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护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肖洪玲 陈偶英主编
- 1289字
- 2023-08-24 15:09:59
第五节 儿科护理学发展和展望
中医学在儿童疾病的防治与护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中医学已有关于儿科疾病的记载。《黄帝内经》记载了有关儿童的医疗保健;《史记》首次记载扁鹊为“小儿医”;隋朝《诸病源候论》提出了正确的儿童养育观;唐朝孙思邈比较系统地记载了正常儿童的发育顺序,记述了某些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喂养和护理的原则,并提到必要时可用各种兽乳喂哺婴儿。
药物护理在宋代医籍中有较详细论述。如北宋《太平圣惠方》就指出服药方法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变通,不可千篇一律;儿科鼻祖钱乙强调不同药物应有不同服法;南宋时期的医学书籍中详细记录了婴儿的保育方法;金代记载了简易的物理降温护理措施。
明清时期,儿科护理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保婴撮要》提倡脐带烧灼消毒,以预防脐风。16世纪中叶,应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已在民间流行,并在张琰的《种痘新书》中有所记载,开创了免疫学先河。明清时期儿科医家辈出,有关儿科护理的内容也有诸多论述。清代还出现了最早、较全面论述护理的专书--钱襄的《侍疾要语》。该书论述了对患者进行精神、生活、饮食、疾病、用药等方面的护理要点,促进了儿科护理学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医学发展迅速并传入我国,西医儿科护理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各国传教士开办的医院里出现了儿科门诊及病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儿童医疗保健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自1949年第一次提出保护母亲和儿童的条款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儿童卫生保健水平的政策和条例,大大降低了儿童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儿童体质普遍增强。
改革开放以后,护理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非常重视护理事业,大力扶持护理工作和护理教育事业,儿科护理学得到不断发展,从简单的儿科门诊病房阶段发展到如今的儿科监护中心和专科医院,儿科护理水平也不断提高,为儿童的健康保健和疾病护理作出了巨大贡献。
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我国通过在城市和农村建立儿童保健网,积极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推广科学的接生法、计划免疫,提倡优生优育和科学育儿,使我国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儿童体格发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全国大规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平均体重、身高逐步增加。儿童营养状况已有明显改善,我国5岁以下男、女童营养不良发病率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及信息化高速发展使得人类对疾病的认知不断深入。人类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我国儿科护理学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后,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与基础。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儿童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我们的护理工作也应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注意感染性疾病、意外事故、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生活方式和环境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我们要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深入发展优质儿科护理,加强儿科护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合作,满足儿童健康护理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经验、科学技术和最新护理手段,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对儿科护理学的研究,发挥团结协作、奉献精神,使我国的儿科护理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