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赐赏四王

这几天要忙的事情不少,新成立军机省郭元振、李祎分别为左右司马。下设的各司都要从各部抽调人选,编制新的兵典,三个月后领七万禁军往黄河九曲之地也要进行布防。

王仁皎、韦凑领着两万民夫正在努力在六月以前筑起陕郡畅通的水闸。

李隆基在等着水闸建成,将那六千运送物资的牛马集中在一起,改造关中2万顷的盐碱地。此事将在后面交给司农寺

今年吏部笙选官员,这这件的是魏知古、卢怀慎两位大臣负责,并按照卢怀慎的提议,官员任期三年,每年一考课,三年考课优秀者升,合格者平调,差评者降一级,有违律者革职查办。加入原有文官考课法典内。把宋璟提出的笙选官员“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准则落实到实处。

官邸法也即将颁布,到时候全部给住进各个官邸里去。

刚刚接手“公廨钱”就在长安粮战中获得全胜,现在改名大唐公廨司,也已经向钱庄票号转变。

还有铸造钱币,府库中不知道有多少金银器,还需挑选,有精湛艺术工艺品还需保留,一些珠宝玉器和帛类也慢慢送去东市,郝书萱提醒了自己,现在当政了,大唐的奢侈品是价比黄金的,甚至有价无市。西域丝绸之路还有海上的丝绸之路,一定要海陆并举。

银币铸造好了,就可以把文武官员职业田和业绩田给收回来,这样原来的隶属官员农户又成为新的屯田。

李隆基看着备忘录,在一旁写下:

郭元振成为军机省左司马,空出来的中书平章事由卢怀慎就职,这是廉洁奉公的表率和榜样需要立起来。

耿直的御史中丞宋璟以从三品御史兼岭南道观察使和广州都督,派驻岭南道建设广州港,发展东南海贸。

需要人才啊,李隆基打开柜子,取出白色封面文官备选录:

李朝隐,字光国,唐京兆郡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人,唐朝良吏。评:政清廉,怀抱忠义,记事:一、为敬晖等五王辨诬,被贬闻喜令。二、后迁吏部员外郎,罢斜封官一千四百员。睿宗时,为长安令,不受宦官请托,受褒奖。累迁绛州刺史。评:为政清廉,怀抱忠义!

记录事情第一件事:武则天神龙年间,功臣敬晖、桓彦范等人被武三思诬告,侍御史郑领受武则天的旨意请求判处他们死刑。在事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李朝隐挺身直言,他主张不经审理查实,不宜轻易用法。他因此冒犯了武则天,被贬官流放。由于宰相韦巨源等人为他求情——“朝隐素清正,一日远逐,恐骇天下”,李朝隐才得以免逐。

第二件事是:韦后、安乐乱政,政出多门,滥官充溢,是腐败黑暗的年代。李朝隐一身正气,不给权豪作附庸。朝廷起用官员毫无纲纪所循,其情景是:“时政出权幸,不关两省而内授官,但斜封其状付中书,即宣所司”。卖官鬻爵,连一个起码的章程都毫不理睬,他们越过尚书省、中书省,直接定夺宣布,这意味着吏治已经到了最腐败的地步。

当时吏部员外郎李朝隐不惧嚣张跋扈,敢于尽职尽责。中宗景龙二年,他“执破一千四百余人”,罢免一千四百余人斜封官,为肃正纲纪他写下浓重一笔。

这两件事李隆基在长安经历的,后郡王潞州时,听长安传闻有个宦官叫闾兴贵,托李朝隐为他办事,李朝隐铁面无私将他逮捕入狱。唐睿宗听说这件事之后非常高兴,特意召见了李朝隐,对他说:“你作为京师万年县的县令能够做到这样,朕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唐睿宗还在承天门召集文武百官,向他们宣传李朝隐的所作所为,并且颁下制书表彰他说:“自古以来宦官每遇宽容柔弱的君主,必定会玩弄权势,擅作威福。真正能够符合朕的心意的是像李朝隐这样的人,所以应为他晋一阶,为太中大夫,将他的考核成绩定为中上,并且赐绢一百匹。”

李朝隐结下的仇家何其多,尽管如此,尽管“怨诽讙腾”,可是怀有一身浩然之气的李朝隐依然是“胖然无避趋”!

所以李隆基在人才备选录里评价:为政清廉,怀抱忠义!

让李朝隐担任吏部侍郎,接替卢怀慎位置,李隆基在下面用红笔写下。

官员笙选是重中之重。这些人选需要中书省起草诏书,门下审议后,后方能到尚书省拿到吏部任命文书。

这时高力士进来:“陛下,众王爷已经到花萼相辉楼了。”

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李隆基必须好好感谢几位兄弟,大哥李成器比李隆基大六岁,主动退出了储位之争。

大哥李成器退出储位之争后,李隆基还面临着第二道关卡,那就是他二哥李成义。按照长幼有序的继承制度,哪怕早出生一天也能压死人。

李成义在兄弟几个当中最不起眼,在世家门第观念很强时候,他的血统其实还是很高贵的,他的母亲出身于河东柳氏,是宰相柳奭的孙女。

缩在角落里默默无闻二十多年,都快要发霉的李成义突然间被阳光普照了。好在他没被晒晕了头,大哥都退出了,咱算个屁?赶紧表个姿态还能落一个好名声:三弟,俺是你的拥趸。

几十年皇城腥风血雨,活的胆战心惊,安安心心跟在弟弟身后吃席不好吗?紧随大哥之后表态“支持三弟”。

李隆范在兄弟几个当中才华最突出,个性最鲜明,也最具人格魅力。风雅气派的李隆范身边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比如王维、杜甫、李龟年、阎朝隐等人都是岐王府的常客。品评书画,吟诗作对,歌舞夜宴,好不热闹。

与李隆范的潇洒豁达相比,李隆业则是个谨小慎微、笃守规矩的儒生形象。

李隆业的生母王德妃出身于太原王氏,是薛国公王玫畅之女,她还有一个妹妹叫王芳媚,也一起嫁给了李旦,即王贤妃。

王德妃去世早,扔下李隆业和两个妹妹淮阳公主李花山、凉国公主李㝹,于是姨妈王贤妃担负起抚养三兄妹的责任。

为了报答姨妈的养育之恩,李隆业将王贤妃接到薛王府尽心奉养。

可以说他们都是唐玄宗坐上皇位的恩人。

李成器和李成义都主动退出竞争,拱手将太子之位让给了李隆基。

您可能说,李成器和李成义即便想争,也未必争得过李隆基。

这话不够准确,准确地说,他们二人肯定争不过李隆基。但问题是,争不过不代表胜利者就一定是李隆基,鹬蚌相争谁得利?这份情李隆基还是要领的。

后来,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姑侄反目,太平公主就想利用李成器和李成义来对付李隆基,提出李隆基的储位不合法。这个时候,只要二人接招,立刻就可以与太平公主结盟,谁敢说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还能赢?

事实上他们没去蹚那个浑水,经受住了考验,说良心话,有几个人能顶得住太子之位的诱惑?

李隆范和李隆业的贡献更大,他们二人干脆旗帜鲜明地站在了三哥这边,是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的核心成员。

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唐玄宗的皇位,是兄弟四个抬出来的。

他们的这份深厚的兄弟情谊是有基础的,想当年,旦叔被母亲武则天废黜,一家人全都被软禁在宫中,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威胁。

李成器的母亲刘妃和唐玄宗的母亲窦妃,被诬陷诅咒武则天而遭到秘密杀害。

李旦又遭到武承嗣的陷害,如果不是义士安金藏剖腹抗辩,替他鸣冤,估计他在劫难逃。

那段艰苦的岁月,让他们在患难中体味了亲情的珍贵,终其一生不能相忘。

这也许就鲁迅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未曾清贫难成人”

李隆基来到了花萼相辉楼,李家兄弟都是音乐天才,李成器擅长笛子独奏,李隆基羯鼓以及二胡李隆业擅长抚琴,李隆范则擅长琵琶演奏,哥几个聚在一起搞音乐创作,创作了许多关于这些乐器的曲目,《曜日光》、《乞婆娑》、《色俱腾》、《春光好》、《秋风高》。

几位兄弟见面,李隆基和几位兄弟先是一起和凑一曲《春光好》热热场,李隆基对大哥的口香丸赞不绝口,赠送大哥李成器琉璃酒具一套,以表感谢,送来各种牙粉。并准备在民间将植毛牙刷、各种牙粉以及口香丸进行推广,给与宁王发明分红利。

几位王爷看见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流光溢彩的酒具,都露出羡慕的眼光,这是李隆基在制作玻璃器皿上采用了三棱镜的反射效果,形成彩虹反射。

对于胖子李成义李隆基说道:“知申王惧怕夏季炎热,夏季冰块,冰水管够,要多少有多少,如何。”

申王原本看着那闪着色彩斑斓酒具心生嫉妒,听说夏季冰块充裕,心中不由高兴,对于身体肥胖的他,当然最怕的是夏季酷热。

硝石制冰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项独特技艺,起源已无法考证,但贞观年间孙思邈已经使用硝石制冰了。

李隆基拿出来精美瓷器小盒里面是一块看起来有些半透明充满香气椭圆形物体。

申王笔名所以,拿起来闻了闻,初以为是吃食,但上面有净香两字,问道:“陛下,这净香是何物?做甚?”

李隆基抓了把花盆里的泥土,扔掉泥土,占满泥土的手水盆里洗,不一会满手泡沫,洗净之后,双手干净,还散发着椰子香味。

申王竟然用鼻子贴着李隆基的手闻了闻,李隆范也有坐不住了,刚才的酒具就够震撼的了,现在有了净香,拿起瓷盘闻了闻,嘴中“啧啧,好物,神奇!”

肥皂制作更为简单,油脂和碱比例为2:8,先将油加热到60℃左右,然后加入碱,将油脂与碱水混合,继续加热到全部油脂融化,反应完成后,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压平凝固。

给申王是蜂蜜滋润皂,用椰子油70克、山茶油10克、棕榈油20克、蜂蜜5克、碱17.5克、清水适量。

椰子油是流求岛上的产物,但是大唐现在铁产量太低,李隆基暂时不能制作铁锅,不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势必和军队争夺铁矿。

就让隆兴商会下面制作肥皂和香皂。当然也有包装精美彰显奢侈的香皂。

看着在一旁的一脸羡慕嫉妒恨的李隆范,李隆基让人搬出盖着红布一人多高的木头支架的。

“来,来,四弟,解开此布”李隆基笑着说道,李隆范终于不再保持君子风度了,心里琢磨着又有什么神奇的物件,手上很小心的拿掉上面的红布。

“这,这”一面光滑如银一人多高的镜子彰显在眼前,李隆范有些语无伦次,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知所措。好一会,才对着镜子举了举自己的手,看着镜子里人也动了,又转身跑到镜子的后面,只见后面只是木板,右转到前面,看着镜中无比清晰的自己,把脸凑到近前,对着镜子抚摸着自己的脸上已经出现胡须。

“如此镜鉴,世间罕有,奇迹啊!”脸色涨红,在镜子前摆起各种姿势,激动心,颤抖的手,对镜子自己欣赏个不停。后面的几位也是保持王爷风度,但远远站在镜子能照到自己地方,看着镜子里自己。

这时一个胖子挡在前面,李隆范脸色一沉,又不好发作,这是自己的二哥,回头向李隆基行礼道:“皇兄,此物世间可还有?”

“祖父太宗皇帝曾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物为衣冠镜。”

“要得此物不难,但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