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齐国大军已经准备完毕。齐王正率众臣前来观视。
只见清一色的拿着赵制武器的技击之士,引得众臣。惊喜万分,有如此精锐,何愁不得大胜。继五国伐齐后,齐国何时有这般精锐?将士们也是紧紧握住长戟,他们坚信技击之士是不弱于赵军,仅仅在兵器上存有差异。他们即将赶赴上党,他们将屠戮秦军。田单光复齐国,而他们当兴盛齐国,他们要让田单看到,光复齐国的他远远不如齐国的强大之师。对于田单,他们敬重!他们崇拜!他们信服!但绝不依赖!他们将成为他!超越他!
即将面向战争的齐军士气高昂。他们不惧!他们狂热!他们战无不胜!此时的齐军,无论是士气还是武具,都具备了胜利的条件,但他们缺少了对赵军的敬重,缺乏了对秦军的敬畏。
纵然齐军是一支强军,但他们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已经小视了那名副其实的两大强军,胜利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而失败的必要因素,也已经备齐。这支齐军的前景,没有谁可以料到。甚至是连充满忧虑的有识之士都没有,如果那个定下齐国未来发展国策的人在这里,或会从中发现一次危机。但他却是告病在家。
处于齐国最顶端的齐王,却是看着齐军的装备,眼前尽是阴沉,眼前的齐军,谁看到都要赞叹一声精锐。可在齐王眼里,齐军拿着的武器却异常刺眼。
赵国的想法他很清楚,也知道赵国在控制齐国的脖子,但他没有办法,这个齐易在明面上双方都不吃亏,何况赵国把麦丘之地刻还与齐。
赵齐之间所谓的盟好,不过是赵国把明面上控制齐国脖子的满丘之地还给齐国,换得了潜在控制齐国脖子的战略所需,以及齐国对上党的援助。若是哪一日,赵国停止了两国的交流,齐国自身的技术无法在短期内造出不差与秦赵的武具。那日,等待齐国的绝不是什么兴盛,只会是他国的觊觎,但齐国也不是无所得,齐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强大自身。
齐王也不是没有想过破解之法,例如在私下里打造和提升自己的武具技术,可即使在正常情况下,那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何况要背着赵国。况且如果要让赵国知道的话,反而得不偿失。齐王只能皱着眉头喝下这碗带着沙子的鲜汤。可齐王不知道的是,赵丹不仅撒了一把沙子,更是放了足以致命的毒药。
赵国,邯郸。
赵丹倒是睡了一个好觉,这几天晚上他都在王后宫里做运动。赵丹又想到了这几夜的疯狂,腰不禁一痛。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国,他难以招架,女人也是。
赵丹心中不由叹道。
“孟德公,不吾欺也!”
赵丹腰部又是一痛,早朝时间要到了。他正了正衣冠,来到了朝堂。坐在王椅上,身体稍向后倾,正努力的做出明君之相。
不久,百官开始进宫。
赵丹看着众臣的上书,除了关于上党之战的种种看法,大体上是没有什么事的。赵丹随后开口问道:“平原君即将回来,其连楚伐秦,减轻了前线大军的压力。在其竭力下,促成我军屡挫秦军,如此功绩,当如何赏?”
赵丹将这个问题抛给众臣,也是想看看公族派与布衣派之间争斗到了什么程度。现在双方之所以没有发生大型党争,主要在于此时秦军犯边,而赵军尚未战败,没有使其矛盾激化。之所以在历史上赵丹换将,一方面是赵国支持不了长期对峙,一方面也是为了平衡两派。布衣派的贤能之士太多了,蔺相如、廉颇、乐毅、田单、庞煖,如果赵丹真的想换将,除了乐毅受到忌惮不能任用,剩下的名将哪个不如赵括?只不过布衣派和公族派之间失衡了,不需要重公族派来维持平衡。而在公族派中,军方只有赵括比较出名,只不过让赵丹没有想到的是,他多少高估了赵括,可以说,两派之争也是长平战败的原因之一。
果不其然,两派开始了斗法。
一个公族派的人列班说道:“平原君于国有之大功,今上将军和相国正在御敌,国事繁多。还望大王念平原君之功,行相国事,以处国事。”
公族派率先锁定相国大位。现在的布衣派势力太大,田单、廉颇更是文武之首。还有一个仅次二人的蔺相如,虽其官位虽比二人稍低,可是得到了两朝圣眷的老臣了。
君不见,这几天赵丹有事没事就传他入宫,如果是个美人也就罢了,结果是个将死的老头子。相比布衣派的得势,自家领头的一个还在回国路上,一个早被赵王疏远,不趁这个时候抬手平原君,怕是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蔺相如默不作声,表面上布衣派的领袖是廉颇,又或是田单是他自己才是那个领袖。田单是它国之将,注定不可能成为赵国一派领袖。至于廉颇,早在他的逼迫下向自己负荆请罪,标志起廉颇和自己的政治斗争失败,自己成了领头人。至于那位是谁,只能是那俯视全局的人。在他面前,所有人都是棋子。
而廉颇之所以和自己产生矛盾,都是因其一人。公族派的领袖,平原君赵胜!
赵国朝堂早形成了一个潜规则,一方的领袖不出面,另一方也就不能出手,如今赵胜不在,他也就不能出手,何况对付一个小辈还不至于他出手。蔺相如微微点头。随后布衣派就站出一人。
“今相国正在上党与秦军交战,屡次得胜,对国虽无匡扶之功,却有功而无过,怎可令平原君而行相事?若是如此,前线大军,怕是军心不定。”
布衣派的想法很明显,田单的相位必须要力保。即使是换相,也必须是布衣派自己来消化。这明显与公族派的想法相反,在赵丹的策划下,两党之争再度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