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施压
- 皇上降了吧,太子反了
- 我现在就火了
- 1998字
- 2023-09-20 18:15:52
“是!”
这一下,时迁再无疑问。
众人虽然不知道叶玄又准备弄什么东西,但是他们知道,叶玄所作的谋划,绝对能一鸣惊人。
就好比当初的诸葛连弩。
……
另一边,叶步群带着元彪等人按着赵文竹指饭的路线,成功通过了死亡峡谷。
叶步群回头看向死亡峡谷,感叹道,“有了这一条路,吴州到云州,路程缩短到一天时间,两州之地,更为快捷!”
元彪却是摇头说道,“殿下,若是以前还好,现在,却不一定是好事啊!”
如今,三皇子叶央在云州造反,若是没有办法及时镇压。
三皇子以云洲为据点,那吴州作为只有一天路程的邻州,当会首当其冲遭到叶央的进攻。
吴州乃是吴王的封地,到时候,吴王亦难独善其身。
叶步群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刚刚还略带兴奋的神情瞬间低落了下去。
元彪再次问道,“殿下,咱们真的要把太子的信带给王爷吗?”
叶步群心里再一次升起打开信一看究竟的想法,随后,却又摇了摇头,说道,“老大乃是本世子最佩服之人,他肯定不会陷我父亲于不利。”
叶步群知道自己很不孝,为了一展心中抱负,不顾父亲处境。
所以,让他鞍前马后,甚至赴死,他都不会眨一下眉头。
但是,涉及到吴王,他心中就没有那么洒脱了。
他不想父亲人到晚年,还要掺和到这皇权之争里面来。
而且,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这些年,皇帝叶天明看似对吴王很放心,可实际上,他们心知肚明,叶天明这种人多疑,这些年私底下一直在派人监视吴王府,虎视眈眈。
元彪见叶步群这么说,也没有继续多说。
叶玄是什么人,他自然也清楚。
可是三皇子大军压境,性命攸关之前,什么大义说不定都只是云烟。
一行人彻夜赶路,终于到了吴王府。
吴王早已收到叶步群传回来的消息,早早便在府上等候。
吴王看完叶步群转交的信,看向叶步群,问道,“群儿,此事,你是什么看法?”
叶步群看着吴王将那封信烧毁,满脑子都是问号。
他对信里的内容很好奇,可是父亲似乎并没有打算给他看的意思。
不过,父亲有此一问,难道说,叶玄是在请求他出手不成?
闻言,他皱眉说道,“父亲,我觉得此事,吴王府不能插手,皇帝环伺在旁,一旦被他抓住把柄,吴王府势必会遭受皇帝打压,这与父亲韬光养略的思想相违背。”
吴王笑了笑,说道,“群儿,父王只有一个孩子,难不成,你想让父王坐视你被叛军杀害不成?”
“就算如此,吴王府也不能插手!”
叶步群的语气很坚决,他朝吴王拱手拜道,“父王,孩儿不孝,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退路,不过,吴王府不同。
更何况,此事结果尚未可知。
老大手段能耐远非叶央能比,这一战,是输是赢尚未可知。
可吴王府不同,吴王府一旦插手,就没有退路了。
而且,吴王府一旦公开表示支持太子,势必会让皇帝心生反感,到时候,反而会出现不好的结果!”
“不错,你能够想到这么多,看来,确实是成长了不少!”
吴王心中很是欣慰,看来,当初的决定确实是正确的,叶步群成长了许多。
叶步群得到吴王的夸赞,很是高兴,不过,却也只是短短一瞬,他好奇的问道,“父王,老大到底在信里说了什么,他是请求你派兵援助吗?”
吴王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他只是想请我把三皇子在云州造反的事情宣扬出去。”
“只是这样而已?”
叶步群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问道。
吴王却是笑了,说道,“父王再考考你,你说说太子此举是何用意?”
叶步群皱起眉头,随后眼神一亮,说道,“我知道了,老大这是想给朝廷施压!”
“不错不错!”
吴王开怀大笑。
换做以前那个纨绔世子,显然是不可能这么快就想到这一步的。
叶步群心中很是高兴,看来,老大并没有骗自己,他果然还是在乎自己的。
他继续说道,“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就算朝廷知道消息是我们吴王府散布出去,皇帝应该也无话可说才对!
毕竟,镇压造反一事,身为皇室宗亲,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王,您是怎么想的?”
吴王笑了笑,说道,“你都把话说完了,还让父王说什么?”
叶步群嘿嘿一笑,“父王这是答应了?”
吴王点了点头,“你可是本王唯一的儿子,本王岂能眼睁睁看着你死于反贼之手!”
叶步群嘿嘿一笑。
吴王说道,“三皇子云州造反一事,仅凭我们吴王府还是差了些许,此事,还得通知大儒赵守,让赵守号召天下儒生共同对朝廷施压。”
叶步群笑道,“这事不难,老大现在可是儒家首席,赵守身为大儒,断然不会无视。”
随后,他突然意识到不对,问道,“这事,也是老大交代的吧!”
吴王笑着点了点头。
叶步群摇头感叹道,“老大就是老大,算无遗策啊!”
竖日。
三皇子叶央在云州造反的消息如星星之火从吴王府传出,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大明。
皇子造反,起初,百姓们是不相信的。
皇子啊,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要造反?
这不是先吃饱了没事干嘛!
后来,有人证实消息乃是吴王府传出,百姓们瞬间相信了。
吴王府就好比是官方,具有权威性。
而接下来,天下儒生似乎在一夜之间得到号召,纷纷上书声讨三皇子叶央。
并且,自发请愿奔赴东郡,与太子殿下共同抗贼!
百姓们一看,连儒生都参与进来了,那这件事还能有假吗?
于是,百姓们也自发的声讨起来。
压力,瞬间给到了朝廷。
大明皇宫,太和殿。
此刻,本应该是热闹的太和殿,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