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要想管好男孩,先要认识男孩
- 闲话家训:男孩这样管就对了
- 刘川编著
- 15518字
- 2023-06-15 11:14:23
男孩有男孩的天性和特质,要想教育好自己的男孩,就得先深入了解孩子,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失误。不要人云亦云,拿自己的孩子做不恰当的教育试验,最后痛苦的还是孩子和我们自己。
男孩都爱去冒险,爸妈要会“上保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变得每天都不让人安宁。一开始的时候,他喜欢爬到柜子上,再从柜子上跳到床上,家里的花瓶不知道被他跳上跳下地打坏了多少个;再过一年,他学会了去小区的花园里爬树、去郊外骑自行车跟小伙伴比赛。终于有一次,他满身伤痕地推着坏了的自行车回到家里,这可把一家人都吓了个半死,再看到孩子淌血的膝盖,做父母的又心疼得半死。
男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一些男性特质,诸如顽皮和淘气等,这一切其实都源于他们作为男孩的这种天性——喜欢冒险。与邻居家乖巧的女孩相比,男孩简直像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他们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碰到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事实上,孩子这时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就要求家长在不压制孩子冒险精神的前提下,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7岁的淘淘看到爸爸为厨房更换新的灯泡,那个接上之后就闪闪发光的大玻璃球引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后来有一天,淘淘趁爸爸妈妈不在家,自己拿了抽屉里的灯泡和玩具上的几根电线模样的塑料线接在一起,要让它亮起来,万幸的是,他找到的是塑料线,而且他在床头找到的插孔还有防止异物插入的安全锁扣,但即便是如此,淘淘的行为也让爸爸妈妈惊出了一身冷汗。爸爸妈妈这时才认识到,男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以及冒险尝试的精神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后来,爸爸抽了点时间用电线和灯泡向淘淘演示了如何让灯泡亮起来,但是同时也认真地向他讲解了电的可怕之处。这个时候的淘淘显然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是他听到叮嘱时认真的表情让父母欣慰了许多。淘淘父母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在淘淘以后的成长历程中,一定要慢慢让他知道更多不该做和有危险的事情。
表面上看起来,男孩好像总是那么精力充沛,一刻都不想停下来:登高上梯、下河摸鱼、爬树、满院子追逐、欺负女生、与小伙伴打架……因此,有些家长经常不由自主地叹气:养个男孩真麻烦,他好像时时刻刻都在给你惹事。但是,这些都是他们成长历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如果少了这个阶段,孩子的童年将变得了无趣味,因此,父母应尽量满足男孩各种各样的好奇心,带着他了解这个世界,而许多知识便是在这个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留在了他们的小脑瓜里。
但家长也要让男孩明白,即使是在玩的时候,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比如骑自行车太快,比如从滑梯顶部直接跳下来,这些给男孩子留下过痛苦的记忆的小插曲,家长应该让他们从中汲取教训,不再做出那些危险的没有分寸的举动。
作为过来人,爸爸妈妈应该知道,爱动、好冒险是男孩的天性,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当孩子又在虐待他的玩具或“修理”家里的小件电器时,家长最好不要采用一些强制手段去阻止他,正确的做法是,要在不干涉孩子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和鼓励,因为通常来说,越是不现实的事情,男孩越想去尝试,家长应尽量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心态,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去尝试一下,当孩子确定自己不能完成之后,他们往往便会知难而退。这也是能够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的方法之一。
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对于男孩的冒险特质,家长既不要压制孩子的天性,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保护自己,在操作中,家长可以借鉴以下几项建议:
1.要鼓励男孩勇敢冒险。
孩子在“冒险”的过程中,能够体验陌生的事物,从而学会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示范作用对培养男孩冒险精神也有着重要意义,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冒险活动。
譬如,找一个闲暇的夜晚,爸爸妈妈关掉房间中所有的灯,让孩子在一片漆黑中“探险”。爸爸妈妈可以设定一种游戏规则,如让孩子在3分钟之内找到家里摆放的一个物件,但自己不能摔倒,若摔倒或在限定时间内找不到东西,这次冒险失败。
在游戏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某个房间里放了一只猫咪,如果孩子在走动、拿东西时碰到或踩到猫尾巴,它可能会挠人。如果知道房间里有会挠人的猫,孩子仍然去房里找东西,那就说明孩子的冒险意识不错;如果不愿去,爸爸妈妈应鼓励孩子,告诉孩子里面有他想找的东西,不进去就会失败,要接受惩罚。当然,那个房间里并没有猫,爸爸妈妈可以放只会发声的玩具猫在孩子有可能碰到的地方,看孩子的反应如何。
2.平时要向儿子灌输“有了生命安全才拥有一切”的自我保护意识。
平时为孩子创造机会,保证孩子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可以与孩子共同选择一块宽敞、平坦、安全、便于运动的场地,让孩子知道这里才能安全地尽情玩耍。每周或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孩子约请一两个小朋友一起游戏、玩耍,以满足运动及交往的需要。父母可事先给孩子圈定好活动范围,让孩子尽情追逐、跳跃,玩些球类游戏等。但要提出有关安全游戏的要求。
3.要不失时机地教会儿子一些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比如家里漏水了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还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在劳动中安全地使用各种工具;上学、放学、外出时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如只能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等等。
男孩缺耐心,爸妈要多费心
不知不觉中,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无论是玩玩具,还是出门,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控制欲望。这是小孩子的自我意识在萌芽,是孩子性格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与此同时,家长们也遇到了另外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男孩开始表现出性格中急躁的一面。自我意识的萌发给男孩带来了控制欲,然而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玩具,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人的想法去玩的,当男孩看到那些与自己意愿相悖的结果,却无法明白其中的缘故,这个时候就会开始失去耐心,可是越是急着要做好却越是做不好,甚至会把自己气得哇哇大哭。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考虑,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了。
耐心可以说正是男孩将来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一位即将告别推销生涯的著名推销人士,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里,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他做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讲台的正中央搭起了高大的铁架,铁架下面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了铁架的一边。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将要做什么。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了老者的面前。这时,台上的主持人对下面的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一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一个年轻人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过后,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了,但铁球依然还稳稳地吊着。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依然纹丝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听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然而,老人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咚”地敲了一下,接着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地敲了一下,又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但老人就好像没听见一样,仍然用小锤不停地敲着。有的人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排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
会场刹那间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铁球确实以很小的幅度动了起来,但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并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复杂,而是因为人缺乏耐心,越着急越乱套,最后甚至彻底放弃。很显然,家长一定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出现在儿子将来的生活中。虽然孩子现在每天最关注的事情还是玩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引导他们意识到耐心的重要性。
关于耐心这件事,家长们应该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眼中的镜子。如果父母失去耐心,发脾气,那么等于是用行动告诉孩子,这种失控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显然起不到应有的管教效果。所以家长必须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表现得没有耐心,以此来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
总的来说,孩子做事没有耐心的行为一旦出现,家长要耐心地疏导,切不可时而抓紧,时而放松教育,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让孩子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是坚决的,那么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会随着良好的环境和教育而消失。
1.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呵护,特别是男孩子,要为孩子提供接受磨炼的机会。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克服,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从而懂得关心、爱护、帮助别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2.不妨试着给孩子设置点儿障碍。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儿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凭借坚强的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3.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
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渴了马上要喝,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男孩性格多散漫,自我管理是关键
张一洋的爸爸最近很是烦恼,因为他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班主任表达得比较委婉,但还是用了一个让一洋爸爸认为挺严重的词:“散漫。”据说张一洋上课时总是不太安静,跟旁边的同学说话,把凳子弄出声响,都是他曾经干过的。虽然对他的成绩爸爸还算满意,但是这种既影响自己又影响他人的坏习惯,一洋爸爸还是很不愿意在儿子身上看到的。但孩子天性如此,一洋爸爸不免感到有些无奈。
张一洋是个乐天派的男孩,他很有趣,也总能感受到周围的开心和快乐。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感到压力,而这也正是让他的父母、老师感到懊恼的事情。对他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太重要或太严重的。对于各门功课、考试、测验和学校各项活动,他也很少会有紧迫感。他总是很悠闲,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属于这种男孩:走出家门的时候没有很多的想法,回到家也是一副散漫的样子。几乎每天早晨,张一洋的母亲都会跟着他冲出房门,把午餐塞到他手中。
习惯这个东西会跟着人一辈子,一旦孩子的散漫无可收拾,今后他们无论做任何事,都会受到这个坏习惯的影响。家长应该教孩子认知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恶、丑,然后,让他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明白了这些,他就会知道,散漫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坏,而自我管理和坚强的意志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帮助有多大。
男孩到了能够管理自己的年龄,家长就应该要他们学着自我约束,其实什么事情该干、什么事情不该干,孩子心里都是知道的,只是他们在自我管理这方面做得还不足。家长应该跟他们一起找到原因,并且帮助他们走出自我管理的这一步,毕竟散漫给别人的印象是很不好的。如果任由孩子自由散漫下去,无疑会对他的性格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性格的形成是不可逆的,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在这方面出现任何问题。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某处海峡沉没一艘客船,死了几十个人,据新闻说,那艘船从出事故到沉没,有3分多钟的间隙时间,而正常取用穿戴救生衣具,需时仅2分钟,然而,因为那艘客船往返航程短,船上工作人员一向比较散漫,平时疏忽于向乘客讲解海上的救生常识,甚至,因为航程短,连必需的救生衣具都未带足……种种因素综合到一起,导致事故发生后,死了几十个原本能够逃生的乘客。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从幼年到成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个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观念,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适当的约束,任性放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会导致孩子人格的偏离,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严重者会导致违法犯罪,造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孩子散漫这个问题呢?
有一位很特别的母亲,她训练孩子的意志和品质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这位母亲每天接送孩子都要经过一条铺着黑色地板砖的小路,她的儿子很喜欢办班级板报,常常会剩下一些彩色粉笔,他喜欢拿着这些粉笔在他喜欢的地方练写粉笔字。每天放学经过这条铺着黑色地板砖的小路,他都想在地砖上写写字,可是这里是公共环境,不允许乱写乱画,这位母亲每次都会认真教育她的儿子,晓之以理,告诉他这里为什么不能乱写,让他约束好自己。有一天,这位母亲故意迟了一些来接儿子,她悄悄藏在小路旁边的一棵大树下,她想考验一下儿子一个人路过这里时的表现。结果呢,她的儿子经过此地时并没有在地砖上写字,于是她就对儿子进行了奖励。通过这种训练,孩子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实,男孩天生就要比女孩散漫得多,在孩子中,散漫这种习惯并不少见,但它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改善的。我们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孩子面前,家长的表率力量不可忽视,如果我们想要孩子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就应该有良好的约束自己言行、情绪的能力。父母不能只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应该主动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以更多的好习惯影响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必须持之以恒,唯有经过日久天长的行为约束,方能使孩子在被动地受制约过程中逐渐养成主动的自我行为的约束。
当然也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很多家长热衷于传统的“你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这样做不对……”的教育方式,让许多孩子只懂得被动地接受管束,却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一旦脱离了家长的管理,就会出现种种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自我约束越来越重要。据介绍,自我约束包括情绪的自制力、计划的执行力和学习的控制力等。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孩子们在假期里拥有了很多无人监管的空余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最考验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假期不仅是孩子放松的时候,更是让孩子学习自我约束的好时机。古人云“君子慎独”,自我约束对于成人尚且是个考验,对孩子来说就更不容易,不过一个人一旦学会了自我约束的方法,不管是对于学习还是未来的成长,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般来说,家长在引导孩子培养自我约束能力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要从小灌输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
自我管理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价值观的建立和自制能力的建立。价值观就是一个人赞同和认可社会规范、道德准则所赞同的观念,并以此约束自己。自制能力则是有意识地多接触各种规则,如游戏规则、交通规则等,从而让孩子明白该如何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2.培养男孩的自我管理能力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做起。
父母教育孩子必须抓住每一个小环节,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孩子的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不要觉得他们是小孩,什么也不懂。可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大事。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从根本上触动孩子思想的神经,才能帮助他形成正确的习惯。
男孩做事没条理,引导孩子去规划
男孩子做事似乎都缺乏一点规划,比如每天放学做功课如何安排时间,以及每一门课程按照什么样的步骤去学习,往往都没有明确的思路。男孩的学习桌上往往堆满了书本、作业本,乱七八糟,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状况下孩子能够保持一个井井有条的头脑。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在学习中制定目标,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因为这项技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意义重大,人生何尝不是一种规划呢?
曾经有一位叫作山田的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山田总是回答:“我不仅凭借自己的体能,更重要的是凭借我的智慧!”
有点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不少人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又过了10年,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已经退役的山田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每次马拉松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查看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某个酒店,第二个标志是一个十字路口,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园……这样一直统计到赛程的结束,随后我会把我的整个赛程列成一张计划,每一个标志就是我计划的分解目标,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正式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就这样,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在事先的计划中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这样跑起来就轻松多了。最初的时候,我只是简单地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因为我没办法掌握整个比赛过程的节奏,脑子里一团乱,很容易就丧失信心了。”
其实,无论是学习,还是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梦想,都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我们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就要学会去计划,试着把每一天的努力作为一段小赛程,每天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完成每一个小目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就可以在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基础上来实现我们人生的大梦想。我们如果是为了追寻成功而经营我们的人生,那就应该为了事业的顺利发展而制订具体的计划、设立具体的目标。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一定要成功”、“我要拥有自己的房子、汽车”,“我发财后要捐助希望工程”……很多人都有类似如此的愿望,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设立目标吗?当然不是!这绝不是目标设立,这是喊口号。喊口号就像写下一个个伟大却空洞的梦想一样简单,而若是想要把这些口号和梦想变为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则需要我们制订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行性的详细计划。
首先,我们设立的每一个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才能促使我们集中注意力,心甘情愿、全神贯注地追求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必须是可执行的。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去梦想,也许目标非常远大,但只要是可达成的目标,一定可以分成远期、中期、近期来逐一完成,再以终极目标为引导,做一个详细的计划,让每一个小计划的成功来堆砌大计划的成功,如此由近而远、由小而大,必能达成目标。
具体到学习来说,拿晚上的功课为例,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根据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量安排一下时间,几点到几点学哪一门,到时间完成之后,就把桌子收拾干净,重新拿下一门课程出来学习,这样,孩子的脑子也会变得像他的书桌一样井井有条,思路会更加清晰,学习效率一定也会提高不少。这样的方法对于孩子的人生同样也意义重大,因为我们无法长生不老,所以应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实现自我,然而实现自我的过程正是每一个计划配合一定时段的完成,不断地重复,最终变成了成功,所以在设立的任何目标中应该定下确切的完成时间,否则将会使目标不断拖延,而后和下一个目标重叠,永无完成之日,所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便是形容这种情形的。
因此,不要小看计划的作用,它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非常大的帮助。在这方面,家长应该做到:
1.教会儿子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确立学习目标。
比如在数学上,儿子一向做事比较认真,所以计算没有问题,但是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可以引导儿子,让他把学习数学的目标定为提高对应用题题目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要加强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学习。
2.及时提醒他对计划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对于计划完成较好的孩子,定期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是一个最佳的鼓励,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而对于计划完成不好的孩子,计划评估可以发现孩子在完成计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竟什么地方不太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作为调整学习计划的依据,使计划执行起来显得更有效率。
别压抑男孩玩的天性,亦要防止过度沉迷
我们小的时候,玩得最多的也就是跟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推推铁环、砸砸杏核、扔扔纸飞机。而到了我们的孩子,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大大丰富了,小小年纪的他们可能已经是一个电脑高手,我们活到二三十岁才开始接触电脑,而如今的孩子已经足以用他的电脑知识来鄙视我们了。这样的巨变应该让家长感到欣慰,毕竟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让孩子更早地学到知识,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沉迷游戏。
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自己打开电脑上网找游戏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玩的游戏越来越复杂,对游戏的兴趣也与日俱增。看着他与伙伴们讨论起游戏的兴奋表情,家长们逐渐感到了深深的担忧,毕竟孩子还小,自制力不足,一旦沉迷游戏,后果是非常可怕的。那么,对此家长就一定要严格限制吗?
其实这样并不好。一份重庆市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调查报告新鲜出炉,调查显示:家长是否同意孩子上网,与孩子是否去网吧上网、与孩子的网瘾倾向性都具有显著的关系。如果家长一味严格限制孩子上网,则孩子进入网吧和染上网瘾的可能性就会被提高3倍。
孩子正处在好奇心和玩性最盛的时期,可塑性也极强。爱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没有不爱看动画片的,同样道理也没有不爱玩游戏的,这是人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中的时候,男孩的好奇心不但强烈,同时还会伴随着一种叛逆心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严令禁止孩子玩游戏,只会使得孩子更加好奇游戏世界是什么样的。在同龄孩子大部分都能玩到游戏的时候,而自己却得不到,相比之下,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被剥夺的心理。这并不是攀比,而是一种相比较之下产生的自卑,当孩子因为得不到玩的权利而向父母央求时,如果父母不由分说大声责骂、严厉回绝,孩子就很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与父母的隔阂加深,甚至逐渐走向堕落。事实上,过于限制孩子玩和放纵孩子玩的伤害不相上下,“过犹不及”正是这个道理。
当然,这也不是说家长一切都要顺着孩子,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如今,随着电脑及网络功能的日益强大,花样越来越多的电脑游戏现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最受欢迎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的男孩子,不喜欢电脑游戏的几乎没有,而沉迷其中的倒是不少。长时间玩电脑游戏既危害身体健康又影响学习,还影响孩子的沟通交往能力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尤其是对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阶段的中小学生,其危害性更大。所以,家长现在最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正确对待电脑游戏,避免沉溺其中呢?
有个孩子,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十分喜欢电脑游戏,并已经有些着迷的迹象,这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成长。家长很是无奈,就跟家人一起商量如何来避免孩子进一步沉迷于电脑游戏,最终他们想到了一个方法,让孩子培养起一样爱好特长,使他的兴趣转移。正好他们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在学习钢琴,而且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他们就决定有目的地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刚到这位朋友家门口,屋里就传来了一阵悦耳的钢琴声,他们就在门口听完了这首钢琴曲才敲门进去,进去之后对他家孩子的钢琴演奏水平大加赞赏,还让他家的孩子又为他们演奏了两首曲子,弄得他家的孩子很开心,也很得意。回家后,家长就对孩子说:“爸爸妈妈非常喜欢听钢琴的声音,你想不想学弹钢琴?”孩子说他也很想学。于是,他们很快给他在少年宫报了一个钢琴初级班,开始学弹钢琴。他们说,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一开始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弹钢琴并不是很难,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看到明显的进步,否则,孩子很快就会对弹钢琴失去兴趣,进而会感到厌烦。
这个家长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或其他游戏时,倘若这种游戏的过度沉迷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我们不妨试着转移孩子玩的兴趣,给他换一种新的、更加健康的“玩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家长最好陪着孩子一起玩,这样更能提升孩子对“新游戏”的兴趣,非常有助于孩子的兴趣转移。比如说,家长可以在每个星期天下午带孩子去打羽毛球,每年暑假带孩子去旅游,等等,这些活动都能够使孩子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童年与少年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孩子的注意力就不会被那些游戏占据太多,他的健康成长也自然会水到渠成了。
当一个人有正当的业余爱好时,他有不良爱好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家长们要想解决诸如孩子沉溺电脑游戏之类的问题时,不妨试着去培养孩子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业余爱好,这显然比唠唠叨叨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努力去寻找一些更能带给孩子快乐的活动,培养孩子形成自己的业余爱好,把孩子从电脑前“拉”回来,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当然,在培养业余爱好的同时,也要重点去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人类从幼年到成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个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观念,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适当的约束,任性放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会导致孩子人格的偏离,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沉迷于电脑游戏就是一种偏离的表现,而更严重者会导致违法犯罪,造成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这都是作为家长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沉迷游戏的情况,在积极培养业余爱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学会自我约束。
首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孩子所提出的要求不能百依百顺。对于孩子的行为,正确的应该大力支持,错误的则需要想出好办法及时制止,比如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等等。如果放任错误行为,就易让孩子无法分辨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出为所欲为的孩子。例如,上网玩游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沉迷于此对学习无好处,可是仍有很多孩子对游戏过分留恋。这就是自控能力差的表现,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做父母的应该重视孩子行为约束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寻找自我教育的迹象。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每日的作息计划表,并且要让孩子明确制表的目的,然后按时完成表上的具体规定。当孩子做得好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借此激活孩子潜在的荣誉感及孩子努力向上的愿望,有助于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习惯;当孩子违反规定或有逆反心理时,要理性对待孩子的行为,疏导与引导双管齐下,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毕竟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我们更加耐心地付出。
1.对于孩子沉迷游戏的状况,家长要学会疏导。
男孩子的好奇心重,这也正是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的原因所在。而对于孩子头脑中的这些好奇,做爸爸的一定不能忽视,要主动去引导他们的这种好奇心,把他们的好奇心分布到更广泛的爱好中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他们沉迷某种游戏。
2.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意识需要在细节中去灌输。
在生活中,对于好奇心重且顽皮的男孩子,做爸爸的一定要更加细心地去教育,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让孩子明白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比如给他讲一些故事和反面的例子,等等。自我约束能力的建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每一位爸爸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男孩太“乖”,问题不小
过于听话的男孩是一种心理不健全的孩子,是一种有缺陷的孩子。为什么这样说呢?所谓“听话”儿童,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提不出来,不敢与长辈辩论。这样的“听话”儿童,有的只是奴性,却毫无个性和独立性,遇事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反抗邪恶势力。这样的儿童,其性格已经被扭曲,心理也不健全,自然成了“问题儿童”。遗憾的是,这个问题至今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人还没有把这种儿童当作“问题儿童”看待。而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总是夸奖这类男孩,赞美这类男孩,把男孩们的听话视为优点,大加赞赏,把不听话视之为叛逆,大加斥责。这是极不正常的一种教育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男孩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存在,他们也有自己的一份天空,应该允许孩子有适度的自由空间(当然,这个自由是有限度的、合理的自由),让他们有展示个性的机会。做家长或老师的,不要凡事都要求孩子“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限制太多,我们的孩子就会变得死板、木讷,缺少个性了,将来更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途。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活脱脱的生命,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为同一样模式。在教育孩子方面,观念一定要跟得上形势的发展,一定要熟悉和发展教育理论,再不能一味沿用一些过时的观念来影响和教育孩子了。
父母们应该提倡男孩的自我发展,老师们应该主张学生个性的张扬,并不是要淡化家长和老师的作用,让孩子随意发展,而是提倡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和培养。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还是应该主动地帮助纠正,特别是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高尚的人格追求。那样的话,我们的教育将会更加灿烂辉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或者顽皮就下什么结论。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小时候,大人总是以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小孩,不听话的还要打,于是渐渐地孩子的思维就沿着大人们指定的方向走。
甚至,等孩子大了,上了学,基本上也延续着这种成长模式,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多了服从,少了提出自己见解的勇气与锐气。
于是,更多的人似乎总是在一个圈子里走,而能够走出那个思维的圈子,走自己的路的人很少,很少。
太听话的孩子没有个性锋芒,人云亦云;太听话的孩子缺少创造能力,循规蹈矩;太听话的孩子没有鲜活思维,思想僵化;太听话的孩子缺少批判眼光,服从权威。
某市年轻的语文教研员许老师到一所小学去试着上作文指导课。他走进教室时,还没有到上课时间,但学生们见他进了教室,就纷纷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见还有好几分钟时间,就提醒大家到外面去玩玩吧,可只有两三个学生站了起来;他再次提醒,又站起几个,而且只是在过道上走了几步。上课铃响后,所有的人都坐得极其端正:两手在胸前交叉,双肘稳稳地撑着桌面,挺着腰杆,目光一律正视。许老师说“随便点,不要这么端正”,他们没动;他又说“来,放松点”,他们依旧;再说“我上课是从来不需要坐好的,不要这样坐,把手放下去”。许老师走到前面几个学生中间,拆散了他们交叉着的手。终于,后面的学生也放松了手。于是,开始上课。课上得很拘谨,举手很少,大多是老师问一句,他们简单地答一句,不肯多说一个字。奇怪的是,课上着上着,他们原先拆散的手,又渐渐地交叉着撑到了桌面上。“怎么?大家连不坐好都做不到!我现在不是要坐端正,而是随便坐。”许老师说。有几个学生朝他瞅瞅,用一种疑惑的眼光,也许他们觉得奇怪:上课怎么可以随便坐呢?
孩子们在老师的调教下,显得那么可爱听话,习惯在老师的训练下,那么有板有眼。这样的孩子的确受国人喜爱,但长大后的他们,会受世界欢迎吗?他们能接受世界的挑战吗?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剩下多少?太听别人的话,将来他们什么也干不了,事事都听别人的,因而没了自信心。难道听话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吗?
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引导自己的男孩既听话又有自己的批判眼光呢?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我们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2.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3.让男孩为自己的事拿主意。
培养男孩的领袖素质非常重要。父母不要替男孩安排他学习和生活的细节,不应要求男孩唯唯诺诺,而应尽量教他学会自己拿主意、作决定,锻炼果断决策、组织和指挥别人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4.培养训练男孩的男子汉独立性。
在家里,父母要将男孩当作真正的男子汉,给他独立做事的机会,并及早给他独立自由的活动空间,要有自己的小天地,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独立起来。
5.尊重孩子的喜好。
家长可根据孩子对某一科的喜好,鼓励孩子将来向这一方面发展,将来做个“个性独特”的人,而不是打压孩子对某一科的喜好。
6.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人依赖性较强。因此,家长在平时应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多分析、多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不要打击男孩的那颗英雄心
每个男人在幼年的时候都曾经立誓要做个英雄,在这一点上爸爸绝对是一个过来人。尽管和儿子当下的英雄感有着某种时代的跨越,但当时的感觉肯定一样的。因此,面对男孩时不时的英雄情结,家长千万不要打击和否定,相反给他一个当英雄的机会,说不定他会因成就感变得更加优秀。
不论是男人还是男孩,假如没有点英雄情结必然少了那么点阳刚之气。假如爸爸回忆自己的童年,必然也会联想起当年心中崇拜的偶像,他们个个替天行道,勇敢而正义。也许在这些英雄形象当中有很多人物是虚构出来的,但就在那个时候却让很多现在做了爸爸的人时常产生幻想,认为自己就是那个英雄的主角,能够行侠仗义,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需要帮助的人面前,成为众人的期待,领受大家的敬仰。
同样,现在的男孩子也常常会有类似的行动,他们常常会幻想自己是某个故事中的英雄,武功盖世,势不可当。尽管他们当下是那么的弱小,却总是渴望马上过一把当英雄的瘾,靠自己的能力保护身边的所有人。尽管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作为一个孩子,很多行为真的让大人无法理解。他们常常会把家中的晾衣架当成自己替天行道的宝剑,本来是想在家里尽情演绎一番,却在不经意间打碎了放在桌子上的花瓶。他们常常想学着电视里的情节英雄救美,却发现事实并没有沿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要么被老师以与同学打架闹不团结为理由进行一番严厉的批评,要么就是因为对方过于强大,一个屁墩摔到了一边。总而言之,男孩的英雄情结常常会给家长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
作为爸爸,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回家看到孩子拿晾衣架打碎的玻璃花瓶心中必然会升起一团怒火:“在家不好好待着,没事儿拿晾衣架打花瓶玩儿干吗?我在外面玩命赚,你就在家里玩命摔,怎么养了你这么个败家的小祸害……”假如男孩因为英雄救美没成功,在班里受到批评请来家长,很多爸爸一时之间就会觉得很丢人:“上学不好好上,还没事和同学打架。老师要请家长,我还得一个劲儿地赔不是,万一给人打坏了怎么办?”
其实,男孩生性好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假如一个男孩在童年时期没有闯过几次祸,那只能说明他在性格上绝对是比较孤僻的孩子,需要大人细致入微的帮助和引导。假如他们因为想做英雄而难以得到大人的理解,或是因为这个理想常常遭到他们的嘲笑和打击,时间一长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和失落,即便是以后遇到一些凭自己能力完全可以解决的事情,他们也会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再也捡不起昔日的自信,这对于一个男孩未来人生轨迹都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
亮亮曾经是一个活泼的男孩,可是最近家人却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只要一遇见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逃避,倘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做,他便抿着小嘴嘟囔说:“我没有他们优秀,做什么都做不好,干吗要去那里丢人?”
亮亮以前特别爱看动画片,那些动画片里的英雄形象总是会吸引他童真的目光,他时常幻想自己能跟他们一样,具有超凡的能力,三下两下就可以把敌人打得片甲不留。随着这种想法的加深,亮亮开始分辨不清自己究竟是身在虚幻中还是现实里。于是,只要他一看到自己认为可以行侠仗义的事情,不问青红皂白就要上去管一管。这一管不要紧,每一次亮亮出手以后都会让爸爸妈妈欲哭无泪,他们一面低着头去跟别人承认错误,一面心里一股火一股火地往上冒。尤其是亮亮的爸爸,每次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把亮亮拉到一边就是一顿训斥。
“你到底要干什么?今天把人家小朋友脸抓破了,明天把人家阿姨的包划一大口子。你是不是没事吃饱了撑的,一天到晚不知道想什么呢?你跟我说这是怎么回事。”“我是想做好事,小刚欺负女同学,所以我就上去教训他一下子。至于阿姨的包,我不是成心的,我开始还以为她后面的那人要抢她的东西。”“就算这样关你什么事啊,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上去人家没两下就把你收拾了,更何况人家根本不是那意思。本来两个人玩得好好的,你非得上去添乱,本来人家阿姨后面跟着一个人准备帮她拿东西,你非把人家包抢过来还给弄坏了。你是不是多此一举啊。”“我只是想做一回英雄……”“英雄?你这哪是英雄啊,狗熊都比你聪明。就你这样以后还能干出什么英雄的事啊,少给我们添点麻烦已经算万幸了……”
时间一长,亮亮心里似乎就对“英雄”这个词产生了阴影,觉得那是自己这辈子想都不应该想的角色。慢慢地,他开始少言寡语,丧失了自信,即便是有能力也不再像往常一样积极表现,为自己争取了。
其实,男孩的心理很脆弱,家长即便当时对他行动所造成的结果大为不解,但也要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怒气,查明真相。尽可能地不要去打击孩子心中的那点英雄般的自信心。相反,有些时候,我们不妨给他们一个成就英雄梦想的机会。既要对他们的英雄情结予以肯定,又要指出他们行为上的错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毕竟真正的英雄未必都会打打杀杀逞匹夫之勇,而是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执着进取的精神为别人谋得福利。倘若爸爸能够切实有效地为他们指明英雄之路的方向,相信男孩一定会慢慢远离闯祸行为,向着心目中真正的英雄目标努力前行了。
面对孩子错误的英雄意识,家长首先要做这样几件事:
1.游戏之间体味英雄成就:跟男孩做做游戏,适时在游戏中担当一下反面角色,给他们遐想的余地,让他们体味一下英雄胜利时的喜悦。
2.讲明英雄的真实含义: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爱闯祸的问题时,应尽量保持一种谦和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英雄意识。这时候爸爸妈妈不妨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告诉孩子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并不断指引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努力。
3.树立正确的英雄榜样:由于动画片中的英雄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在整个故事中孩子已经分清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却往往很难帮助孩子指明如何才能行使正确的英雄行为。这时候,爸爸不妨给他们点出几个英雄榜样,以他们真实的人生经历为例,告诉孩子怎样做才真正算是正确的英雄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