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筋伤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周红海 于栋主编
- 1684字
- 2023-08-24 14:25:39
第二节 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一、筋伤的分类
中医对筋伤的分类相当精细,在古代文献中有筋断、筋转、筋歪、筋走、筋翻、筋强、筋粗、筋结、筋缩、筋痿、筋柔等的具体描述。清·吴谦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阐述了筋伤的表现与手法诊断的感觉。
筋断是指筋伤后全部或部分断裂。筋扭伤后常偏离原来正常的解剖位置,即所谓筋走、筋歪、筋翻、筋转等。筋强是指筋伤后僵硬强直,多见于陈伤瘀结不化。筋粗是指筋脉受伤后较正常为粗,多因瘀血阻滞、组织增生变性或痉挛所致。筋结是指筋伤后气血凝滞,出现囊肿状的局限性肿块。筋缩是指筋伤后出现短缩现象,多见于损伤后关节固定时间较长发生粘连,或因固定于外翻或内翻位置上出现外侧或内侧筋挛缩,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筋痿是指筋伤后筋腱功能减弱,痿软无力。筋柔是指筋伤后关节松弛乏力。
上述分类方法实际是古代中医对筋伤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的概括,但目前临床中像这样精细的分类已不常用。临床上常见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受伤的性质分类
1.扭伤 任何关节(包括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由于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使其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动时,会使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或关节囊被过度扭曲、牵拉,或引起撕裂、断裂或移位。例如,踝关节因行走或奔跑于不平的道路上,或高处跌下,或踏入凹陷处,使足突然发生内翻或外翻,引起踝关节侧副韧带的损伤,即属于扭伤。
2.挫伤 指因直接暴力、跌仆撞击、重物挤压等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的局部皮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轻则局部血肿、瘀血,重则肌肉、肌腱断裂。关节错缝或血管、神经严重损伤,可伤及气血、经脉,甚至内伤脏腑。如棍棒直接打击胸部,或胸部受重物挤压而造成的胸壁软组织损伤,即属于挫伤。
3.碾压伤 由于钝性物体的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组织的挫伤及肢体皮肤的撕脱伤。如上肢被绞入机器传动皮带内,或被慢行的汽车轮挤压等造成的损伤,即属于碾压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撕脱或皮肤套式撕脱等严重损伤。
(二)根据受伤的时间分类
1.急性筋伤 突然暴力造成的,伤后不超过两周的新鲜损伤。一般有明显的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瘀血斑、功能障碍等症状。
2.慢性筋伤 急性损伤后因失治或治疗不当,超过两周以上未愈的筋伤。慢性劳损造成的筋伤也属此类。
(三)根据受伤的程度分类
1.撕裂伤 因扭、挫、牵拉等强大外力造成的某一部位的筋撕裂损伤,一般腰部、腕部、踝部及指骨间关节的扭伤可致不同程度的撕裂伤。因致伤外力的大小、作用方向和致伤的部位不同,导致筋伤程度也各异。例如肌腱周围的筋膜被撕裂,使肌腱失去维系的组织,肌腱发生移位,即筋走、筋歪、筋离;又如肌肉、滑膜、关节囊撕裂,可因组织坏死、变性、瘢痕化而导致肌肉、筋膜的挛缩僵硬、痿软无力,即筋硬、筋缩、筋软、筋痿。
2.断裂伤 其机制与撕裂伤相同,只是体质、部位及致伤外力大小有别而造成了某些筋的全部断裂损伤。造成断裂伤的外力一般要比撕裂伤所受的外力大,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斑、畸形等。如从高处跳下足尖着地后身体协调失衡者,跟腱强力收缩,或起跑弹跳时腓肠肌收缩过猛均可造成跟腱断裂。
3.骨错缝 指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细微离位,也称关节骨缝错开,多因扭伤、挫伤而发生。骨错缝可引起关节功能活动的障碍和局部疼痛、肿胀等。
(四)根据受伤后皮肤有无伤口分类
1.开放性损伤 因外力造成肢体软组织损伤,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损伤。此类损伤容易发生感染。切割、爆炸及枪击等多易造成开放性损伤,钝性物体的碾挫也可造成开放性损伤。
2.闭合性损伤 外力作用于肢体造成筋伤,但皮肤尚保持完整者,称为闭合性损伤。如扭伤及挫伤多属于闭合性损伤。
以上分类在临床上常复合使用,如急性扭伤就是按筋伤的受伤性质和筋伤的受伤时间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分类是为了便于阐述、理解、认识筋伤的病因、病情发展过程、程度和病理变化,因此在临床上要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