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算起来,我从事危机管理、舆情引导和信息发布方面的教育工作已经十多年了,这本书是把我在课堂上讲授、在读书中得到、在实践中感悟的很多思考,和大家做一次沟通与交流。

新媒体时代,舆论压力空前强大。我给很多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医院等机构的管理干部上过课,和一些人也成了朋友。我知道,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善良、正派、古道热肠、明事理,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也都做到了虽不能兼济天下,起码也能独善其身。可他们有时在危机处置和舆论引导方面的工作确实让人不太满意。为什么?

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的新闻。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在做记者。那时我们新闻媒体火力全开,打垮了三鹿,当时真是觉得自己“铁肩担道义”,新闻真的可以改变世界。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三鹿倒下了,问题奶粉完全消失了吗?没有,因为这个环境还没有完全改变,反倒是三鹿那几千名普通职工的饭碗被砸掉了,也就是说,善的花结出了恶的果。所以后来我就想,如果三鹿在这场危机中,能够懂得并做到:及时而不是拖延,诚实而不是撒谎,透明而不是掩盖,负责而不是推诿,三鹿这个品牌或许可以留下,几千名职工的饭碗或许能够保住。故而后来我就开始在高校、政府、企业、医院等各种场合讲授舆论引导和危机应对的课程,我从一个学传播、做传播的人开始讲传播,以一个新闻记者的视角,反复地用中国的、外国的、过去的、当下的各种各样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告诉这些管理者,面对危机和突发事件,面对全媒体时代汹涌的舆情,如何避免舆论危机的发生,一旦发生了,滔滔民意之下,又该怎么做和怎么说,什么是科学的舆论引导、如何发布信息才能有效沟通、怎样疏解民意、怎样安慰人心……

这个职业也给我带来了很高的成就感,我被需要,也受尊重。

我从不喜欢在课堂上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没完没了地谩骂。骂大街毕竟不是一种有勇气的表现,鲁迅也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没有什么比挑毛病更容易的了,关键是挑出毛病以后,要告诉人家应该怎么办,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所以我写下的这些文字,尽可能地做到,既有原则也有技巧,既提出问题也有解决方案。我会让自己的写作和表达尽可能客观和理性,就算有批评,也一定会有建设性的处置方法,这是我对自己的学术要求。

网络时代,危机当中,如果无视科学的处置原则与正确的舆论引导,只是一味用掩盖、拖延、删帖、噤声等办法应对,也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严肃思考和汲取教训的机会,也将永远走不出一个又一个的舆论陷阱。

关注危机、正视危机的意义,不仅在于战胜危机,还在于反思危机,让悲剧永不再来。

人到了我这个年纪,更愿意从点滴开始,做一点真正有用的事情,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就像罗大佑的歌曲唱的,“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也知道,我写下的这些文字未必就能给环境带来多大的改变。但我总是想,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文章里,我说一遍,改变一点,再说一遍,再改变一点。

能改多少是多少。

总会想起那个著名的寓言,想起那个在沙滩上来回奔走,将退潮后陷在沙坑水洼里的小鱼一条条奋力送回大海的小男孩。旁人说:“傻孩子,你救不过来啊,沙滩上这么多小鱼,你能救多少条小鱼呢?”小男孩说:“这条算,这条也算,还有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