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边市
- 明末之开局打劫魏忠贤
- 我被风吹走了
- 2086字
- 2023-07-22 16:00:36
与传教士来往密切的徐光启、李之藻、王征等人,在其与传教士合译的著作中,时常提到自鸣钟。大学士徐光启、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光禄寺卿李天经与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等所合修的《新法算书》,介绍了测历象所用的自鸣钟:“自鸣钟三架,中样者每架价银五十两,大者及小而精工者价值甚多。”
此外王征受邓玉函的影响,对自鸣钟的原理也有一些了解。王征“尝询西洋奇器之法于玉函,玉函因以其国所传文字口授”,征译为《诸器图说》。该书将自鸣钟原理与自行车原理作了类比:“准自鸣钟推作自行车图说,车之行地者轮凡四,前两轮各自有轴,轴无齿,后两轮高于前轮一倍,共一轴,轮死轴上,轴中有齿六……甲轮以次相催,而丁催轴齿,则车行矣。”明末徐应秋在其《玉芝堂谈荟》卷27《鸡鸣枕》中对西洋自鸣钟也有了解:“近时西洋制有自鸣钟,按十二时有声。”
从这些资料中不难看出,自鸣钟这玩意已经开始在明朝流传,不过仅限于高阶层人士,但也仅限于士人的极少数,像焦恩俊焦掌柜这样的商人是不可能得到的。
刘新杰听了王丰在那使劲忽悠焦掌柜,不由得撇了撇嘴,暗自说道:“大当家的真狡猾,就一块手表说的仿佛是了不得的一样,我都有一块呢。”
不管怎样,反正焦掌柜已经被王丰给拿捏了。
“来,大胆的看,给。”
王丰直接把手表给摘了下来,递给了焦恩俊。
“好东西啊,真是好东西。”
焦恩俊颤抖地用双手接过来,仔细的摩擦着镜面,还放到了耳朵边上听了听其中的滴答声。
“那必须的,你带出去,那就是身份的象征,谁不给你一个面子啊,男人,这辈子那就必须配一块手表才行。”
看到焦掌柜这个样子,王丰知道这事成了,没办法,手表就是每一位穿越者首选的第一桶金必备的东西,在一个就是玻璃制品了,现在两样神器都被王丰给搬出来了。
“行,东西我接了,其他的交给我。”
“爽快,哈哈。”
“小二,别吵了,给几位勇士上酒,上肉,酒要最好的,肉要最肥的。”
转过头去,焦掌柜酒对跟几位蒙古人吵嘴的店小二吩咐道。
店小二一听有人请客,大喜过望,应了一声:“好好好,等着哎!”欢欢喜喜的跑下去打酒了。
那几个蒙古汉子也是大喜过望,多桑离席上前躬身行礼,说:“这位老板,多谢你的慷慨,我们一定会报答你的友谊的!”
“不用客气,我认识你们的族长桑吉,看到你们沦落至此,我也有点不忍心,这样吧,你们的马我要了,你们有多少,我就要多少,至于粮食,盐巴,茶叶啥的,我这里不缺,咱们还是老样子,以物易物怎么样,你现在吃完东西就可以回去告诉你们族长去了。”
多桑粗暴的打断:“那太好了!我们部落要用大量牲畜交换过冬所需的物资,特别是布匹、盐还有茶叶!这位公子,就跟我们交易吧,我们会拿出最好的马,最健壮的牛和最肥的山羊给你!如果你嫌这些牲畜赶着太费劲,我们还可以拿皮毛之类的东西跟你换!”
焦恩俊坐的四平八稳,连屁股都没抬,对于这些落魄的蒙古人来说,他就是老大,就像主子赏赐奴才一样,王丰只能说有格局。
“哎,我马上就回去告诉我们族长。”
这么大的买卖,可算是帮了他们大忙了,立马急匆匆的灌了几口酒,吃了点肉,风一般的就走了。
“焦掌柜厉害啊,这帮鞑子被你训得服服帖帖的。”
王丰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
“呵呵,对待这些外族人,你就不能客气,你越客气他们越蹬鼻子上脸,这些年我走南闯北的,见得太多了,非我族裔,其心必异。”
真没想到作为一个走南闯北,以利益为先的商人还有这一面,还算不错,王丰点头同意。
“你别看我卖给这些外族人粮食,茶叶之类的东西,但有的东西我是不卖的,比如铁之类的东西,我打死都不卖,给了他们利器,他们就要杀人,但是让他们活着,就可以给咱们干活,比如他们的战马,这玩意离开他们还真的不行。”
。。。。。。
聊了一段时间,把饭吃完,几人就去边市看马去了。
边墙有百货市场,也就是边市,每个月开放一次,一次为期三天。在这三天里,蒙汉老百姓可以带着货物到这里来,在官方的监督之下进行交易。原本边市一年只开放一次,一次只有两天,但是一年一次周期显然太长了,汉族老百姓倒无所谓,可蒙古老百姓熬不住,他们的生活比汉族老百姓要艰难太多了。
特别是刚到春天,缺乏粮食,就更粮狈了,有多余的牲畜可以卖掉的每天都把牲畜赶到茶马古道去,哀求边军让他们入市交易,一头牛仅换一两石米豆,一只羊仅换一两升杂粮,没有这么多牲畜的就挑来一担柴,或者手执皮张马尾,甚至直接把身上的皮衣脱下来换东西,那困顿之形,边民看着都觉得可怜。
后来朝廷应他们的要求,边市每个月开放一次,每到互市的日子,汉族老百姓运来杂粮、茶叶、布匹、盐、铁锅等等生活必需品,蒙古百姓则赶来牛羊马匹,运来皮毛马尾,互通有无。这种贸易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蒙古人可以用多余的牲畜换取他们急需的生活用品,自然也就用不着为此发动战争了————抢劫也是要成本的,如果为了抢一只脸盆而丢掉性命,那就太倒霉了;明朝边境也因此太平了好长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手段获取大量优良的战马,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同样的战马,明朝自己养的话,养一匹得花二三十两银子,但是在边市,花七八两银子就能买到,节省了一大半。而边市每年交换过来的战马可不是一匹两匹,是一两万匹,这样算下来,这个数字就很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