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科学话语与小说叙事

科幻小说定义的多种解释说明该体裁涉及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原因之一是关于科学与虚构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幻与奇幻故事之间的界线并不总是那么清晰。著名的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试图通过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之间的比较,说明科幻小说中科学成分的重要性:

科幻小说中的超现实故事背景,能够令人信服地由我们自己从现有科技阶段发生的适当变化中推演出来。这种变化可能代表一种进步,比如对火星的移民开发或对外星球生命信号的成功解读。这种变化也有可能代表一种倒退,比如对核灾难和生态灾难摧毁人类技术文明的研究。通过对我们所能取得的科学进步做出宽泛的解释,我们也可以把不太可能实现的东西囊括进去,比如时间旅行和超光速等。而奇幻小说所描述的超现实故事情节,却无法由现有科技阶段中发生的任何变化合理地推演出来。换句话说,如果奇幻小说的情节可以从现实中推演出来,那么就作者的智慧而言,这么做就太没必要了。(阿西莫夫,2012:4)

阿西莫夫明确了科幻小说与科学的密切关系,他要求科幻小说必须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指出该小说类别的关注点是科学发展的未来前景,“其重点甚至是关键点在于对技术变革的觉察”(同上:5)。由此可见,科学原理和科学推想是该类小说的立足之本。但是,即使是基于理性事实的“科学”定义,在各种词典中的解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新牛津英语词典》(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2001)对科学的定义是“一种智力和实践活动,包括通过观察和实验系统地研究物理和自然世界的结构和行为;或者指基于可以证明的事实(如通过实验)获得的有关自然和物理世界的结构和行为的知识;一种有关特定主题知识的组织系统,尤其是与人类行为或社会各方面有关的知识”(Pearsall,2001:1664)。该词典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最为简洁:一种基于想象未来科学或技术进步以及重大社会或环境变化的小说,该体裁常以时空旅行和其他星球上的生活为主题。(同上)《科林斯英语词典》(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2001)的定义是“科学是对自然事物的性质和行为以及我们获得的有关自然知识的研究”(Sinclair,2000:1485)。该词典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比较有趣,“科幻小说包括书籍、漫画和电影中的故事,内容涉及未来或宇宙其他地区发生的事件”(Sinclair,2000:1485)。《学生大英百科全书》对科学的定义更为全面,“科学是与物理世界及其现象有关的任何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公正的观察和系统的实验予以验证。通常,一门科学涉及对知识的追求,这些知识涵盖了一般真理或基本法的运作”(Anon,2010:49)。鉴于该定义没有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研究,《学生大英百科全书》还单独列出了“社会科学”条目,用以描述有关社会和文化以及人类行为的任何学科,包括文化(或社会)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甚至还包括社会和经济地理以及涉及学习的社会环境、学校与社会秩序关系等领域。总体来看,科学意味着任何一门旨在以唯物主义而非精神或超自然的范畴去理解和解释宇宙和人类行为的学科。

但是,多数科幻小说并非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或传播科学知识。实际上,这类小说更关注科学知识或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形式——技术,即基于科学知识产生的工具或机械设施。罗伯茨也认为科幻小说使话语与技术得以紧密结合,尤其是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巨大技术进步相结合。这就解释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科幻小说没有对科学话语应用较少的形式(数学、生物学、地理、化学、心理学、地质学等)产生兴趣,而是对技术项目着迷的原因。(Roberts,2016:5)与奇幻小说不同,科幻小说总是以某种真实的科学理论或科学精神作为叙事的基石和框架,验证或展示人类发展的某种可能性。

“小说”的概念比较单纯,该术语的英文是“虚构故事”(fiction),其原文是拉丁语“fictiō”,意为“制造、塑造或模制的行为”。在《新牛津英语词典》中,虚构故事是“一种描述虚构的人和事件而不是真实事件的文献”(Pearsall,2001:679)。《科林斯英语词典》的定义与《新牛津英语词典》一致,不过更强调其非真实性:“小说是指有关虚构人物和事件的书籍和故事,而不是有关真实人物或事件的书籍”(Sinclair,2000:619)。《学生大英百科全书》认为“虚构故事”即小说,是从想象(imagination)中创造的文学作品,尽管可能是基于真实的故事或情景,但并未作为事实呈现。

事实上,科学话语与小说叙事具有相似的逻辑结构,故事的基础是想象,其形式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科学知识中发现的抽象形式。认知科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在其论文《现实的叙事结构》(“The Narrativ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1991)及其著述《现实的思想,可能的世界》(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1986)中对科学话语与叙事话语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二者是人类在尝试获得知识时运用的两种认知方式。科学知识的特征是认识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科学话语的要素是逻辑命题,所得推论是从事实中得出因果关系,并据此制定关于该事实的定律来指定过程。这些抽象规律反映了人们对世界上物质过程的系统了解。因此,布鲁纳将科学的思想形式称为范式知识的基础。科学提出范例,叙事话语通过更具体的信息补充抽象的科学思想形式。叙述的基石不是逻辑证明或经验观察,而是事物的连续动作和状态,其推理的核心是基于自发期望和相互关联的心理图像。(Keunen,2011:4–5)例如,人们会自觉地期望在家庭成员、恋人或朋友之间交换亲密关系。实际上,这两种话语的思维方式基本一致,根据一定的流程描述事实或想象事实,并确定对这些流程将以何种方式或者目的发展。叙事想象力和科学抽象逻辑推理能使不断变化的现实变得可理解。想象叙事是现实在大脑中的烙印,且总会涉及某种信息的传递或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抽象思维的表征更有效。

综上所述,科幻小说的基石是科学知识与技术应用,其产生的认知基础是人类意识中的想象与幻想。一般情况下,想象指人类大脑对新颖、有趣的事物,或从未经历过的事物,或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存在的事物形成画面或想法。幻想指人们考虑并希望发生的令人愉快的情况或事件,尤其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况,或长时间想着、能反映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愿望的想象。科学与幻想,一个是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一个纯属个人的主观意识,在本体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幻想承载着复杂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主观意识,更适用于叙事想象。小说能够创造性地改变人们从感知和记忆中获得的所有信息,它能通过一系列的叙事过程,吸收日常生活和自然知识及其代码或图示,为读者描绘一个动态世界,从而构成一种知识形式。据此,科幻小说这种体裁能够将科学与幻想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展现人类梦想的独特表述机制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