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耳鼻喉学基础与实践
- 周旭峰主编
- 1413字
- 2023-07-07 18:14:01
第二节 耳部影像学检查
一、常用X线片检查
颞骨岩乳突部的X线片可对耳部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如外耳道闭锁、胆脂瘤型中耳炎等炎性疾病、耳硬化症、外伤及肿瘤等。①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者。②急、慢中耳炎疑有颅内外并发症时。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恶臭、松弛部穿孔、鼓室有肉芽或胆脂瘤样物者。④头部外伤疑有颞骨及颅底骨折者。⑤外耳、中耳、颞骨的良、恶性肿瘤。
颞骨为一复合骨块,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内外互相重叠所组成。选择合适的颞骨岩乳突部行X线摄片方能显示其微小结构和病变。常用投照位如下。
1.乳突侧斜位(35°)
又称伦氏位,可显示鼓室、鼓窦入口、鼓窦及乳突气房,也可观察乙状窦板、下颌关节突等,对了解中耳乳突的骨质破坏及病变范围有很大帮助。
2.岩部轴位
又称麦氏位。能显示上鼓室及鼓窦入口、外耳道,观察上鼓室、鼓窦胆脂瘤或肉芽较好。临床上通常将该位与伦氏位共同作为中耳乳突X线摄片的两种位置互补列为常规。
3.劳氏位
主要观察乳头气房、鼓窦、乙状窦和鼓室天盖。
4.岩部斜位
又称反斯位,主要显示半规管、内听道、内耳骨迷路、岩尖等病变,用于检查疑有内耳疾病时,常用于诊断耳硬化症。
5.颞骨额枕位
又称汤氏位。可观察岩尖、内耳道及内耳。
6.头部正位
主要观察两侧内听道。
对于中耳胆脂瘤和外耳道闭锁的诊断,一般只选两种投照位置,如麦氏位和汤氏位、麦氏位和伦氏位等。
二、颞骨CT扫描检查
(1)高分辨率CT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耳部的细微结构及其邻近组织的精细解剖结构,对耳部先天性畸形及外伤、各种中耳炎症及其某些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如面瘫、脑脓肿等),以及肿瘤(如听神经瘤)、耳蜗导水管扩大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缺点是对中耳内软组织阴影的性质尚难做出准确的判定,如对中耳3个听小骨、外耳道、鼓室、鼓窦入口、乳突气房、面神经管、内耳道、乙状窦壁、前庭水管开口、耳蜗、前庭及3个半规管等。
(2)颞骨CT扫描采用轴位(横断面,水平位)和冠状位,扫描层厚2 mm,层间距离12 mm轴位。横断面以外耳道口上缘与眶上缘顶点的连线为基线,由下而上逐层扫描。冠状面则与横断面相垂直,从外耳道口前缘开始,由前向后逐层扫描。能清楚显示颞骨内的异常软组织块影,也可用于显示先天畸形、听骨畸形、颞骨骨折,对各种中耳炎症、肿瘤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颈静脉孔显示清楚,可早期诊断颈静脉球瘤。
(3)颅脑CT扫描对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如脑脓肿的大小、位置、深度、位置等)能做出准确判断,对小脑脑桥角肿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由于高分辨率CT扫描能清晰显示耳部及其邻近组织的精细解剖结构,对耳部的先天性畸形、外伤、各种中耳炎症及某些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如硬脑膜外脓肿、乙状窦周围脓肿、脑脓肿等)、肿瘤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颞骨CT薄层扫描及膜迷路实时三维重建也可观察内耳发育状况。但是CT对中耳内软组织阴影的性质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耳部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病变(如炎症和肿瘤)的发现及其范围和性质的确定优于CT,能显示正常的中耳和耳蜗,对内耳道的听神经瘤,颈静脉球体瘤,胆脂瘤,脑脓肿及小脑幕上、下病变可更准确地定位和鉴别。
通过膜迷路水成像方法可观察膜迷路发育状态、有无纤维化或骨化情况;头轴位扫描可沿听神经长轴方向观察听神经的完整性,斜矢状位扫描可在不同层面上观察听神经、前庭神经及面神经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