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护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肖洪玲 陈偶英主编
- 1456字
- 2023-08-24 15:10:00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儿童处于一个连续渐进的、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各系统组织器官逐渐长大和发育完善,功能亦愈趋成熟。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儿童在形体、功能活动、智能上各有特点。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特点,有助于以整体、动态的观点考虑儿童的健康问题。通常将儿童年龄划分为7个时期。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此期在母体子宫内约经过40周,其周龄称胎龄或妊娠龄。胎儿早期是组织细胞形成和分化的关键时期,孕母若受到各种生物及理化因素的影响则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因此,在孕期的前3~4个月应避免接触病毒、药物、放射线等不良因素。
二、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此期新生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由于此期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此外,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感染延续存在,先天性畸形也常在此期出现。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称为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此期包括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是婴儿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包括死胎、死产、1周内死亡)。围生期的死亡率是衡量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
自出生到满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阶段(生长发育第一高峰期),因此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此时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仍不够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常常不能耐受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故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化紊乱。婴儿5~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自身的免疫功能又未发育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
自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此期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期减慢,而智能发育迅速,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能力增强,但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伤害。另外,此期儿童自身免疫能力仍然不足,活动范围渐广,接触事物渐多,因此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仍然较高。此期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加上乳牙萌出、断奶后食物种类转换等原因,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
五、学龄前期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称为学龄前期。此期儿童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阶段,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心强,能做较复杂的动作,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可塑性强,应加强品德教育。学龄前期儿童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日益增多,仍可发生传染病及各种意外事故,易患免疫性疾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热等。
六、学龄期
从入小学起(6~7岁)至青春期前称为学龄期。此期儿童的体格生长稳步增长,乳牙开始脱落,长出恒牙,肌肉发育加强。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发育已接近成人。大脑皮质进一步发育,理解、分析、综合和学习能力逐步增强,是学知识、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此期机体抵抗力增强,感染性疾病减少,但免疫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仍较高。
七、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称为青春期,一般为10~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和结束的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开始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可相差2~4岁。近年来,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
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体格生长发育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的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此期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易引起心理、行为、精神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