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五脏

重点提示

本单元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内容,必须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特性及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的关系之中,心肾、脾肺、肺肾、肝脾和肝肾的内容复习时应着重把握。另外,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和季节的关系应予注意。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一)心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1.生理功能

(1)主血脉  :主血体现于生血和行血两个方面;主脉体现于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2)藏神,主神志   :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主神明;心气下降。

(二)肺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1.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宣发、肃降);主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调节全身气机)。

(2)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朝百脉:①全身血液通过肺的呼吸完成气体交换。②助心行血:宗气有贯心脉以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

(4)主治节:调节呼吸运动、全身气机、血液运行、津液代谢。

2.生理特性 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非轻不举;肺气宣降  (宣发:呼出浊气、向上布散精微、宣发卫气;肃降:吸入清气、向下布散精微、肃清呼吸道废物)。

(三)脾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四季脾旺不受邪;脾主四时”。

1.生理功能

(1)主运化:运化食物(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运化水液(对水液代谢起调节作用)。脾为“后天之本”。

(2)主统血 :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

2.生理特性 脾气主升;升清与升举内脏 ;喜燥恶湿;脾为孤脏

(四)肝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罢极之本”“肝为血海”。

1.生理功能

(1)主疏泄: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调畅情志、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肝气亢逆,疏泄太过;肝气虚弱,疏泄不及(肝气虚则恐)。

(2)主藏血   :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化生和濡养魂,维持正常神志及睡眠、为经血之源、防止出血。

2.生理特性 肝为刚脏;肝气升发

(五)肾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1.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贮存、封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调节脏腑气化。

(2)主水: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主要体现: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主纳气: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保持呼吸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生理特性

(1)主蛰守位

①肾的藏精、主纳气、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都是肾主蛰藏生理特性的具体体现。

②守位。生理状态下,各脏腑的阳气称“少火”;病理状态下,各脏腑的亢盛之火称“壮火”。相火以其所在脏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称谓,肝之相火为“雷火”,肾之相火为“龙火”。

(2)肾气上升(并非肾主升):肾阳鼓动肾阴,与心水火既济。

(六)命门

1.概念 最早见于《灵枢·根结》,命门指眼睛。《难经》将命门始作为内脏,指右肾。

2.功用 有主火、水火共主、非水非火为肾间动气之不同。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命门之水火,即肾阴、肾阳(真阴、真阳,或元阴、元阳)。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的关系 宗气是连接心之搏动与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1)肺气助心行血。

(2)心血布散肺气。

2.心与脾的关系

(1)血的生成:脾主气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阳温运脾土,且心主神志,调节脾的运化。

(2)血液运行:心行血;脾统血。

3.心与肝的关系

(1)血液:心主血而行血;肝藏血。

(2)精神情志:心主神明而主宰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而调节精神情志。

4.心与肾的关系   

(1)水火既济:肾水上济心阴,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济肾水,使肾水不寒。

(2)精神互用:心主神,神全可以益精;肾藏精,积精可以全神。

(3)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5.肺与脾的关系

(1)气的生成:肺主呼吸而纳入清气;脾主运化而生谷气。

(2)水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而布散水精;脾主运化水液而转输水精。

6.肺与肝的关系 气机升降:肺在膈上,其气肃降;肝在膈下,其气升发(气的调节是肝肺、枢纽是脾胃)。

7.肺与肾的关系

(1)呼吸运动:肺为气之主,主呼吸而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肾为气之根,主纳气,吸引摄纳,使气归根。

(2)水液代谢: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宣降,行水于全身,下肃于肾;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升清降浊,输于膀胱。

(3)阴阳互资:肺阴充足,输精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充足,上润于肺,使肺脏清宁。

8.肝与脾的关系

(1)饮食物消化:肝主疏泄,促进消化;脾主运化,散精于肝。

(2)血液:肝藏血,调节血量,供应脾运;脾生血、统血,使肝血充足。

9.肝与肾的关系

(1)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

(2)藏泄互用:肝气疏泄,防精气过度壅塞;肾气封藏,防精气过度亡失。

(3)阴阳互资互制:不仅肝血与肾精之间存在着同源互化的关系,而且肝肾阴阳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资养和相互制约的联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1)先后天相互资生:先天温养后天,后天补充先天。

(2)水液代谢: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健运则土能制水;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则开合有度。

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神、五液和季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