,见这次居然有五千贯,当即应承下来。

当天晚上,他们就启程前往乐成,不到两天抵达。

也不能说刚来就行刺,首先当然是要踩点,了解一下刘备什么样子的,行程和习惯怎么样的。

主要是身边的护卫有多少,厉不厉害。

“兄弟!”五人来到酒肆,找到几个当地游侠。

要找游侠很简单,在差不多的地方,比如酒肆什么的就能找到。

这里时不时会有几个游侠在等待雇主,又或者在这交换情报。

为首之人拿出十文钱,推了过去:“河间相为人如何?”

“我警告你,不要打国相的主意,否则我们都不会放过你!”谁知道对方根本不收,反而周围一圈的游侠怒视这五人。

“有话好说,只是刚来,听说国相大量收留流民,有些好奇。”眼看四个伙伴就要动手,为首之人连忙起身告罪。

“国相是个好人……”对面的游侠把钱拿走,“有些走幽州的游侠认得他,谁落魄没有盘缠,只要找上门,他会资助一些。这次担任河间相,周围各郡都避之不及的流民,就他选择收留下来。”

尤其前不久,还拿出大量财帛,资助河间国混得不太好的游侠和读书人。

要说在这里的,十个里面有七八个,直接或者间接受过国相的恩惠。

难得没什么架子,不像其他豪族用归用,却看不起自己。

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只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若非犯事或者吃不饱饭,谁愿意当游侠啊?

背井离乡的,回乡都遮遮掩掩,生怕见到乡党……

被人当人看,对于很多游侠来说,这已经很久以前的事情。

“哦?”五人来自荆州,不知道幽州的情况,听说刘备名声居然还不错,有些纠结起来。

尤其是为首的游侠,此刻却是纠结起来。

杀死刘备能赚五千贯,可河北的游侠可能因此更难混下去的话,那也的确不厚道。

话说当头,刘备却是进来了,带着关羽和太史慈过来喝酒。

张飞率军在各县视察,主要是避免再有谁吃空饷,虐待那些流民和垦殖兵团的人。

自家弟弟搞出来的新政,可容不得被人为破坏。

张和更不必说,难得今天休沐,却是被勒令在书房好好看书。

刘备三人不知道,此刻张和看着眼前这十八万字,近三百册的竹简,欲哭无泪。

都是从《春秋经》增扩出来,《左氏》是真能水,从一万八扩充到十八万字!

“店家,酒肉都拿上来!”刘备哪管那些,五弟能听教好好读书,那可是好事,值得庆贺一番。

这不,带着云长和子义过来小酌一杯。

扫了眼,如今的客人几乎都是游侠,于是补充了句:“给大家也上酒肉,我请客!”

“谢国相!”众人纷纷起身道谢,来行刺的五人,也在为首的游侠带领下,起身道谢。

“动手吗?”其中一人低声询问。

人就在这里,也没什么护卫,就两个壮汉,一击得手立刻远遁千里,这可五千贯!

哪怕拿了钱,回乡买几亩薄田,好歹不用过这种刀口舔血的日子。

“不急,情况不太对。”为首之人摇了摇头。

话说当头,刘备却是来到他的面前,笑着打招呼:“几位有些面生,莫非是刚来河间?”

“我们五人原本在荆州讨生活,最近才来河北,今日刚来河间。”为首之人行礼。

“荆州来的啊?”刘备立刻来了兴致,“听说荆州文风很浓,一直想去,却一直没有机会!五位若不嫌弃,可否与刘某说说?作为答谢,这次的酒肉钱,我包了!”

说起自己的家乡,五人多少有些纠结。

出来几年了,一直不敢回去,被刘备那么一说,什么杀意都按捺下来,开始陷入回忆之中。

谁不是父母的宝贝,谁不想出人头地?

可这世道,你出身贫苦,不是你想出头就有机会出头的。

只说连吃饱都成问题,那你怎么练武,怎么读书?

要么一辈子默默无名,埋头躬耕。

要么咬咬牙,拿命去闯一番事业……

五人的情况又有些特殊,有两个是为朋友打抱不平,不小心杀了人,于是不得不出逃。

另外三个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离乡当了游侠,发誓不出人头地,就不回去。

可家乡和亲人,到底是五人心中最深处的柔软,为刘备介绍家乡的同时,泪水也浸透衣襟。

“刘备曾经也是布衣,最困难的时候,甚至织席贩履。若非黄巾之乱,拉起一支义勇,如今还在涿县,等着找机会举孝廉。”刘备自嘲。

刘备居然也是布衣出身?还曾经织席贩履?

五人有些诧异,更么一想到刘备如此坦然。

换了别人当官之后,以前丢脸的事情,都是绝口不提的。

就冲着这个,五人觉得刘备很对自己胃口!

聊着聊着,大家变得亲近许多,以至于五人都差点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