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权臣控国

李隆基看着郝洽道:凡是朝堂法律难以推行的,君主的身边必定有近侍权臣,君主看到或者听到有才有智慧人的意见,确与身边的近侍权臣评论智慧的人的意见,这是在与奸邪的权臣人讨论消除权臣的权利,让权臣无法嚣张跋扈;君主对贤能之人以礼相待,确与身边的近侍权臣评论贤德的人的品行,这就是在和品行不良的人讨论美德。得有能力德才之人的意见要奸邪愚蠢的权臣去决定其品行,有利国家要奸诈之徒去评判,君主这哪能听到什么真话,推行什么好的策略。

智慧的人的计谋要由愚者来决断,贤德的人的德行要由品行不良的人来评定,那么贤智的人就感到耻辱,而君主的论断也就荒谬了。君主想要高风亮节的臣子,但高风亮节的人却不会用钱财去讨好他人,他们总是秉持节俭的操行来约束自身推行简洁的法令来治理地方,可是不去讨好君主身边的权臣,也就意味着这些品德好的人不会用财物贿赂去侍奉权臣,坚持自身的廉洁更不可能违反法制去处理事情,那么品德修养好的人和明智的人就不会侍奉君主身边的近侍权臣,也不会理睬私下的请托。

君主身边的近侍权臣,不具有伯夷那样高洁的品行,索求的东西得不到,贿赂的财物不上门。也就意味着权臣失去自己权利和利益,因此权臣就会想方设法的破坏他的政绩,去构陷污蔑歪曲他的言论,这么说来高风亮节的人能否建功立业取决于朝中权臣的言论。那么廉洁智慧之士和品德高尚臣子竭尽全力建立的功绩就会被埋没,而诽谤和诬陷他们的言论也就随之而起。能办事的才能和功绩被君主的身边近侍权臣所制约,高洁廉正的品行由诽谤和吹捧来裁决,那么修士和智者一类的官吏就要被斥退,而君主的明察就被阻塞了。权臣坚称用人不在乎他的能力,而是看他能不能威胁到自己意见,同流合污就能够得到任用,所以有才之人,不能建功立业,与权臣同腐败的人却把握着重要职位。

君主不凭功劳去决定人的才智和德行,不借助事实检验名实的符合来审定人的罪过,而听信君主身边近侍亲信的言词,那么没有才能的人就占据朝廷,而愚蠢污浊的官吏就会窃取职位。

国家的祸患,是权臣的权势太重;是君主对身边的近侍权臣过于亲信,这是君主执政的最大祸患。况且权臣犯有大罪,就等于君主有大的过失,权臣和君主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

君主想让国家向好的发展在于对有才能的人授予官职,权臣的利益在于没有才能,还可以被自己言辞粉饰论功行赏才能维护自己的派系体系;君主想让国家安定就要对有功劳军士授予爵禄,对臣子来说有功劳的赏赐是天经地义,权臣的利益在于没有功劳通过向自己贿赂财物也能取得富贵;君主想让国家法律公正严明,就要让公正执法之士发挥才能,权臣的利益是结党营私让权力可以为我所用。因此朝廷的执政体系崩溃,道德律法无法约束权臣党羽,而那些掌权的大臣就可以变的富可敌国。

君主的权利地位卑弱了而权臣的权势加重了。所以君主失去掌控国家的权势,权臣却夺得了国家实际掌控的权利,权臣党羽则会用朝廷诏令符节来发号施令。这就是权臣所以欺诈君主谋取私利的原因。”

郝洽郑重起身行礼道:“对于这些破坏国家律法破坏执政体系人,依他们的罪行应当被处死。”

郝洽继续道:“有远见有智慧的人不会跟随全程,因为他们知道权臣的结局必然凄惨,贤德开明品格美好正直的人,耻于与欺骗君主,破坏国家法律之辈为伍,一定不会追随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些权臣的门徒党羽,不是愚蠢而不知道祸患的人,明明知道法令有助于国家安定,但却依旧在破坏法律,就是一群自私自利,没有道德丧失品德恶劣的人,这种人又怎么能做到廉洁呢,就一定是污浊而不回避行奸作恶的人。权臣所结交的必然也都是一些愚蠢腐败而污浊的人,对上同他们一道欺骗君主,对下同他们一道谋取私利侵害百姓,互相勾结成一个团体,相互用一个腔调说话,迷惑君主败坏法制,以扰乱压榨掠夺百姓财务,使国家经济陷入危难,国防军士软弱,君主因国库无财烦忧,国家因国防虚弱受到屈辱,罪大恶极。

殿下,李唐回归,首要要让朝廷不能存在权臣,阻挠立法,破坏法律,权臣党羽体系的存在,君主身边近侍臣子必须要立法禁止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如果权臣形成滔天的势力,就算君主国家再完备的律法,那些看似制定官员政绩必有利国发展,富足百姓的考核依据,臣子提拔必有符合提拔的核准标准和功劳,军士功过赏罚必有事实可证,依律而赏,依法而罚,就会成为一本写在纸上文字。”

李隆基明白,一县权臣勾结比霍乱一县百姓;一州权臣勾结比霍乱一州百姓;一道权臣勾结比霍乱一道百姓;权臣若是控制中枢必将霍乱朝纲,法纪名存实亡,君非君,臣非臣,臣代君权。以目前来看,太子李宣情况危险。

李隆基心情十分沉重,郝洽说的很对,以自己现在的状况,只能是保护好自己,静待时机。

中国从来不缺铁骨铮铮的刚正不阿的忠于国家之人,尽管后世诸多人对古代文人印象不好,但也不应该以偏概全。纵观历史,依旧有许多文人铁骨铮铮,浩然正气的屹立在历史长河。譬如宋朝的范仲淹、辛弃疾!他们与生俱来的理念,依旧是为匡扶华夏为己任,将家国责任扛在肩上!虽说到每个时代都有一群伪君子存在,但依旧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抹杀了文人这一骨汉家人的脊梁!伪君子和正人君子,虽只有一字之隔,但决不能抹杀了那么少部分带着骨气的文人!

郝洽是属于后者,实际唐初的文人,诸多都属于后者,这是一个极其开明的时代,因为这群文人的存在,大唐才会被后世以盛唐著称!

郝洽是其中佼佼者,准确的说,他是士大夫,纯粹的士大夫这也是李世民耗尽千万办法,去博取和拉拢文人。因为只有这些文人们认同了他的皇位,他才能在大唐站住脚跟,才不至于被人抨击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篡位谋逆者!

这些纯粹的以天下为己任,食君之禄为国捐躯的士大夫义无反顾一腔正气,从不妥协;在被诛杀前,依旧豪迈的呐喊,为国为天下黎民,有何惧乎?结果很惨烈。

后人感慨其忠烈,却没想过这些文人在坚守和守护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节和忠诚!

因为有了这种气节,中国才能在夹缝中求生,在异族铁骑踏破华夏河山后,愤然崛起!

因为这种气节的存在,我们在面对异族残杀,才能奋起反抗!

国朝需要这些刚正的读书人!

国朝需要有骨气的文人,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国朝需要有气节的文人,如崖山背少帝跳海的陆秀夫!

华夏还需要一批批宁死不屈的猛士——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悲壮挽歌!

国朝需要这些人,需要这些人的气节,需要他们的大义,需要他们的不屈,需要他们的刚正!

纵然在浩荡的历史烟云中,五千年浩瀚长河中,历史上有太多太多令人无耻的文人武将,有让出燕云十六州的石敬瑭,有跪着迎接满清的士大夫。

可华夏的魅力不在于此,在夹缝中,在华夏五千里历史中,依旧有无数男人在站着,在反抗着!

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浩瀚的历史中不断成长、强大,不断让这个伟大的民族复兴!

郝洽是文人,他不刻板,但骨子里也有着文人那股子坚韧不拔的劲!或许这些言论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甚至连累亲人。

或许有人会问,值得吗?在他们眼中,值得!

郝洽很郑重给李隆基行礼:“君主执国担负万万黎民安康幸福,国防肩负天下百姓性命安危,君勤则臣不敢懈怠,君贤则臣不敢怠政,君正则臣行端,君严则臣无乱法,臣子勤政百姓安康,臣子端正律法公正,臣子不乱法百姓无怨,朝堂政通人和,律法严明公正,军士强悍则国威,这才是道家的遵天道的无为而治。”

李隆基拜别郝洽,看着路边百姓在田野的辛苦劳作,远处的高山,旁边的沁河因前些时候降雨,波涛汹涌,不自觉的吟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元朝张养浩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王传仲上前“殿下,为何做如此悲凉的诗词。”李隆基扬天长叹一声说道:“太宗皇帝当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这水现在是天下的万千黎民还是那些掌控朝堂的士族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