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这一年的元月,福建莆田忠门镇的一个普通陈姓农民家庭,一个婴童呱呱坠地。他的名字“春玖”蕴含了被誉为“乡间秀才”父亲的期许:辈属“春”,亦含对春日期许;玖者,黑色玉也。玉石代表坚毅,也寓意长久。

不负期望,陈春玖身上既有着璞玉般的坚韧刚毅品质,也有莆田祖辈留下来的海洋性格。1975年,当守着人均三分田地,过着连地瓜干都吃不饱的日子时,16岁的陈春玖走出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家。他先是捣腾海鲜到山区换回粮食卖给城里人,然后走进挑着蒸笼走村串户叫卖的队伍中,从莆田出发一路北上。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考入了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毛泽东改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表明决心:“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少年陈春玖在离开家乡时,有不舍,有憧憬,更多的是有纵然前方千难万险,十头牛都拉不回的决心——“闯不出名堂,誓不还乡”。

莆田人用厚实的脚板,丈量了中国大地上每一方产生效益的土地,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其善于经商的特质常常让北方人联想到具有经商天赋的犹太人。陈春玖则把莆田人的“善观时变、顺势有为”发挥得淋漓尽致。跋山涉水“闯关东”,陈春玖先在东北做蒸笼、卖竹片、运木材,既当学徒,又学艺从商。途经河南地界时,他发现建筑工地上不仅需要蒸笼,更需要能遮风挡雨的防雨设备,于是,陈春玖果断地扔了蒸笼挑子,从湖南、四川、福建等地运来整个车皮的毛竹和竹篾,为工程队搭上散发毛竹清香的工棚,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创业艰难百战多。从河南踏上北京,陈春玖决定在首都立足开拓事业。当更多同乡争抢毛竹、木材生意时,他却另辟蹊径、敢为人先,租用了西郊百亩土地,建起足可以辐射昌平、海淀、朝阳数区的清河南镇建材城。凭借这种“搭平台 唱大戏”的先锋理念,陈春玖缔造了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这一市场形态迅速得到乡亲们的肯定和效仿,在全国创办的各类专业市场达3000多家,仅北京就有450多家。陈春玖一手建立起的通厦集团经过30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家以大型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及商业资产运营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医疗、金融等六大经营板块为主营业务的集团化公司。旗下已在北京、福建等地拥有9家分公司,自持商业经营面积60万平方米。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仅就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言,陈春玖可以书写的内容已经很多。然而,这却不是本书的重点。陈春玖最引以为傲的,并非他亲手缔造的通厦集团,而是他奉献了近20载的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用他自己的话说,“总商会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人一事,早已深深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印在心坎上”。

回看陈春玖的“商会长征”,18年的风雨兼程、筚路蓝缕,造就昨日之辉煌——

1998年5月20日,“在京莆籍乡亲治安联合会”,陈春玖临危受命,当选为会长。

1998年10月28日,莆田市工商联北京分会(北京莆田企业商会前身)在泰山饭店诞生,陈春玖被公推为会长。

2003年4月20日,非典疫情期间,陈春玖被选举为北京福建商会会长。此后高票连任四届会长。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秉持着这个理念,陈春玖在首都缔造了“大商会”的传奇,将九个地市加平潭的企业家聚拢起来。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方造就今天之大商会:

这是一家创造“四项第一”的“5A级商会”:是北京市第一家升格成立的总商会,也是目前北京市所有异地省级商会中唯一一家“总”商会;是北京市第一家建立商会党委的商会;是北京市第一家由商会牵头成立公募基金会的异地商会;是北京市民政局登记社团组织综合评比得分第一的商会。

在接受写作传记的过程中,笔者和传主陈春玖有过几十次的深入访谈,访谈京闽两地的领导、并肩战斗的商会同仁、商会工作人员五十余人次。期待通过本书,能够将一个立体、鲜活、多层次多角度的陈春玖逐渐在读者面前展开:

陈春玖是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的“灵魂人物”。商会能够成为北京28个省级异地商会中影响最大、组织能力最强的商会,和陈春玖的努力分不开。总商会总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和陈会长的政治敏感性、把关定向和责任意识是分不开的。

——这是北京主管部门领导口中的陈春玖。

春玖会长是一位有情怀、有激情、敢担当、善作为的会长。商会做得好,成为北京省级商会的领头羊,为首都发展添砖加瓦,为福建家乡增光添彩,我们也感到荣幸。

——这是福建省驻京办领导口中的陈春玖。

春玖会长的办法好像更多一点。他为北京福建商会营造了很好的亲清政商关系,还在不断延伸、整合商会的功能。陈会长做了四任商会会长,每一届都在不断提升发展。如果说第一届商会,陈会长是读义务教育,第二届是大学生,第三届是研究生,第四届他的水平就可以当教授了。

——这是福建家乡领导口中的的陈春玖。

春玖是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现在是太平盛世,如果在革命年代,依春玖的性子,估计也会是领导罢工、掀起工人运动,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这是与陈春玖并肩奋斗的“老战友”眼中的陈春玖。

18年来,陈会长对商会呕心沥血,也是有担当的好带头人,对我们会员企业倍加呵护,付出大爱和心血,也使我们大家能凝聚在一起。不仅是我本人,包括许多会员企业都得到商会的支持,也是闽商良好品牌形象的受益者。

——这是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口中的陈春玖。

陈春玖是我心目中无可挑剔的好书记、好领导。没有陈春玖的推动,商会的党建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这是商会党员们对“老书记”的拥戴。

陈春玖是莆田在京流动党员的“老大哥”。他率先扎下了党的基层“堡垒”,使党的“红色先锋引领”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光发热。

——这是莆田市委驻京流动党工委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肯定。

天道酬勤、博爱领众、德行天下。陈会长做这个商会,自己有大爱无疆的奉献。他一心希望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建好商会平台,让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大企业更加做大做强、永续经营,商会带领他们回报社会、依法经营。

——这是陈会长率领商会参访的省市领导对他的认可。

陈会长是我们心目中“五力俱全”的会长:公司有实力,个人有能力、魅力、号召力、奉献力。没有这些综合实力,当不了近20年的总商会会长。

——这是兄弟商会的高度评价。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大商会不是一天“炼”成的,同样,陈春玖自身也在不断淬炼中,完成由“小我”向“大我”的华丽转身。和陈会长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人生四部曲”深深地烙印在陈春玖的心中,这之后20多年不曾忘却,终于谱写了两个“四部曲”的合鸣。

陈春玖的事业,实现了从“求生存”“求发展”“谋事业”“创荣誉”的不断升华,而他领导的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也从第一届“打基础”、第二届“谋发展”、第三届“创品牌”,到第四届“促提升”,实现了质和量的跨越,已经成为在京乃至全国商协会运营管理的翘楚,共同打造出总商会的各项特色亮点业绩。

这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在莆田乡亲财产生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时,陈春玖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这是“达则兼济天下、归则反哺桑梓”的情怀。响应省委、省政府“民资回归工程”的号召,回报家乡、振兴故土。18年来,陈春玖走遍福建的山山水水,八闽大地的9个地市加平潭,38次带团回乡投资,12次陪同中央领导回闽视察,三次为木兰溪组织捐款建林,带领医学专家委员会专家们回乡义诊、学术交流,谱写了一曲曲致富思源、回馈桑梓的华美篇章。

这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包容与胸怀。从过去只有不到40名会员企业到现在的26000多家会员,从过去没有行业商会、没有分会、没有团体会员,到现在成立10个地市分会、12个行业分会、1个女企商会、6个专业委员会、3个俱乐部、35家团体会员、1家基金会,陈春玖作为“大家长”“老大哥”,带领商会“质”与“量”并进,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今,总商会的地市、行业商会,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这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战略定力。陈春玖初任商会会长时,正值非典疫情期间。四届商会行来,无论是经济危机的挑战,配合首都疏解工作的压力,疫情的考验以及种种困难,陈春玖带领商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尤其是近年来,配合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在支持配合疏解工作中,商会充分发挥团结、协作、服务、交流的职能,引导广大会员讲大局、顾大局,不仅为广大在京闽籍商会、闽籍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发展保驾护航,还维护了首都安宁稳定,成为推动京闽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是“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的大爱无疆。怀揣一颗“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心,10多年来,陈春玖个人及通厦集团已经累计捐款超过1亿2000多万元。在他的号召组织下,商会从过去不定向捐款、成立慈善委员会,到成立全国首家由商会组织建立的公募基金会——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10年来,基金会已募集资金达3.3亿元,受益人群涵盖全国各省市地区1000多万人次。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已经成为商会的一块金字招牌。响应国家号召,十八大以来,总商会组织60多家会员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共结对帮扶福建家乡126个贫困村。苦甲之地脱贫“蝶变”,贫瘠乡村得换新颜……在广袤的中国大地,商会也率领企业家们以输血造血、投资兴业、产业帮扶的多种形式,贡献了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商会力量。

这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局站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春玖不仅个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创新了“以党建带会建,以会建促党建,以共建求发展”的发展模式,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商会发展新路径,如今总商会党委下设4个党总支、46个党支部,自管党员188人,流动党员360人。作为商会党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异地商会第一联合委员会首届党委书记,他始终认清时与势,把握大方向,引导商会企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切实把企业家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回顾陈春玖的“商会答卷”,有硬核力量绘就的波澜壮阔,也有日常会务点染的人间烟火,有屡创佳绩的激情跃动,也有慈善大爱的细腻温暖。

陈春玖曾有一番自白:

“我从一位普通党员成长为带领在京近千名党员的党委书记;从一位普通的‘打工者’成长为率领百万闽商搏击商海的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会长;从一位普通的农民儿子成长为一名集团董事长,我深深感受到,这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我带来的好机遇;这是党组织的关心和厚爱给我提供的好舞台;这是广大党员和乡亲们的支持信任给我创造的好空间。如果我们能造就一批人才,使更多人能够生活得更好,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我认为这才是闽商的责任,商会的责任……”

在采访撰写传记的过程中,笔者也能时刻感受到陈会长的活力与责任。闽商文化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地域商业文化。如今的民营企业家传记虽然很多,却少有为商会领导者,尤其是为这样一家传奇大商会领导者来著书立作。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人知道要写陈会长的传记,也都贡献了与陈会长相交、相知的故事。人们感慨,陈会长做到了三个“世所罕见”:

第一个“罕见”,是覆盖广度。能够团结凝聚一个省上万名企业家会员,会员企业年创产值去年已达15000亿元,这几乎是一些国家的全年GDP产值,为社会创造了宝贵财富。

第二个“罕见”,是时间维度。能够做到18年的商会会长,且始终为广大会员衷心拥戴、诚意挽留,一届届不断传承、创新,可以说在国内外都是前无古人,也是开先河。

第三个“罕见”,是内容深度。陈春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更以“商会、基金会、党委”三驾马车为驱动,带领四届商会成果累累、干货满满,共同打造出总商会的各项特色亮点业绩。关于这一点,文中已有不少具体撰述。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2008年奥运会时,陈春玖曾经是一名意气风发的火炬手。如同当年的交棒、传承一样,陈春玖期望的是把商会继续发扬光大和传承,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届更比一届强。亦有许多人期待,陈会长的著作立传,能给商会留下一笔宝贵财富,为激发社会组织推动慈善事业,为“两新组织”党建等许多方面带来新启示,为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不可多得之商会样板。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