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区域智能电网规划的原则、分类与基本流程

1.智能电网规划的原则

在开展区域智能电网规划工作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经济原则。在国家或地方产业发展政策的统筹指导下,顺应电力市场改革变化趋势,通过强调其整体及长期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从而制定相应地区的区域智能电网规划方案。区域智能电网要以安全可靠性和技术可行性为前提,综合考虑区域智能电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指标,切实对电网供电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区域智能电网规划设计应围绕国家能源战略部署,统筹规划目标区域的资源禀赋、环节空间、经济社会发展,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科学制定电网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方案,适应电网长远发展需要,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最后要充分结合新电力市场环境下智能电网的特点和目标,尤其是对不同区域智能电网所呈现的不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合理指导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投资。基于区域智能电网规划的特点,总结归纳配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下。

1)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主要是指应当具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所规定的抗干扰的能力,满足向用户安全供电的要求,防止发生灾难性的大面积停电。

大电网具有很多优越性,但大电网若发生恶性事故的连锁反应,波及范围大,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对大电网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为提高电网可靠性,区域智能电网设计应执行以下技术准则:加强受端系统建设;分层分区应用于发电厂接入系统的原则;按不同任务区别对待联络线建设的原则;按受端系统、电源送出、联络断面等不同性质电网,分别提出不同的安全标准;简化和改造超高压及以下各级电网。

2)灵活性原则

在区域智能电网规划过程中将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规划完成到项目实施投产前,系统中电源、负荷也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规划的配电网应该能够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仍然满足应有的技术经济指标,对电源建设和用电负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前述可靠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的条件下,规划设计方案还要兼顾投资的经济性,尽可能节约电网建设投资和减少运行维护费用,使规划方案的整体经济性最优。

4)环保节能原则

区域智能电网还需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节约土地资源和占地走廊,尽可能选用新型节能设备,提高利用效率,实现配电网可持续发展。

以上四项原则往往受到许多客观条件(如资源、财力、技术及技术装备等)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四者之间相互制约并会发生矛盾,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上述各方面综合最优的问题。

2.智能电网规划的分类

按照规划年限分,一般可分为近期(5年)、中期(10~15年)、远期(20~30年)三个阶段,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近期规划又称为静态电网规划,主要从调查研究电网现状入手,分析负荷增长规律,着重解决电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编制年度计划,提出逐年改造和新建的项目,逐步满足负荷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中期规划又称动态规划,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预留变电站站址和通道,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远期规划主要对饱和负荷进行预测,并确定电源布局和目标网架。三种规划方案相互承接、联系,相互影响。

按照规划内容分,一般可分为主网规划、配网规划和专项规划。专项规划包括电网智能化规划、电网可靠性规划及电网网络规划以外的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电力营销、继电保护、通信及信息系统、无功配置、电力站址及通道等规划。

3.电网规划的基本流程

电网规划流程图如图1-1所示,下面对各个环节做简要介绍。

图1-1 电网规划流程

1)明确规划目的和规划依据

依据电网规划技术导则和电网安全标准,充分发挥电网规划对电网建设投资的指导作用,加强电网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互动,实现电网在现有基础和水平上有目标、有计划、有效率地健康发展。

2)基础资料收集

历史及现状等基础资料是做好现状分析及后续规划的基础,通过收集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用电负荷、电网电源、电网网络及设备运行情况等数据资料,有利于全面了解规划区电力需求增长情况、电网设备和资产现状,有助于客观分析评价现状电网运行情况和深入挖掘电网存在的问题,使电网规划更有针对性。

3)电网现状分析

电网现状分析主要包括规划区的功能定位、地区社会经济概况、规划区电力需求现状分析、电源现况及电网规模、网架结构、运行情况分析等,剖析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现状分析是电网规划的关键环节,后续的规划工作都是针对现状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及负荷发展情况开展的。客观全面地掌握现状电网运行情况和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便于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解决思路和措施。

4)电力电量需求预测

进行电量及负荷需求预测,包括总量、分区预测和空间负荷预测。由于影响电力需求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一般综合多种方法进行预测,给出高中低预测方案,并提出一个推荐方案作为电网规划的基础。

5)电源规划

电源规划是电力平衡以及输变电工程的主要基础。在政府制定的电力发展规划指导下,结合电源现状分析、电力分布及输送情况对规划及远景年的电源进行规划,并说明非规划电源投产的不确定性,有条件的需进行经济及减排的相应分析,对电源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其具体内容包含并不仅限于各个规划年:新增电源项目描述,包括电源类型、容量、规模、投产时序、接入电压等级、退役机组安排、退役进度等远景电源的发展情况。

6)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既是对电源建设方案的复核,更重要的是分析量化各区域、电压等级间的电力电量流向,为开展电网规划设计提供基础。其任务即根据预测的负荷水平和分布情况,对存在变化的电源利用容量、备用容量选取等方面进行调整,并对规划区内电源进行分区电力平衡及变电容量测算,作为后续主网变电站布点的基础。

对于城市电网规划主要进行电力平衡(包括有功平衡和无功平衡)计算,只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电网中,电源不确定因素较多时才进行电力平衡和电量平衡,可使电网规划更加合理。

电力平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外网购电计划;区内电源可用容量、接入的电压等级及供电范围,区内电厂开机方式、不同季节的水电厂出力;变电站地址及主变容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规模和进度。

7)明确规划的技术原则

为使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更好地指导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应根据规划区电网发展目标,以国家、地方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导则、规程和规范为基础,针对电网存在主要问题,根据负荷预测结果,结合目标网架,合理选择并制定供电区分类、供电电压、安全准则、变电站规模、供电可靠性、接线方式、中性点运行方式、无功补偿、电能质量、电力用户供电、配电自动化等技术原则。

主网规划技术原则包括容载比选取、电网结构、变电站及线路等方面;中压配网规划技术原则包括中压配电网结构、开关站、配电站及线路等方面;低压配网规划技术原则包括低压架空网和低压电缆网的导线截面选择、接线模式、供电半径、低压配变选型等方面。

8)输电网和高压配电网规划

编制远期初步规划—编制近期规划—编制中期规划—编制远期规划。

(1)根据预测的远期负荷水平,按照远期目标和规划地区已经确定的技术原则,初步确定远期电网布局,包括规划变电站的容量和位置、现有和规划变电站的供电区域、高压线路的路径和结构、所需的电源容量和布局。

(2)从现有的电网入手,将基准年和目标年的预测负荷分配到现有的和规划的变电站和线路,进行电力潮流、短路容量、无功优化、N-1校验等各项验算,检查电网的适应度并改进方案。

(3)在近期末年规划电网的基础上,将基准年和中期规划目标年的预测负荷分配到变电站和线路上,进行各项计算分析,检查电网的适应度。根据规划导则,结合规划区变电站布点及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各变电站项目的接入方式,调整规划期及水平年网架结构,并对线路走廊和变电站站址进行规划。

(4)以中期规划的电网布局为基础,依据远期预测负荷,编制远期规划。

9)中低压配电网规划

配电网规划思路—配电网规划方案(变电站新出线路规划、中压配电网改造规划、低压配电网规划)—配电网规划方案分析

(1)综合规划区自身社会经济发展,负荷需求,现有中、低压配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因素制定规划区建设与改造规划目标及总体思路;根据城市与农村配电网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区建设与改造规划思路。

(2)依据负荷预测结果、变电站布点方案,制定分年度及市政规划中的路网规划来确定中压主干线路的走向及主干网架中配电设备(开闭所、环网柜等)的位置及数量,提出分年度建设方案。

(3)根据中压配电网的技术改造原则,结合现状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市政规划建设的要求,合理确定中压配电网的改造方案。

(4)结合规划区自身社会经济发展、负荷需求,对现存的问题,分年度安排低压项目进行解决;在上年度规划修编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历史遗留未解决的问题和现状年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规划年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案进行动态调整;针对低压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重过载配变、台区电压偏低、线路供电半径偏长、存在安全隐患线路及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及残旧设备等方面重点解决。

(5)中、低压配电网规划方案应与现有电网存在的问题相呼应,在此基础上分析规划项目设立的目的,并进行分类汇总。中、低压项目实施目的有解决中压线路过载;②解决中压线路重载;③解决中压线路末端电压不合格;④变电站新出线满足新增负荷供电;⑤解决过载配变;⑥解决重载配变;⑦新建台区满足负荷需求;⑧解决电压偏低的台区;⑨改造安全隐患的中低压线路;⑩完善网架;⑪更换残旧设备或线路;⑪其他。

10)投资估算

(1)根据近两年设备价格、工程施工的平均报价和电网项目后评价报告得出电网建设工程单位综合单价。

(2)根据建设规模和单位工程综合单价,确定各电压等级的投资规模,其中主网投资具体包括变电投资、线路投资和对侧间隔投资,配网投资包括基建投资和改造投资,然后汇总各规划水平年需要的静态投资。

11)规划方案评估

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供电可靠性评估、线损率评估、投资效益评估等,分析规划项目的可行性,以及规划期末将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12)编制规划报告

编制规划报告,绘制各规划期末的电网规划地理接线图及系统接线图。根据电网分级管理要求,规划报告可分册进行编写。

13)规划成果评审

规划阶段性成果完成后,一般由省公司计划部、市场部、运行部、生技部等部门领导组成评审专家,对规划成果展开讨论。综合评审后形成评审意见,规划人员根据评审意见进行报告修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