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古籍文献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 赵琼 胡波主编
- 926字
- 2023-09-21 15:10:51
第一章 古籍文献基础知识
第一节 古籍文献概述
一、古籍文献的涵义
(一)文献的起源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此处之“文献”特指的是夏殷之史实。汉代郑玄注《论语·八佾》时,根据《尔雅·释言》“献,圣也”,故以文章解释“文”,以贤才解释“献”,使“文”“献”各有其义。而把“文献”题作书名,最早见于元代马端临所著的《文献通考》,其自序提到“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此处的“文”“献”二字意义已非常接近,泛指各种性质的史料。随着历史发展,“文献”一词逐渐用来指代一切历史性的材料。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载体为甲骨文,其内容为殷商时代卜官用来占卜的材料,记录时代始于盘庚,迄于殷朝末年,包括了丰富的上古史资料。而刻石镂金,据古书记载,是书籍最早的形式。在石上刻字以记史,如周宣王的石鼓、秦始皇的刻石记功,不仅记载相关史料,更开启后世碑版刻石之风气。周代的鼎彝铭文记载内容更为丰富。现存青铜器铭文最多的是西周晚期的毛公鼎,全篇497字。将这些甲骨、刻石、鼎彝上的文字椎拓下来,不仅可弥补上古史资料的匮乏,更可对照补正后世史籍中的缺误,因而是十分重要的文献资源。其后的各种简牍、丝帛更是现代书籍之肇始。作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这些非纸质的史料都属于文献范畴,是纸质文献以外的重要知识载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献的书写、录制等都已发生了多元化的变革,文字记录也可以转化为数据记录,电子媒介的参与使得文献的概念及生命力都得到更广阔的延伸。
(二)古籍的定义
古籍,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印制于1912年以前又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凡列为古籍者,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成书时间为1912年以前;二是书籍为古典装帧形式。成书时间特指书写或印刷完成时间,如1912年以后翻印、翻刻之前的书,并不能算作古籍。所谓古典装帧形式,是指书籍装帧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装帧形式,包括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等,常见为线装书形制。1912—1949年书写、印制的书籍统归为民国文献,包括民国线装书及民国平装书两种形式。民国线装书较容易混淆为古籍,需要对成书时间做出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