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靖难之役

  • 海东行
  • 月诗梦
  • 3186字
  • 2023-08-05 19:27:59

巨大的火龙在楼阁殿宇之间肆无忌惮地奔腾咆哮着,偌大一个紫禁城被耀眼至极的火光照的通亮。

建文帝朱允炆怎么也没想到,片刻之前他还是坐拥九州,睥睨天下的九五之尊,可是下一秒他却即将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亡国之君。

他不理解自己的四叔为什么能做的如此决绝,自己虽然主张削藩,但是从没想过要夺取这些皇叔的性命,只要他们能安分守己,他们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定可永享荣华富贵。

即使得知朱棣起兵造反的消息,自己也是吩咐手下不得伤及其性命。可是燕王却变得变本加厉,今日竟直指宫门。

历史的经验告诉朱允炆,闹到今日这个局面,他和朱棣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势必无法共存。

那个皇位究竟有什么魔力?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如此丧心病狂,竟然可以对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拔刀相向?

他后悔了。当初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代父来京祭拜太祖皇帝时,自己本有机会将他们扣留在京。

有了这三个人质在手,燕王朱棣势必不敢轻举妄动,事情也不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可是自己当初却听取了黄子澄的意见,将兄弟三人放回了北平。

他后悔自己为什么抱有妇人之仁,会对率兵出征的耿炳文说了那句“请你务必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啊。”战场之上,对敌人的仁慈无疑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他后悔当初在曹国公李景隆兵败之后,自己为什么没有杀了这个无耻之人。否则,今日朱棣在渡过金川门之时也不会犹入无人之境。也许自己还会有反击的机会。

他痛恨。他痛恨自己的叔叔不顾血脉亲情,将自己逼到如斯田地。

他痛恨自己的手下尽是一些趋炎附势之人,平时都是一副大义凛然,誓死如归的样子,可是一到了危急关头,便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痛恨自己的爷爷,为什么将那些护国安邦的武将全部斩杀殆尽,搞得自己面对燕王时,竟无将可用。

他痛恨这贼老天,为什么明明选择了自己登上这至尊之位,却又派另外一个人来剥夺这一切。早知道是今日这个结局的话,他宁愿当初就放弃这个皇位。

可是这一切的悔恨与不甘终将在熊熊烈火之中焚烧殆尽,殿内的大柱在烈焰的侵蚀下嘶嘶作响,马皇后一手握住建文帝的右手,一手将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朱文奎紧抱怀中。

她不畏死,当自己当初遇见眼前这个男人时,她就已经认定了这个男人将会是她的一切。

他辉煌时,她曾经陪他一起君临天下,眼下他即将失败了,虽然无法再一起东山再起。但是共赴黄泉,比翼双飞,也未必不是人间一件美事。

所以,当朱允炆将宫殿点燃时,她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走到了这个男人的身旁,轻轻地握住了他的手。

只是可怜了自己的孩子,他还没有尝试人间美好,便要殒命于此。期望来世不要再生长在帝王家。

“咳咳咳……”她用手帕捂住了自己的嘴,轻轻地咳嗽了几声。然后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悄悄地用手紧紧地握紧了那留下一抹殷红的手帕。

“皇后,苦了你啊!”朱允炆转过头对皇后柔情地说道。

“臣妾不苦,此生能遇见皇上,是臣妾最大的幸福。”

回忆就像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思绪就如同滚滚洪水,一发而不可收拾。

作为帝都的应天府一向商贸兴旺,人声鼎沸。

“老板,这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多少钱?”

“公子,你真有眼光,一眼就看中了本店的镇店之宝,这幅《清明上河图》是我先祖从宋庭宫人手中花重金购得,本是无价之宝。不过今日与公子有缘,就十万两售于公子吧。”

珍宝斋的老板笑盈盈地对眼前的年轻人说道,他怕年轻人不相信,还特地有声有色地编纂了一下这幅画的来历。

其实,这幅画他是花了五万两从汴京的一个古董商那里收购而来的。

他曾经找过不少书画大家鉴定过,虽然其中有一人提出过质疑,但其他人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这幅画就是北宋书画大师张择端的真迹。所以他一直将这幅画挂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

不过商人逐利,他始终相信,如果说这幅画是直接从宫廷之人手中购得的,那么它的真实性就更加毋庸置疑,售价也会更高。所以才有了前面的说辞。

珍宝斋是京城里最出名的古董店,里面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不少达官贵人都是此店的常客。

不过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自己倒是第一次看见,不过从他的衣着举止看来,此人一定非富即贵。所以,老板对微服出访的朱允炆十分客气。

朱允炆对自己的随从点头示意,随从便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一大叠银票。

望着那一堆银票,珍宝斋老板的眼睛顿时一亮。

“等等。”正当双方准备交易之时,一个纤细的手压在了那堆银票之上。

众人的目光光都不禁转向了发出声音的方向。

说这话的是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姑娘,明眸皓齿,肤如凝脂,轻纱之上散发着淡淡幽香。身旁跟着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子,看样子,应该是位官家小姐。

不知道为什么,当朱允炆第一眼看到这位小姐时,他的脑海中竟不禁浮现出“翠眉开、娇横远岫,绿鬓亸、浓染春烟。”这样的诗句。

“这……这位小姐,你这是何意?”被搅了好事的珍宝斋老板本想发作,但看见眼前女子的穿着服饰,知道这人并非寻常百姓,只得压低了心中的怒火,怏怏地问道。

“你这幅画是假的吧。”女子说道。

“小姐,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我这幅画可是我先祖从宋朝宫人手中花重金购得,你怎么能说它是假的呢?”老板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

“你这幅画是怎么来的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真正的《清明上河图》正藏于宫中。”

“如果你这幅是真品的话,那么你这幅画就应该是盗取宫中的。根据大明律令,盗取宫中财务者,凌迟处死,灭三族。”

“即使这幅画不是你偷的,可是你竟敢将宫中之物拿出来售卖,也难保不落得个人头落地的下场。”

“我奉劝你还是早日将这不详之物收拾了吧。”女子的话铿锵有力,仿佛就像曾经见过那幅真迹一样。

此话一出,朱允炆不禁对眼前这个女子的兴趣又增添了一分。

身为东宫之主的他当然知道此时真正的《清明上河图》还被收藏在皇宫之中。那他为什么又要花这么一大笔去买一副赝品呢?

原因就在于三日后即将到京的朝鲜使臣身上。高丽将领李成桂在建立朝鲜政权后,继续对明实行事大政策。

虽然洪武皇帝认为李成桂得位不正,对李成桂个人的评价也不高。但鉴于其亲明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承认了李成桂政权的合法性。

从此朝鲜王朝便代替了高丽王朝成为了大明王朝的附属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为了显示天朝国威,朱元璋每次也赏赐了不少回礼。

可是最近几年,由于朱元璋认为李成桂派人冒充倭寇劫掠大明沿海,且李成桂上呈的谢恩表中藏有戏辱之词,所以两国的关系一下就陷入紧张的境地。

这一次,朱元璋向朝鲜下了最后通牒,要求李成桂派自己的儿子将海盗胡德供出的侵扰明朝沿海的贼人押解进京。

朱元璋心想,如果李成桂按照自己的吩咐做了,那么就恢复两国之间的宗藩关系,如果李成桂阳奉阴违,那么大明铁骑将会在不日之内踏平朝鲜半岛。

朱元璋没想到李成桂这么快就作出了回应,洪武二十七年,李成桂派遣自己的第五子李芳远亲率使臣团出使大明。

得知此消息的朱元璋找来了朱允炆,让他准备这次的朝贡回礼。

这是朱允炆成为皇太孙以来,朱元璋第一次让他处理外交事务,不过可能之前发生的事仍让朱元璋如鲠在喉,朱元璋对朱允炆提出了一个要求:明升暗降,且不失大明威仪。

“明升暗降,且不失大明威仪?”这可有点难为朱允炆了。

这么说不能像往常那样赏赐点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了。

否则一旦数量不对,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既然不能在“量”上做手脚,那么只能在“质”上下文章了。

宫里有不少宦官是来自朝鲜的,朱允炆从他们的口中得知来使李芳远和自己一样酷爱字画。

酷爱字画吗?那就送一幅给他,不过宫里的字画当然是不可行的,否则就与朱元璋的愿景背道而驰了。

既然宫里不行,那么索性就到宫外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东西。

朱允炆第一眼就看中了珍宝斋这幅《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画艺之高超,一点不逊色于宫里的真迹。

可以说,如果将它与宫中的真迹放在一起,就是鉴宝行家也难以分辨谁真谁假。

虽说这幅画价格并不是很便宜,但是十万两白银相比于之前赏赐给朝鲜使团的财物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他毫不迟疑地吩咐手下将这幅画买下来。没想到却被一个小姑娘给拦了下来。

可是,她为什么会知道宫里的事?看她的样子断然不是宫女。还有,她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