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作为武举学堂山长(校长),武举开堂第一课自然是他。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武举学堂墙壁上李隆基写下了上面的话。
李隆基看着下面的学子说道:“自有文字明确记载朝代夏朝:471年;商朝:共计:438年;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秦朝:16年,西楚:5年。西汉:210年,王莽新朝:16年。玄汉(西汉)共计:3年。东汉:196年。三国:61年。晋朝:分为西晋、东晋共156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隋朝:38年。”
“武举的学习,是为了保家卫国,可为什么自史书记载以来,没有世世代代,千秋万代的王朝。”
“这就是武举学堂为什么要学习史记。”
李隆基停顿,严肃问:“学史既要学习历史中是什么导致国家治理不能长远,我们应该从哪些借鉴,采取那些有效措施,而不是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个问题在学史记时慢慢想,写出自己策论。”
李隆基正色道:“老子《德道经》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ào]。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用白话表述意思是:宇宙大道,是可以认知、表述、可以遵循的途径,但不是恒定不变的。这些理论也可以叙述清楚,但也不是亘古不变的概念。从“无名”角度去分析,是万物之“始”的状态。从“有名”角度去分析,是万物之“母”的状态。所以,从“无欲”的角度可以观察天之道的奥妙。从“有欲”的角度能研究人之道的来龙去脉。两者来源相同,不同的称谓,但说的是一回事。道中的变化玄妙无比,是看清众多奥妙的关键。”
看着下面的学子们,李隆基解说道:“也就是时间,历史是在不断的变化,没有恒定不变,亘古不变道理永远适用。任何一个朝廷法度,都不可能万万世沿用,若不能革故鼎新,只能走向灭亡。所以读大家在读史书就要从事物开始,从事情上,人物上,时间上,气候上,多角度的去了解,研究来龙去脉,在变化玄妙无比历史中,看清历史众多奥妙变化的关键。”任何一个制度,都不可能万万世沿用,若不能革故鼎新,
“例如:儒家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主张“仁民爱物”,以天地化育万物和圣人爱护百姓为仁;而老子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强调天地与圣人的自然性,不以天地和圣人为有仁德。”
“又如,儒家以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为道德修养的目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而老子却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认为真正具备德的人,并不刻意去追求德,有此境界,方为有德之人。”
“再如,儒家提倡贤人政治,主张选拔有道德、有才干的人来治理天下,老子却说:“不尚贤,使民不争”;儒家以仁、智、孝、忠为美德,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而且不单是对儒家,对先秦其他各家的观点,老子也总能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成理。如对于法家,老子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对于兵家,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以“不争”为兵家的美德。老子看问题的方式就是这样别具一格,见常人之所未见,言常人所不能言,大家都认为刚强的东西胜过柔弱的东西,老子偏认为“柔能克刚”,而且说得你心服口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论语》,常常觉得孔子说得很对,很经典,很有道理;而读《老子》,则初觉其很多观点标新立异,仔细想想,又觉其见地不凡,境界似乎更高一筹!”
李隆基敲了敲桌子,大声道:“学子们,学习史书时,不能说史记记载什么就是什么,思想的雷同化,是人思维的一种普遍趋向。人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面、常规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孙子·虚实篇》曾写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某希望我的学子们要有老子这种“人无常态,事无常规”从反面思考问题,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常态,研学一些同事情常识和常规相反的思考方式。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道历史发展是这个样子,也要知道它为什么是成为这个样子。要有革故鼎新,自我创新思维模式。”
李隆基看着下面学子,:孤送给大家一首诗:
“乒乓舞剑勇且柔,文如水墨武如虎。
文思剑锋共斗斗,才高武艺两相托。
一团烈火纸上书,文武双全卓尔出。
梅花笑靥剑芒明,文武双全更出众。”
吟诵完毕后,
“孤希望各位学士,武能上马安天下,文能提笔定乾坤!成为安邦治国之能臣。”
“孤在讲武堂设选学书法科、律学科、医学科、诗经科。就是让世人知道我潞州武举学子们“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设置书法课:是因为中华汉字生动地像跳跃的水,沁人心脾,而又灵动婉转。在指尖,在墨迹中欢腾酝酿。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含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设置医学科:学习《新修本草》《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千金方》
李淳风参与编撰的《新修本草》这是我国第一部国家颁布的药典,
蔺道人的《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这是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唐朝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300多个医方。
《千金要方》: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设置诗经课:古诗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会引领你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畅览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尽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让你回味无穷.........
设置律法科:律法具有明示作用。法律法规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
主要学习《唐律疏议》十二篇。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第三篇《职制律》,主要是关于国家机关官员的设置、选任、职守以及惩治贪官枉法等;第四篇《户婚律》,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和维护封建婚姻家庭关系;第五篇《厩库律》,主要是关于饲养牲畜、库藏管理,保护官有资财不受侵犯;第六篇《擅兴律》,主要是关于兵士征集、军队调动、将帅职守、军需供应、擅自兴建和征发徭役等,以确保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并控制劳役征发,缓和社会矛盾;第七篇《贼盗律》,主要是关于严刑镇压蓄意推翻封建政权,打击其他严重犯罪,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第八篇《斗讼律》,主要是关于惩治斗殴和维护封建的诉讼制度;第九篇《诈伪律》,主要是关于打击欺诈、骗人的犯罪行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第十篇《杂律》,凡不属于其他“分则”篇的都在此规定;第十一篇《捕亡律》,主要是关于追捕逃犯和兵士、丁役、官奴婢逃亡,以保证封建国家兵役和徭役征发和社会安全;第十二篇《断狱律》,主要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
李隆基讲是第一节课记录将会永久的收藏在武举学堂,成为每一个学子的入学第一课。
武举学堂每半年招一期600名学子,每学期考试不合格者留级,两年不合格,返回原籍。
武举学子三年学成毕业后,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
武举学堂就是李隆基在这个时代播下一颗种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事只需默默,潜移默化去引导即可。
”人不要急于等着回报,只要你种下种子,就一定会有收获。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一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