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拓跋珪 高云 慕容超

大帐内,众将皆已离去,唯有刘裕、刘怀慎二人。

“慕容超这个鲜卑小儿,若是城破,我定要诛尽慕容氏一族。”

察觉到刘裕语气中的愤怒,刘怀慎赶忙宽慰道:“主公不必过于忧虑,城内守军不过垂死挣扎而已,围城数月,慕容超早已断了兵员,城内死一人,便少一人。”

刘裕之所以想要重责檀韶、朱龄石二人,其实也是为了给众将施加压力。

大军屯于坚城之下,迟迟不能攻克,姚兴又派出数万大军进抵洛阳,建康传来密报,朝堂之上似乎也不安定。看似大好局面的北伐大业,若是一不小心,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虽然姚兴派遣使者恐吓时,刘裕霸气十足的怼了回去,可军国大事不是儿戏,不能只靠口舌之利。他除了派出大量细作、探子前往姚秦探查,另外又让淮阴、泰山、淮北诸郡的军队加强防备。

但这一切的根源是眼前的这座广固城,只要攻克,姚秦的威胁自然烟消云散。

刘裕鞭策诸将,厉兵秣马,准备一举攻克广固内城时,位于长安的姚兴也亲率大军,打算给刘勃勃一个惊喜。

不过,刘勃勃似乎是姚兴的克星,当姚兴率兵来到依力川附近的贰城。刘勃勃先发制人,趁着姚兴的人马尚未集结,突袭了他的老营。

姚兴面对如潮似涌的大夏铁骑,一时懵头转向,竟然准备丢下大军,逃到押运粮草的后军。在群臣的苦谏之下,他才没有走成,但却是依旧已铸成大错。

秦军本来就惧怕大夏铁骑,主帅临阵惊慌,更加重了恐怖情绪,结果姚兴又被刘勃勃按在地上摩擦,秦军大溃,姚兴败还长安。

面对咄咄逼人的刘勃勃,姚兴为了都城安危,于是派人把在洛阳的一万军队调回来。

身在洛阳的韩范还在计划如何救援慕容超,结果突然收到消息,秦军要撤还长安,于是韩范悲愤的叹息道:“上天要灭亡燕国啊。”

中军大帐内,刘裕看着自长安发来的密报,脸上不由得露出一抹笑容。

下方的刘义之好奇的问道:“何事值得父亲这么开心。”

刘裕没有说话,而是把手中的密信递给了刘义之。

“姚兴为刘勃勃所败,洛阳秦军回撤长安,若真如此,那我军便再无后顾之忧。”刘义之看完手中的密信,也是满脸喜悦的说道。

“唔。”刘裕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拿起案几上的信封,交于帐下亲兵,让他火速赶往洛阳。

“父亲是要招降韩范?”刘义之开口询问道。

“不错,韩范此人,在伪燕素有威望,若是他肯归降,城内的大臣必定会生出一番别的心思。”

“只怕他会投奔姚秦。”刘义之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哈哈,若他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姚秦不过是个丧家之犬罢了,长久不了。”刘裕倒是很笃定的说道,语气充满了自信。

身在洛阳的韩范接到刘裕的书信,并且允诺要举荐他为散骑常侍。与他同行的长水校尉王蒲则是劝其投靠姚秦。

不过韩范可是一个混迹秦、燕两国的老油条,对于形势看的很清楚,开口说道:“刘裕起于布衣百姓,却能够剿灭桓玄,复兴晋朝。今日兴兵攻伐燕国,所到之处,无不崩溃瓦解,这实在是天命所归,而非人力所及。燕国亡了,秦国紧接着就会步燕国的后尘,我不希望两次遭受亡国之辱”。

刘裕见到韩范前来投奔自己很是高兴,于是又让他享受了一下张纲的待遇,派人拉着他在广固城下转了一圈,以此来打击城内的士气。

毕竟,堂堂燕国的尚书令都投降了,大家一个月才几个钱,玩什么命呢。

城内守军人心浮动,城外的晋军也加紧了攻势。

这日,刘义之在大帐外望见沈林子踌躇不前,脸色凝重,来回踱步,迟疑不定,似有什么事情。

于是走上前去,笑着打趣道:“沈参军今日为何心神不宁,莫不是没有争得先锋,打算要个说法。”

“世子,莫要打趣了。”

沈林子没有心情说笑,反而是眉头紧皱,将刘义之拉到一边,小声的嘀咕。

听完之后,刘义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说道:“卢循妖人,坏我大事。”

说完,又赶忙安慰道:“参军的忠诚之心,人尽皆知,又何必忧虑呢?”

于是,二人赶忙飞奔至刘裕大营。

事情是这样的,徐道覆上次派遣使者劝说卢循造反,不过卢循有点安于现状,以前是光脚的没有办法,只能造反,现在都已经割据一方了,脚上穿上鞋子了,这个时候让他造反,卢循自然不太愿意。

徐道覆先是准备好造船的木材,然后亲自去劝说自己的小舅子,大致意思就是,虽然朝廷暂时给予了我们官位,不过仍然把我等当作心腹大患,一旦刘裕平定燕国,携大胜之势归来,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趁着他劳师远征,现在赶紧去偷家,晚了就来不及了。

卢循这个人有点优柔寡断,任凭怎么劝说,始终下定不了决心,毕竟刘裕给他留下的阴影太大了。

徐道覆看见他这个样子,知道不逼他一把不行了,于是开口说道:“你要是不敢,你姊夫我可就自己带着人攻打寻阳。”

卢循一听这话,心里气的直骂娘,你是我姊夫,我是你小舅子,你踏马造反,就算我不动,那也得被株连。

没办法,事已至此,卢循只好硬着头皮,再和刘裕对决一次。

不过他这次没有莽撞行事,打算先挖刘裕的墙角,于是派人联络沈叔长,希望他能说服族人沈林子跟着一块造反。

沈叔长虽然骁勇果敢,但他的确是个二货,屁颠屁颠的去劝说沈林子。

沈林子表面答应下来,结果反身就打算去向刘裕告密,就在他组织语言的时候,正好碰到刘义之。

于是,二人一起赶往刘裕的大营。

“父亲,广固马上便可攻克,若是此时撤军,实在太过可惜。”

刘裕没有说话,坚毅的面孔依然是那么冷静。

卢循真是找了个好时机,现在广固马上攻克,众人肯定不愿意撤军,但若是在晋军攻下广固之前,卢循率先拿下建康,那乐子可就大了。

思忖片刻,刘裕下定决心,先行击破当面之敌,过后,再携大胜之势,平定卢循。

慕容超已是强弩之末,若是此时撤军,北伐大业将功亏一篑,再说后方还有何无忌、刘道规、刘毅坐镇,卢循就算起事,估计也翻腾不起来什么浪花。

有了决断,刘裕不再犹疑,而是看向沈林子安抚道:“昔日魏武帝在官渡僵持,汝兖之士,大多怀有二心,唯独李通知晓大义,如今的你和他一样啊。”

李通可是在老曹手下,干到了都亭侯、汝南郡太守的位子。

刘裕话语中的拉拢赞赏之意,不言而喻。

至于沈叔长这个二货,暂时先不动他,省的打草惊蛇,解决完慕容超之后,再杀他祭旗,回师讨伐卢循。

当日,刘裕召集诸将,决定亲自督战,猛攻广固,势必要尽快破城。

刘裕后院将要起火,姚兴被刘勃勃折腾的要死要活,而此时的北魏也是内乱丛生。

现在的北魏话事人是拓跋珪,就是他在参合陂大败后燕,将之分裂成南北两部。逃到北面的慕容氏定都龙城,逃到南面的慕容氏就是现在的南燕。

不过拓跋珪后来服食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皇次子拓跋绍也是残忍阴险,叛逆凶恶。拓跋珪为了惩罚这个儿子,就把他倒悬在井中,快要死的时候,才把他拉上来。

不过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叛逆少年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因为有过失,拓跋珪将她囚禁在宫中,打算赐死。

贺夫人自然不愿等死,于是派人告诉儿子拓跋绍,让他想办法救自己。

叛逆少年拓跋绍刚刚被老爹差点弄死,本就怀恨在心,现在又见母亲也要被赐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带着卫士和宦官,跳墙进入宫中,趁夜弄死了拓跋珪。

拓跋绍此时只有十六岁,自然掌握不了局势,这个时候本来逃匿在外的皇长子拓跋嗣抓住机会,带人返回都城,把拓跋绍给宰了,自己登基称帝。

说起来皇长子拓跋嗣还是个孝子,本来皇位应该是他的,结果拓跋珪非要致敬汉武帝,杀母留子,以防后宫干政。

拓跋珪不但杀了拓跋嗣的生母,还亲口告诉他,这是为了他好。

拓跋嗣可是个大孝子,听到母亲被杀,悲伤过度,无法自持,日夜号哭。

拓跋嗣是孝顺了,可拓跋珪不这样想,他觉得自己被疯狂打脸,坏人自己做了,结果儿子还不感激自己。

好在拓跋嗣的身边有聪明人,劝他赶紧出去躲一躲,免得被拓跋珪收拾。

拓跋嗣一听有道理,然后趁夜开溜,结果没多久就听到了老爹被自己的兄弟宰了的好消息,于是拓跋嗣又带着人杀了回来,弄死了叛逆少年拓跋绍,自己登基称帝。

姚秦被刘勃勃折腾的要死要活,刘裕马上就要被偷家了,北魏则是父慈子孝,打成一片。

就在这个时候,北燕也不甘落后,天王高云被宠臣离班、桃仁所杀。

高云本是慕容宝的养子,被赐姓慕容,又称慕容云。

当时后燕被拓跋珪爆锤,慕容宝逃到龙城结果被杀,他的儿子慕容盛为父报仇,继承了皇位,没两年慕容盛也死了,皇位就到了他叔叔慕容熙的手中。

然后,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又杀了慕容熙,继天王位,恢复了自己的本名高云。

后燕这才算是灭亡,不过高云仍然以燕为国号,史称北燕。

后燕历经慕容垂、慕容宝(慕容垂的儿子)、慕容盛(慕容垂的孙子)、慕容熙(慕容垂的儿子),祖孙三代人,立国二十四年,亡于高云手中。

南燕的慕容超则是坐在宫殿内,听着外面晋军的喊杀声,准备随时去和另外的两个难兄难弟,拓跋珪、高云汇合。

话说回来,三个人也就慕容超死的体面,一个被儿子捅死,一个被宠臣刺死,唯独超哥是硬扛了刘裕八个月才被干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