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天道之行

李隆基听到后自语说道:“阴阳共生,五行相生相克,农依土而生;工以木为主;商国之气血,通南北,走东西,似水也;士大夫,官也,有教化子民,刑法赏罚之权,古人多以火称之;士农工商,火土木水,五行缺金。”

听到李隆基的小声自语,后面传来一声“《淮南子·齐俗训》曰:“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意思是:官不兼事。官不做具体事,是制定规则与维护规则。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

士与士言行。行是对人的,支持人的身体和智慧者,为士,事医、师等。

农与农言力。力即体之力,从事土地种植业,为农,种、植、收、割、藏都是人之力支持。

工与工言巧。巧,技术之高明。制作工具,提高效率。社会效率的提高,依靠工,依靠巧。

商与商言数。商,人与人之间利益交换,商的本意是计算,是数。人各有所长,业有专攻。劳动成果的交换者,商。

听到身后传来的声音,几人向后看去,李隆基没有转身,听声音就能听出这人是中书省员外郎张九龄。

中书省是大唐朝堂中枢所在,虽是六品官但地位远超其本身品级,孟浩、王信然,卢凌翔起身道:“张郎君,王郎君,你们可来晚了。”

张九龄对身背对着自己并不起身李隆基有些恼怒,而这时李隆基转头看向后面,他想看一看张九龄和谁一起的是谁?

李隆基转身看见与张九龄一起来的是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其父是宁王李隆业的门客,这时王维也只是十六岁少年,

张九龄,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西)人,张九龄少聪慧能文,神龙三年(707年),张九龄赴京应吏部试,才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神龙四年夏,奉使岭南,就便省亲。他当了几年秘书郎,得不到调迁,萌生归乡之念。

这时太子李隆基有所作为,举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张九龄应试道侔伊吕科,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

先天元年(712年)12月,玄宗于东宫举文学士,张九龄名列前茅,授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李隆基即位为玄宗,张九龄改任左拾遗。但是,张九龄与宰相姚崇的矛盾却越来越大。姚崇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执掌军国大权。张九龄在唐玄宗上台的第二年,就上书姚崇,提醒他“远谄躁,进纯厚”。姚崇复书嘉纳其言,在选官用人中消除过去缘亲是举的流弊,坚持以才取人,整顿吏治。

两人是认识李隆基的,猛然看见皇帝在此,不由的要行礼,李隆基直接说道:“相逢即是有缘,一起就坐吧!”

两人相互看看,只听王信然说道“这位是长安李郎君,在此一起吃酒赏雪。”

两人行礼道:“恭敬不如从命,谢李郎君。”有些紧张但也坐到面李隆基右边,张九龄手里拿着几张白纸,上有写着一些字。

卢凌翔接过张九龄手上的写的字符,李隆基看到这是唐朝民间“数九”符。

从冬至开始就进入“数九”天,总共九九八十一天。古人用毛笔写字,一笔一画,于是有人从汉字中选出九个九画的字,比如“庭院垂柳皆亭接春風”“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院庭春染幽巷草垂盈”等(这些句子中一般都含有“春”字,因为“春”是希望,是寂寥严冬的期盼,让感到内心温暖),每天写一笔,写完九笔就数完一个九,写完九个字,就“耕牛遍地走”了。

李隆基看了之后,突然觉得应该印刷一些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日历,这样既可以看图识字,提高识字率,也可以普及一些大唐的地图和治国之道。

虽然繁琐一些,但在春节还有一段时间,现在雕版刻印是可以的。

“甚好,张明公,可以递交一奏折,以朝廷刻印黄历,每日配以图文诗词,列农时二十四节气,以黄历纪年,如今日黄历3411年十月初九,四柱干支是乙卯兔年亥月癸未日,唐开元二年。”

“店家,拿些纸笔来!”李隆基说道,在一旁的高力士赶忙跑出去,让侍从拿来纸笔。

李隆基提笔写下:“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是唐代宗时期戴叔伦的诗句,虽然历史上李隆基的诗词也不少,但是真的缺少帝王报国之气。

“好,李郎有将军之志,他日必将是大唐忠勇护国之士。”卢凌翔在一旁首先赞道。

几人也在一旁附和。张九龄在一旁看了李隆基好一会,行礼道:“张某必不负李郎所托。”

李隆基说道:“今日难得有此良机,诸位可都题写一首诗词,张明公请”

“那今日献丑,”张九龄提笔写到“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李隆基看到诗词,“张明公,长安官舍居住,家人没有接到京城!”

张九龄说道:“家中阿耶阿娘年事已高,不宜远行,娘子一直居家照顾长辈。”

在李隆基看来,张九龄思家是假,姚崇是个能臣不假,有个缺点,就是中书省只有他一人是智者,说的明白点,就是不允许比自己优秀的人存在,不然必会打压。

张九龄必是在朝堂被人打压郁郁不得志才有了此想法,不过也好,日历编纂完毕后,先外放到岭南担任御史历练几年。

这时广州在宋璟治理下,才开始烧砖,因为广州在开元之前,都是以竹子茅草搭建房屋,宋璟到达时,发现每日做饭都会引起多起火灾,就鼓励百姓烧制砖瓦,听说因为这事百姓还要给立了生祠,不过让岭南的御史给弹劾了。

王维此时正年轻,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皇帝在此,王维自然不甘示弱,提笔写下“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李隆基,孟浩然、卢凌翔、王信然,王维、张九龄几人看到,“好,王郎,年少聪慧,此诗文可让张明公写入奏折之中。”李隆基夸赞道。

历史上王维确实才华过人,不过是太原王氏族人,又拜入李隆业门下,这也许是李隆基一直不愿搭理他的理由。

不过穿越来的李隆基是打算让王维参加明年制科,能不能考上就看他的能力了。

对于王维来说,能得到当朝皇帝的赞叹,是十分荣幸的,心里当然激动。

这时孟浩然提笔写到“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王信然说道:“我是医家,就以吾师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献丑了”

提比写下:“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卢凌翔看几位题诗,说道:“在下助兴,舞刀一曲,为各位祝兴!”说罢提刀来到大堂中间,起手劈刀,单手刺刀,背花刀,云刀,转身劈刀,并步裹脑,骑龙扫刀,拦截重劈刀,左斩刀,右斩刀,缠头,劈刀,打花,伏虎式,撩刀,点刀,左横斩,连击扫刀,荡点、储力,荡推、荡刺,荡砍,荡扫.....横刀上下飞舞,刀随身行,一看这卢凌翔就是横刀高手。

“刀锋凌厉,如猛虎出山,寸草不生,实力惊人”几人称赞道。

而此时李隆基问道张九龄:“张明公,士农工商独缺兵,可理解为兵为金。”

“只是这官不在五行之内,何解?”

张九龄说道:“既然天地阴阳共生,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就需要有人调阴阳,让五行运转度,这就需能够如医者能在病体之外观阴阳,掌五行,利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开处方,调阴阳,顺天地运行。”

“妙解!”李隆基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此处自汉《礼记》”

“诸子百家各学派的“师说”当然要由“书”来体现,但《易·系辞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在古人看来,“书”是远不足以穷尽“师说”的……但在古代,老师的传授一般没有“书”,往往是靠口传心授……只要学生“言不足以名家”,则“言必称师,述而不作”,不但要整理和记录老师的言论,疏释和阐发老师的思想,而且还往往附以各种参考资料和心得体会,理所当然地将他们的整理和附益统统归于老师名下,“原不必于一家之中分别其孰为手撰,孰为记述也”。也就是说“真正写书的”也许根本不是老师本人,就如儒家孔子留下的书籍,大多都是孔子的学生撰写的,但却著以孔子的名字。”

“但是各学派为了自己学说可以成为治国之术,偏执的把自己学派的倡导和学派“家法”统一起来,这也是各学派在注书释义的时候,标榜自己正确,打击别家学派作为主要目的,而忽略天下为公,金木水火土缺一不可,而有相生相克,运转有度,才能阴阳和谐!所以说一家之言,不能治国,独尊儒术,汉亡伊始与此!”

就如这天下为公也可如此注释:君王治理国家,首先要明白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所以在施行治理国家的律法政令之时,首先就要选择经世致用的臣子,以励精图治、中兴家国为己任的臣子。

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财物用于民,而厌恶用于己身,为国为民,使用自己全部的学识,并亲身实践,不为私利,利己为目的,惩处盗窃、作乱害人(之事),地方治理做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尊老爱幼,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此天下大同也!”

几人听到李隆基如此注释,有些惊奇,因为这样注释里包含了儒家尊老爱幼的礼,道家的因果论,墨家的非命,法家的赏罚。

张九龄首先行礼道:“此乃圣人之言!”

“李郎英明睿智,张某受教了。”

孟浩然在一旁说道:“李郎此注释甚是大胆,独行特立,但恐天下不容。”

李隆基说道:“黄老道学是集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管子、兵家六家学说其主要提倡“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诸子百家学说著书之时,正是天下大乱,诸侯征伐时期。现在天下一统,就是要取百家之长,治理天下,秦以法、墨、兵、农、一统六国,但存十五年而亡。汉以黄老治国也有六国之乱,汉武独尊儒术,亦有王莽篡汉,后刘秀恢复汉室,但也逼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十年之乱,造成东汉分三国魏、蜀、吴,而三国归晋,晋又分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东汉之后六百年乱世,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不就是天下不能一统,而一统之后又不能长治久安吗?

大唐治国就是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这时只见外面有人向高力士招手,高力士匆忙跑了出去,接过一插着小黄旗圆筒,那是地方府衙急报的标识。

李隆基正色道:“朕也希望诸位能不必遵循古礼旧制,学以致用,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经世致用之明臣。”

“今日能与各位探讨学问,也是我之荣幸,望日后有缘再见!今日先告辞了”说完后,李隆基转身离去。

店家在一旁说道:“这位郎君,这饭钱四百文!”

李隆基伸手在腰间一摸,糟糕没有带钱的习惯,有些尴尬了。高力士在门外跑了进来,递给店家一块银元,说道:“赏你的!”

然后两人快步离去,地方急报在这大雪天送达,李隆基心里有些感到不妙。

张九龄,王维两人行稽首礼,孟浩然、卢凌翔、王信然也赶忙行礼。

看着李隆基离去,孟浩然有些茫然的说道:“我刚才好像听到李郎称自己为朕!”卢凌翔、王信然两人也是相互看了看,说道:“我们也听到了。”

张九龄,王维两人看着有些疑惑的三人说道:“那就是大唐天子,唐明皇,玄宗陛下。”

咣当一声,几人还没说话,只见店家吓得跪在地上,手上的酒壶也掉在一旁,“天啊,我刚才挡着皇帝要钱,这,这,”

店家脸色苍白,有些惊恐的看着留在店里几位,不知所措,嘴里晃荡着说不出话来!

张九龄看到后说道:“不必惊慌,当今圣上,能在你店中用膳,对你是莫大荣幸,不会与你计较!”

“是啊,刚才与我们同桌共饮的是圣上!”

“我还是有些不相信,那圣上可是真龙,今日能一睹圣颜,还一起饮酒论事,天哪”

“我怎么到现在也感觉不是那么真实!”

张九龄却站在那里,看着前方,自语道:“臣不负圣上所望,必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经世致用之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