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系统:模型、技术与运行
- 张洁 吕佑龙等编著
- 1290字
- 2023-06-28 15:33:46
1.1.3 国内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为了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中国也提出了自己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这也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的顶层设计与路径选择,它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总体目标是使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制造强国行列,打造升级版的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由工信部牵头、中国工程院起草的建设制造强国的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增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深化制造业互联网发展,强调数控系统应用,计划2025年迈入全球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赶超日德等国,以实现中国的工业4.0目标,如图1-5所示。
如图1-6所示,中国制造2025规划可以总结为“418模型”,即“4”大转变,“1”条主线,“8”项战略对策。“4”大转变分别是实现中国制造竞争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的转变、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的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1”条主线,即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8”项战略对策,分别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图1-5 中国制造2025规划
图1-6 中国制造2025规划顶层设计
中国的制造业基础与其他国家不同,具有“工业2.0/2.5/3.0”多种基础。工业2.0的产品研发通常以仿制为主,采用二维为主、三维为辅的设计模式,其设计仿真验证通常是单学科且非规范的,只使用有限加工仿真和部分装配过程仿真,工厂的生产依靠数控机床和部分的自动化设备;工业3.0指的是基于模型的数字化企业(Model-Based Enterprise, MBE),其产品研制基于系统工程与流程驱动,采用多学科联合设计仿真,使用全三维工艺和装配全过程仿真,其生产依赖于机加工柔性生产线或单元;工业4.0则涉及智能产品、智能设计、智能工艺、智能工件、智能物流、智能产线等多个方面,包含自组织工厂、自主移动式模块化生产单元、信息物理融合等概念,工业4.0要建立涵盖整个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模型,模型要能根据临时要求,自行配置安全解决方案,工业4.0还要通过动态网络实现过程优化,本地控制动态网络,扩展复杂的通信系统。为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中国基于自身的工业基础,制定了“2.0补课,3.0普及,4.0目标”的实施方案。
中国制造2025具有九大任务,涉及十大重点领域。九大任务是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型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涉及第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这十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