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道路长且缓

没有犒赏三军,但针对姬玉和赵云等人的小宴,还是有的。

吃饱喝足之后,李典也带上了数十名亲随,加入了姬玉的队伍。

其中有些是作为护卫存在,也有些粗通文墨的,可以辅佐他。

由于李典已经加入姬玉麾下,所以李乾又大手一挥,交给了姬玉500石粮食,30坛酒,这次干脆没要钱。

他连侄子都豁出去了,哪还会在乎这点粮食?

可惜姬玉尝试了一下,他的法术对李乾的毛病没什么效果,否则李乾想来会乐意资助更多的。

尽管如此,这么多的粮食,也大大缓解了姬玉的燃眉之急。

很快军队再次启程,姬玉也给赵云、孙观和李典他们,互相介绍了一下,大家今后也都是战友了。

同时在征得了李典的同意之后,对于守护灵司幽的事情,姬玉也大概的和赵云提了一下。

这顿时让赵云十分诧异,随即又很是惊喜。

他和姬玉都想着要尽可能的集结力量,防备未来的聻类入侵,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成果。

若是李典能真正掌握守护灵之力,那在对抗太平道和聻类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有利的臂助。

所以赵云当即非常痛快的表示,他会全力以赴,传授李典以相关的经验。

而且说实话,李典这幅文弱的文学少年的形象,确实很对赵云的胃口。

红晶的心中也是思绪连篇,守护灵的稀有毋庸置疑,再加上赵云和姬玉自己,能聚集三名拥有守护灵的存在,姬玉的特殊之处已经彰显无遗。

如果再加上自己和朱夏姐姐的话,就更显夸张了。

足足五个拥有守护灵的存在。

号称斩白蛇的赤帝子-刘邦,当初在沛县尚未发迹的时候,大抵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往往越是乱世之中,英雄辈出之时,守护灵出现的几率和频率就越高。

眼下的黄巾之乱,或许仅仅只是个开端?

大军再度启程,姬玉也考校了一下李典那些随行者的水平。

对于李典自己,他是十分放心的,可那些人有多少才学,又能享受多少待遇,他就得稍微过问一下了。

然后姬玉就发现,李乾没骗人,这些家伙还真就是粗通文墨。

有点文化,但确实不多,因为他们原本只是在种地之余,偶尔学点东西罢了。

姬玉想了想,决定让他们继续边干边学,等抽出时间之后,再教对方一些阿拉伯数字。

不为别的,只是单纯的因为相比汉字,阿拉比数字更省笔墨,在书简上要更加省地方,也更省钱。

一边和李典闲聊着,帮助对方尽快的熟悉并融入己方,军队也逐渐进入了济阴郡。

这里没有太多的名人,只是在正史中有个曾经击破吕布的家伙,和李典是同姓,其名为李进。

尽管当时的吕布是在和曹老板相持三个多月,几乎弹尽粮绝了,才被李进捡了个便宜,但仍然可见其力量。

因为吕布是正规军,李进当时却只是组织了一些乡勇而已。

只不过姬玉此前已经从多个渠道确认了,压根没有这号人的存在。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情报,让姬玉能够大概的确认,这个世界应该是更加倾向于三国演义的世界观,只是神仙妖怪要多了许多。

嗯,其实之前的诸多情报已经显示了这点,比如说貂蝉的存在,又比如说十常侍。

如果是正史中,十常侍其实是有十二位的。

但之前无论赵云、孙观还是红晶,都声称十常侍的确是只有十位,这就是正史和演义的不同之处了。

又行了数日,李典和他的小弟们已经能较为纯熟的掌握一应事务了,一切都步入了正轨。

姬玉也慢慢的把有关于妖怪和聻类的事情,选择性的告诉了李典。

李典虽然表现得十分惊讶,但很快就接受了这一切,毕竟守护灵-司幽的寒冰之力,时刻都在提醒着他,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世界。

同时姬玉每天也会多次施展法术,为李典暂时强化身体,助力其掌控体内的寒冰之力。

赵云也会抽空传授李典一些和守护灵沟通的经验和技巧。

一开始的时候,从未接触过此类事物的李典,感觉非常的吃力。

但没过多久,李典的进步就让赵云都为之刮目相看,暗赞不愧是被守护灵-司幽主动选择的人。

到了后来,甚至连红晶和蒲朱夏也都闻讯而来,在侧旁听,并连呼受益匪浅。

没错,蒲朱夏也是拥有守护灵的,虽然她并未展示过,但姬玉猜测应该是和金或火属性有关的。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姬玉大大的提高了对蒲朱夏的重视程度。

蒲元能拥有什么样的力量,锻造技艺能达到什么程度,以及是否愿意效忠于自己,那都是说不好的事情。

但在目前来看,蒲朱夏就已经很强了,并且她还对自己表现得十分友善,那姬玉自然要抓住机会,争取把对方永远留下来了。

蒲朱夏也的确没有辜负姬玉的期待,尽管在行军途中,并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可在多次尝试之后,她还是用封豨和朱厌的骨头,制成了一些护腕、护心甲。

虽然看起来只是些小玩意,系统的评价中只是最普通的黄级,但基于材质的优越性,对于提升普通士兵们的战场存活率,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

而且关键在于它们的做工简单,耗费材料很少,因此成品的数量非常多,蒲朱夏一次性制造了四十多套。

除了孙观和李典等人全都有份以外,姬玉还把其中一部分赏赐给了最近表现最为出色的队率之流,剩下的则收了起来,准备当作之后的奖品。

然后就是马鞍了。

这玩意其实技术并不算特别高端,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盛行,在姬玉看来,完全是因为战马的进化以及需求的问题。

马匹的驯化历史要远远短于牛、羊等家畜,在商周时期,大多数战马的体型和身高等等,都不足以承载骑兵发动正面冲锋。

到了秦朝,也基本上是将战马用于战车。

六韬曾记载:故车骑不敌战,则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

那个时候的大多数骑兵基本上采取了“行军时骑马,作战时下马”的作战策略,既然不需要骑马打仗,自然也就不需要马镫了。

不是完全没有骑兵,而是需要耗费的代价太高,战马和骑兵都需要精挑细选,外加多年的训练,却有可能一战而陨,可以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一直到了汉朝,经过长期的驯化,战马的质量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又在与匈奴战斗时,发现骑射怎么也不可能玩得过对方,所以才决定扬长避短,用正面冲锋的方式来击败匈奴的看家本领。

得益于卫青、霍去病等的大将不断改良和发扬,到了现在,骑兵冲锋的战术已经十分成熟了。

既然要近身搏斗,就要保持良好的平衡,马镫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再加上锻造工艺的发展,就算没有姬玉,也迟早会有其他人发明出马镫。

公孙白马、曹魏虎豹骑、并州狼骑、西凉马家,三国时期也是骑兵大展神威的时代。

蒲朱夏以封豨之骨制成的马镫,连赵云都赞不绝口。

赵云的骑术超绝,甚至能用马玩漂移,但有了马镫,他自然也能省些力气。

又过了几天,李典已经开始能初步的驾驭体内的寒冰之力,同时他的脸色也明显好转了许多。

只可惜,姬玉却并未从赵云的传授中获益太多。

按照赵云所说,守护灵也是拥有一定智慧和微弱的自我意识的存在,也会有个人的偏爱,因此从来都是守护灵选择主人,而非反过来。

可对于姬玉来说,除了最开始青龙附身时对他说了几句,之后他就再也听到过守护灵主动发出过任何动静。

赵云还说,所有守护灵的宿主,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逐步掌握守护灵的各项力量,红晶和蒲朱夏也都是满脸的认同。

而不管是青龙还是应龙和白龙的分灵,与姬玉之间的契合度都是100%...

一旦出现了能力,就会立刻被姬玉所掌握,一旦掌握,就直接完全的精通了,压根就不需要学习的过程。

这应该都不仅仅是青龙之力所给予的强化了,更大可能,是穿越带给姬玉的外挂?

同时很多人都发现了,李典似乎极其喜爱读书,几乎是手不释卷,而且他竟然随身带着三略和六韬等兵书,这就越发看出来李家的底蕴了。

汉朝是明确禁止民间有兵书流传的,黄巾军的渠帅们普遍在指挥方面那么废物,也是有原因的。

其他书的流传度也非常小,因为世家豪族等等也全都会自发的遵守这个规则。

谁都不傻,大家都明白物以稀为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