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安东都护府

刘渤说道:“少狼主可以修书一封,由我代为呈给大唐陛下。”

“不过,想问一下当初谁给你起的这个名字。”

李孝恭说道“当初起汉名,是舅舅说李孝恭是大唐凌烟阁唯一的郡王开国功勋,希望我有朝一日能成为大唐的一员猛将!”

刘渤说道:“少狼主,这个名字是当今陛下的祖上的名讳,既要给陛下呈请,这汉人名字需要更改一下。”

其实这个少狼主的名字应该是李骁功,结果是当时他舅舅看他时,在纸上写此子当学李孝恭,就因为别的事情匆忙回去了,因为契丹新任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领众叛乱,虽然武则天迅速派兵前往平定,但契丹的大部分地区却归附于后突厥。唐在契丹区域的一些羁縻府州陷落,唐朝在契丹部落内所设府州治所内缩,管辖范围变小,后来合并为安东都护府。

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和东北地区一个强悍的敌人有关,这就是高句丽。

在隋朝和唐朝前期,高句丽堪称是头号大敌。高句丽最强盛时,疆域约有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中南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这三大牛人都拿高句丽没什么办法。隋炀帝亲征高句丽还引发了国内的反隋斗争,还记得那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吗?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也是无功而返。

很多人嘲笑唐高宗李治怕老婆,李治其实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堪称一流。只不过老爹和老婆的名气太大了,李治的风头被盖了下去。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名将李勣(徐茂公原型)、薛仁贵等人讨伐高句丽时连战连捷,最终以攻克高句丽国都平壤为标志,高句丽被中原王朝征服,(高句丽和朝鲜半岛后来的高丽没有关系),东北大定。随后,唐高宗在原高句丽国区域设置了安东都护府。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东北平原面积巨大,适耕地非常多,唐朝为何不在高句丽区域设立郡县直接管理呢?咱们所说的东北平原,在辽宁省的部分多集中在辽宁西部,约以沈阳-辽阳为界,东部多是山区,朝鲜半岛更是如此。在交通落后的古代,朝廷对山区的管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中原人也没有动力去高句丽区域生活。中原的耕地和水源已足够养活高宗时期唐朝的四千多万人,谁愿意去“苦寒之地”?

对唐朝来说,高句丽区域的价值更多的是军事上的,确保唐朝对东北地区的控制,不能再让东北地区出现类似高句丽这样的强硬王国,更符合唐朝的利益。

唐朝的安东都护府,治所放在了高句丽故都平壤。之所以放在平壤,有一种说法是冲着新罗去的。新罗位于朝鲜半岛南部,虽然臣服于唐朝,但谁能保证新罗不会成为第二个高句丽?新罗联合唐朝消灭百济时,就没少扩大地盘,“其(地)界益大,西至于(黄)海。”安东都护府的北边是靺鞨诸部,还处在较为落后的渔猎时代,不像新罗已发展成相对完备的封建国家。

如果站在高句丽的立场上,唐朝设立安东都护府,就是为了镇压高句丽,不让其死灰复燃的。唐朝为了防止高句丽人反抗,在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将高句丽三万八千多户的贵族富人迁到中原的江淮之地,防止他们在安东作乱。剩下的高句丽人虽然人数不少,已无财力和朝廷对抗。

即便如此,安东都护府刚建立时,依然爆发了大规模的高句丽复国运动。时间是公元670年,吐蕃和唐朝发生大战之时。高宗时期的唐朝,内政虽然有些混乱,武则天没少浑水摸鱼,但唐朝的国势依然如日中天。在这种情况下,高句丽的复国运动根本就是水中花镜中月,很快就被唐朝东州道行军总管高侃给弹压下去了。

只是呢,这一战把平壤打烂了,平壤是很难再成为治所了。唐朝那么强大,修建一座城池很难吗?没办法,吐蕃在西线牵扯了唐朝太多精力,唐朝不得不在西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东北方向没有吐蕃这样的强敌,新罗实力较弱,所以重建平壤对唐朝来说并不是很迫切。

在这个基础上,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唐朝把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向北迁到了辽阳。辽阳位于东北平原的边缘,地势较为平缓,从中原向辽阳运送物资也较为方便。虽然之后又把安东都护府治所北上迁到了今抚顺附近的高尔山山城,但依然是东北平原的边缘,比平壤复杂的地势好多了。

安东都护府的最高长官是大都护,下面还有副大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等职。唐朝的第一任安东大都护是魏哲,魏哲死后,由薛仁贵接任,然后由薛仁贵打压了分散、小规模的高句丽叛乱。包括大都护在内的都护府各级官员,多由中原来的唐人担任。

由于唐朝的战略重心不在东北,安东都护府的战略重要性略有下降,从武则天开始,安东大都护就由幽州都督兼任,后改为平卢节度使兼任。而在安东都护府控制下的各羁縻州官员,出于稳定因素的考虑,自676年之后,原由汉人担任的职务改任高句丽人。

随着李隆基的登基对东北战略的调整,安东都护府的治理在玄宗初年(公元714年)又向西迁到了今抚顺附近的高尔山山城,并设立大唐渤海海军,建设港口。

只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墨啜可汗的跨苏垮台,后突厥快速分崩离析,李隆基就直接让禁军和幽州、安东的边军迅速对东北的契丹、奚人、靺鞨诸部进行最快速度合围驱赶。

现在就是这个情况。

刘渤这次给这个契丹的少狼主改名字,应该说改正过来。

“李骁功”刘渤说道,“骁勇有功”。

大唐皇帝陛下说:“凡对大唐有功者,大唐皆有赏赐,不论身份何人。”

“李骁功”少狼主拿起那张纸,“好!”

此时松漠都护府,郝灵荃正在狩猎,确切的说,是在附近拉练禁军。

郝灵荃学的是陛下当初在京师搞大阅安定人心的手段,大军越是威武,松漠越是安定。

当然郝灵荃狩猎还有是抓那些想要躲避钞关的商帮,一旦碰到就开始恐吓。

当年魏哲当初对付商帮的手段,大约就是请客、杀头、收下当狗。

军队不可谋财,这是铁律。

人挪活,树挪死,也不是不可以变通。

请客可以改为通告威胁,杀头改为斥候驱赶,收下当狗改为经营之道。

平定沿途匪患、平整官道驿路、维护市集安定,这些做好了,商贾不就自己愿意走了吗?

大差不差,都是一个路数,这是变通之法。

郝灵荃看着三个商队走进了松漠府,笑着说道:“两位游击将军,你们的这些招数,全都教给我了。”

“你们定要把这些商帮,悉数送至松漠府户房交税。”

“咱们不懂文人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那是陛下研究的财经事务,咱们呢?就把陛下吩咐的事儿做好。”

“陛下要收税,他们就必须得交!”

郝灵荃已经跟着这些禁军将领学了很久,这些手段他们不说得心应手,但也是聊熟于心了。

大军要保证大唐收税的权力,这就是禁军在河套的责任之一。

游击将军是从五品下军阶,职位是果毅都尉,两人都点头说道:“末将遵令!”

游牧经济虽然畜牧业发达,但是具有单一性,生活资料相对匮乏。而中原地区农业发达,畜牧业较薄弱,因此二者常常互通有无。

互市也是中原王朝与契丹进行经济沟通的重要方式。契丹用马匹、牛羊等牲畜及畜产品与中原王朝换取茶叶、布帛、铁器等生产、生活必需品。这种大规模集市性的贸易活动,在唐王朝的严格管控下进行,中原与契丹互通有无,对两者颇有好处。

互市不仅加强了唐王朝与契丹的经济联系,也弥补了周边各部落生活所需。除契丹之外,东北诸族也积极与中原进行互市来往,他们常以名马、皮张、角弓等土特产品与中原汉族进行交易,用来换取绸缎布匹,枣、栗、粮食等农产品。

契丹提供的马牛等牲畜,也成为中原战马与耕牛的重要来源,促进了中原内地社会经济的繁荣。互市对于汉族和契丹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有深远的影响。

大唐军队,就是要让所有商品交易都在大唐管控之下。

一个御林令官匆匆跑了过来,俯首说道:“定远将军,有人持有大唐官员印绶求见。”

“什么玩意儿?大唐官员印绶?”石亨一愣,随即呆滞的问道:“带上来。”

郝灵荃看着传信的校尉说道:“你是?,何事?”

他不认识出了送信之人。

送信之人跪在地上,将书信递了上去说道:“张景焕有要事,妻子投奔定远将军,还请定远将军收留。”

郝灵荃翻身下马,拿起来那封书信,看了许久,连连摇头说道:“这事儿,我做不得主,我会如实禀明圣上,皆由圣断。”

郝灵荃现在是正五品上,勋:上骑都尉,官职:禁军龙翔军林郎将,号定远将军。这是李隆基直接下达敕瑜,郝灵荃直接测风禁军的林郎将算是连胜三级。

军张景焕是被契丹俘虏的一名唐朝的官医,以前和郝灵荃同是卢阳任职,只是当时自己被俘了,因为自己有医术,所以没有成为牧马放羊奴隶,而是留在当时的契丹的松漠王府当了医生。

这次大唐军队重新归来,张景焕稀里糊涂的跟着跑去大山里,进山之后,才知道是大唐的军队胜利回归了。

但是他是大唐官员,官员被俘,按照大唐的律法,这都是要受到惩罚的。不过他接到松漠府唐军的安民通告,不论任何人,只要愿意归附大唐,大唐皇帝既往不咎,并赐予大唐户籍,妥善安置。

契丹苦寒,多是游牧狩猎,很少有人种地,更别提手工产品。张景焕他对大唐都没什么忠诚可言,对契丹人更没什么忠心了,他会医术,生活在这里只是为了他自己活着罢了。

他在这里娶妻生子,妻子也是唐人,两人生活还算过的去,毕竟不管是谁,生病总需要医生的救治的。

“夫人,再叫我一声张郎吧。”耶律哲是张景焕在契丹的名字,他颓然的坐到了火炉边,看着妻子眼神中的惊恐,就是颓然。

张氏缩了两步,呆滞的问道:“张郎,你这是怎么了?”

张景焕面色突变,紧走几步,面色极其凶狠,一把抓住了张氏的脖颈,但是很快便松开了,张氏咳嗽了两声,但是却也不敢动怒。

张景焕又坐回了火炉边,叹息的说道:“我也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回到大唐,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回去,唉。”

“郎君”张氏从没见过张景焕如此,刚才也是吃惊,现在明白了。

张景焕是痛苦的,大唐越是有融人之风,他就越是痛苦,当年把酒言欢,一起畅谈未来同事,郝灵荃现在的大唐五品上骑都尉,两人一个登堂入室,一个却是塞外苦寒吃沙子。

张景焕用力的搓了搓脸说道:“我会在塞外好好活,活出个人样来!”

张氏依旧不信,她一脸悲苦的说道:“你若是死了,我和两个儿子怎么活?净说胡话!”

张氏说的是个实情,张景焕真的死了,他们三人,也只有死的份儿,这是关外大山草原,不是大唐。

张景焕听闻,嘴角开始打起了哆嗦,眼角终于沁出了泪,他转过身去,抿着嘴唇,用力的说道:“我跟唐军宁远将军郝灵荃有旧,我会写封书信给他。”

张景焕转过身子说道:“大皇帝陛下不屑于对女子和孩子出手,明天,我送你们回大唐。”

“若是你要改嫁便改嫁吧,但是请务必带着孩子,只要孩子还活着,我会把在契丹赚到的钱,悉数送到你的手中,你只要安心生活,大皇帝不会为难你的。”

张氏眉头紧蹙,略微呆滞的说道:“我们走了,那契丹人还能信你?怕是立刻把你杀了。”

张氏第一时间并没有考虑自己,而是考虑夫君的安危。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张景焕这么个人,她能如何呢?

张景焕的表情立刻变得极为扭曲和狰狞,他又哭又笑,牙关打着颤,整个人都跟魔怔了一般,摸着张氏的脸庞,匐倒在地,痛哭不已。

他本来也可以成为郝灵荃那样的人物,现在却是活得猪狗不如!

“不会的,我还有用。”张景焕深吸了口气,擦掉了眼泪说道:“你明日就走,你在和林,我更不好做事。”

“好了,不要哭了。”

张景焕擦掉了殷氏的眼泪,对着两个孩子说道:“儿呀,爹爹不忠不孝,这就是下场,看到了没?”

“回到了大唐,把忠孝二字铭记于心,要对母亲尽孝,要对大唐尽忠。”

张氏擦掉泪水说道:“大皇帝陛下真的不会为难我们吗?”

张景焕用力点头说道:“大唐皇帝心胸广阔,但律法严明,我曾是大唐官员,被俘却成了契丹的官员,这就是叛唐了。”

“陛下行王道,能容人,妇孺,陛下是不屑杀的,而且你好好经营,按时纳赋交税,只要孩子们不违大唐律法,陛下是不会为难你们的。”

“儿呀,要做人,不要做犬,知道吗?”

张景焕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图纸,放到了殷氏的手中说道:“将此物呈于陛下,可保你三人性命。”

次日的清晨,张氏带着两个孩子,还有一百多人离开了契丹营地,一路狂奔,向着松漠府而去。

在松漠府外,就出现上面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