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拿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房敏 王金贵主编
- 2026字
- 2023-08-04 17:24:14
绪论
一、推拿与推拿学定义及特点
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称“按摩”“按”“乔摩”“挢引”“案扤”等,肇始于上古蛮荒时期,萌发于先祖辈们无意识自我抚慰,传承创新发展于漫长岁月中无数人的揣摩实践,终成于“术法套路”与“人文意识”的整合。推拿疗法讲究以人为体,施术者与受术者成为“共同体”;医者望闻问切,“手摸心会”患病之所在,明晓其苦,言必慰患之苦情,动之以双手沟通医患间“心会”神契,施术法于患之周身病处,展功法体姿开合于身挪步移中,或谈笑风生,或须臾静默间,经络疏通,气血调和,筋骨复衡;理筋整复,滑利关节,通条顺达,脏腑形体内外和合,患之疾苦已除。从“手摸心会”至“手到病除”,一气呵成,妙会心中;医者“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之感同身受,用双手在施术者与受术者之间搭建了沟通心灵的“彩虹之桥”。
推拿学是在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指导下,阐述和研究运用手法和功法防治疾病的方法、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医学学科。推拿疗法作为推拿学核心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是推拿疗法的基本特征
以术者的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或者借用一定的器具以达到手功能的延伸,在患者体表上做规范性的动作,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称为手法。其具体的操作形式有很多种,包括用指、掌、腕、肘,以及肢体其他部位如头、足等,甚至运用桑枝棒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作用于特定部位或经络腧穴而产生作用。手法治疗包含两个要素:①手法操作以医学理论为指导,以防治疾病为目的;②手法操作在患者体表进行,不需要进入人体内部,是一种无创的自然疗法。
功法训练有两重意义:一是推拿专业人员本人必须进行功法锻炼,有利于掌握手法技巧,增强体质,胜任长时间的手法操作和工作;二是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功法训练,延伸推拿治疗效果。术者的功法锻炼有动功和静功之分,训练患者的功法锻炼是术者针对患者不同疾病的病机和症状,选择中国传统功法(如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相应的功法姿势,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意念、呼吸、形体结合的功法锻炼。
(二)中医学和现代科学理论的紧密结合是推拿疗法的理论内涵
推拿是中医外治法之一,虽不同于药物,但其基本理论仍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推拿的临床治疗特点为手法在人体体表上的操作,以及运动人体肢体的治疗方式。在基础理论应用方面,以经络腧穴为重。经络学是推拿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经络学中的“皮部”和“经筋”密切相关。推拿学不但重视传统的腧穴,还运用一些在十四经穴以外具有自身特色的穴位,如呈线状穴、面状穴的天河水、三关、六腑、五经穴和板门等。
在临床治疗中,治疗不同系统疾病时应用的理论存在多元现象。如治疗内科、妇科疾病时,以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为指导;治疗儿科疾病时,以小儿推拿特定穴、小儿推拿复式手法理论为原则;治疗运动系统疾病时,依据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理论。究其本质而言,推拿疗法以力为特征,所以为了正确地掌握运用推拿疗法,做到“手摸心会”,应重视现代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理论学习和应用。
(三)广泛的适应证和严格的禁忌证是推拿疗法的临床特点
推拿治疗疾病的范围较广。由于手法能改善骨伤科、内科、妇科、神经科、儿科等疾病的某些病理变化,可缓解症状,对于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循环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故而得到广泛运用。
手法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是由手法的作用原理所决定的。当不同的疾病出现同一病理变化,手法作用能产生治疗效果时,临床症状就得以改善和消除。但是,当同一疾病在不同时期的某一病理阶段,手法无法产生作用时,治疗就无效。因此,手法的临床应用一定要根据不同疾病及不同的病理阶段,把握好手法能产生的主治、辅助,以及参与的不同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无效及可能发生的有害结果应该了解清楚,并加以避免。
(四)医者仁心施术推拿,止于“手到病除”
作为一名推拿医生,要有良好的心智,诚心学习推拿理论,明晰手法功法的应用规律,要以人为本,拥有高尚的医德,怀有正直仁爱之心。推拿医生临诊“手摸心会”,直接触及患体病位,“心会”病机,心无旁骛,尊重病人,施仁术以救人,施仁心以救魂,推己及人,感同身受。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的墓志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因为人力终有穷尽时,但安慰的力量一直都在。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我毕业从医已经六十五年了,常扪心自问,杏林行走六十五载,是否让每一个经过我诊治的病人感到温暖,是否做到了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我深感自己做得还很不够。”我们要认识到,医者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之重任,须“精”于高超推拿医术,“诚”于高尚推拿风范,胸怀慈悲同情之心,善具普救众患仁爱情怀,“上以治民,下以治身”,“手到”疗愈病患受损病痛,抚平病患痛苦伤情,“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