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万物互联与商业模式变革
- 胡守东
- 1882字
- 2023-07-14 15:52:35
2 2G数字通信,展现数字之美
1G模拟通信让人们可以跨越国家和地区,和另一个远在天边的人沟通,这极大满足了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但这种功能毕竟单一,它只能提供语音上的联络,而人类的沟通还有文字上的交流,这是1G时代无法实现的,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反馈,2G时代来临了。
2G的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所谓“数字”,指的是不仅能够通话还可以发送短信,当然彼时的短信只能是纯粹的文字,还不能发送图片,而直到进入2.5G时代才可以发送彩信,也能上网(当然和后来的3G、4G时代的上网体验差别巨大)。
1991年,爱立信和诺基亚在欧洲建立了世界首个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在芬兰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意味着2G时代的正式到来。当数字通信的这阵技术“狂风”刮起之后,欧洲各国马上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如何统一。因为在1G时代,欧洲各个国家闭门造车,不相往来,导致技术力量和技术标准严重分散,最终败给了美国,所以在进入2G时代以后欧洲吸取了1G时代的教训,在1992年,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出台统一标准,正式将数字通信技术和统一的网络定为标准,同时开发更多的新业务给用户。当然,这场技术之争和国际政治密不可分,因为欧盟一直在和美国进行较量,所以早在1982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就成立了移动专家组,致力于研究通信标准。
什么是GSM技术呢?它的技术核心是时多分址(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单说就是将一个信道分给8个通话者,一次只能一个人讲话,每个人轮流使用八分之一的信道时间。之所以制定这种模式,是因为它的架构容易操控,可以更方便地实现国际漫游功能。由于采用数字编码取代原来的模拟信号,2G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支持发送160字长度的短信。
在欧盟忙于统一标准的时候,美国也没有滞后。1985年,一家成立于圣迭戈的公司开始研发CDMA无线数字通信系统,后来这家公司发展为今天如雷贯耳的高通。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做移动通信业务,制定出了PHS标准,成为后来小灵通的技术来源。至此,欧洲、美国和日本各自拥有一套标准,它们成为20世纪80~90年代的主要角色。相比之下,欧洲各国此时异常团结,抢到了先机,导致CDMA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当时的高通还没有制造手机的经验,欧洲的运营商不接纳它,连媒体也更偏向宣传GSM,所以在2G时代,美国的CDMA标准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改在1G时代的优势地位。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随着CDMA逐渐被唱衰,摩托罗拉的发展也被笼罩了一层阴影,虽然当时摩托罗拉的模拟移动电话依然占据40%的市场份额,然而在移动数字电话市场的占比却少得可怜,很快就从曾经垄断1G时代的宝座上跌落下来,而对它造成致命一击的就是那家来自芬兰的依靠伐木造纸技术起家的诺基亚。
诺基亚的崛起,几乎成为2G时代的重要标签,当时无论是创新性还是体验性都成为手机界的翘楚,特别是它的耐摔耐用属性成为流传多年的趣谈,虽然同时代的爱立信和索尼也曾经拿下辉煌的战绩,但依然在诺基亚面前略逊一筹。
对于消费者来说,2G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手机开始从高档商品走向千家万户,不再像“大哥大”时代那样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手机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了,虽然不能和今天的价格相比,但购买一部手机不再是一种奢望。
2G时代,中国依然面临着一个问题:到底选择接入哪一种移动通信的标准,当时中国的邮电部部长吴基传首先否定了PHS,在他看来这种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好,成本高,传输效果差,在中国的本地适应程度也不够。随着1994年中国电信改革的开始,中国联通诞生,在成立的几个月后很快宣布在国内的30个省会级城市部署GSM,接着中国邮电部在河北廊坊召开了紧急会议,经过讨论宣布在中国的50个城市部署GSM,2G时代正式在中国开启。在此之后,中国出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求,中国联通又新增了一个CDMA网络。
如果说1G时代是群雄混战之后有王者胜出,那么2G时代就是一超一强对峙,GSM占据绝对优势,但CDMA也并未放弃开拓市场,从中也不难发现:决定移动通信标准的不单单是技术问题,还有背后依靠的国家力量和地区合作,甚至在国际关系中成为谈判砝码。对欧盟而言,各大国痛定思痛,赶上了2G时代的技术浪潮,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统一标准,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当然,美国虽然在2G时代落后一步,但在同时期的互联网时代却占据了操作系统、中央处理器等技术优势,这场纷争已经扩散到了多个领域,大家最终争夺的是不同领域的话语权。
和1G时代相比,数字通信展示出数字之美,让人们在语音交流之外多了文字交流,但人的欲望是很难被满足的,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2G的容量进入瓶颈,而多媒体的兴起也让用户产生了新的需求反馈:仅有语音和文字和世界互动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更丰富的交互内容和交互方式。于是,一次新的技术迭代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