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融资:策略·流程·案例一本通
- 胡华成编著
- 931字
- 2024-01-19 15:46:55
1.1.2 控制权减弱
控股是保障控制权的一种方式。对创始人来说,只有占股比例最高,才能有效保证对公司的控制权不落旁人。随着外部融资的加入,创始人的股份比例将会不断被稀释,与此同时,创始人的控制权也在减弱。
前不久,一家电商公司A公司的创始人就因为其控制权减弱而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A公司成立于2008年,差异化定位使公司很快在众多电商网站中脱颖而出。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A公司逐渐陷入了有市场但没有资金的困境。
更糟糕的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VC(风险投资)机构不再愿意为电商行业投资。为了从困境中走出来,A公司的创始人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拿到了一家巨头公司的战略投资。
该巨头公司看中了A公司的资源,希望通过战略投资推动自身公司的发展。随后,该巨头公司向A公司投资了将近一亿元,获得了A公司80%的股份。有了充足的资金后,A公司的销售额有了很大突破,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2015年是A公司噩梦开始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拥有A公司80%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发现此次战略投资对自身公司业务的拓展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此时正赶上一家国外电商巨头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想通过A公司开展在我国的线上业务,于是该战略投资者将A公司20%的股份以65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
到2019年时,B公司通过增持A公司股份,持股比例达到51%,取代原战略投资者成为A公司最大的股东。B公司的到来给A公司带来了不同的公司定位和发展方向。当时,B公司在我国没有任何官方网上商城,业内人士认为,该公司之所以迟迟没有开展在我国的线上业务,是因为相中了A公司这个线上“替身”。
实际上,B公司对A公司的定位与创始人的发展理念完全相反,创始人认为公司当前最需要市场扩张,而B公司的投资人追求业绩稳定。随着两者矛盾逐渐加深,A公司内部出现了分化。当B公司派遣人员进入A公司时,A公司的管理人员相继离职。最终,A公司的创始人也选择安静地离开了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
A公司的案例告诉我们,创始人通过股权融资引入外来资本时,需要考虑防止控制权减弱的问题。第一,不能为了高估值而做出不切实际的业绩保证或不合理的人员安排保证;第二,正确认识投资协议的对赌性,尽可能避免签订对赌协议;第三,当投资人要求进入董事会时,一定要保证董事会成员的安排符合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