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河之会后,郭元振凭借洞悉人心的能力大放异彩。第一次成了唐庭的重臣,被外放凉州督军(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
之后五年(701年~706年),郭元振大搞土木工程,在南部边境硖口筑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北部沙漠中建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并以这两处镇军为支撑点,狂修堡寨、烽燧、屯兵点,将途径凉州的交通线全部控制在手中。同时,他还亲自勘测河流引水营田,使得凉州农田亩产飙升。此前,凉州地区的谷子每斛高达数千钱。而他力推屯田后,一匹细绢就可以换到数十斛粮,屯积的军粮可供数十年之用。
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民政,让唐军不断挤压吐蕃、突厥的控制区,拓地一千五百里,凉州再无抄掠之忧。
神龙二年(706年),郭元振改任左骁卫将军、检校安西大都护,来到了政治环境更为复杂的安西地区。当时,安西地区的西突厥有十姓部落,分为五弩失毕部﹐置五大俟斤﹔五咄陆部﹐置五大啜。其中,属于五咄陆部的突骑施乌质勒部快速崛起,渐渐呈现不受羁縻州管控的苗头,常纵兵掳掠周边部落,甚至阻隔道路,劫掠唐军补给。
当安西都护府遣使责问时,乌质勒表示愿意议和,但坚持要在自己属地会谈。郭元振得知后,只带了几十个骑兵,便奔赴乌质勒部落牙帐谈判。到达牙帐后,恰逢天降大雪,郭元振坚持不入大帐,就站在营门口和乌质勒开聊。郭元振倒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乌质勒可是年老体衰(郭元振也五十多了,算不得年轻)。被冻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可郭元振跟没看着一样,就站在雪地开喷。
老天也给力,大雪漫天,都快没膝盖了。把乌质勒冻得趴地上好几次,可爬起来一看,郭元振还擦着鼻涕,滔滔不绝的掰乎呢。等到会谈结束,当晚乌质勒就挂了。“公宣国威命,抗声与语,自朝至暮,雪深尺余,竟不移足,质勒频拜伏。语毕归帐,相去二十余里,质勒久立雪中,仓卒疾发,是夜暴卒。”
乌质勒的儿子娑葛可不干了,认定郭元振故意设计害死了老爸。点齐兵马赶来,要给乌质勒报仇。“汉使杀我君父,今须复雠。”郭元振的副手解琬吓坏了,劝他连夜逃走。
郭元振摇摇头说道:“我等深入寇庭,哪有可逃之地?再说了,我又不是故意的!”其实,郭元振大概率是故意的。他不过是想反客为主,拿到谈判的主导权。但估计,他也没想到,玩儿得有点大发了,把乌质勒部的首领给冻死了。
次日,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往王帐吊唁。途中,恰逢娑葛领着骑兵赶来。娑葛本以为郭元振早就跑了,没想到郭元振居然没走,还身穿素服来吊唁。娑葛顿时有点蒙圈,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郭元振见状,马上拿话堵住他的嘴,说道:“王子真是客气,得知我等前去吊唁,特意前来相迎。”等到郭元振走入王帐,吊唁赠礼非常隆重,在灵柩前抚棺恸哭,历数之前友情,并坚决要求留下协助料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诚意打动,折箭盟誓,心向大唐绝不背叛,并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作为安西军资。“公至其帐下,大哭流涕,因抚定其嗣,蕃人大喜。留数十日,助其葬事,娑葛献马三千匹,牛羊十余万,移居千里,西域无事,道路肃清。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余国。”
纵观郭元振一生,“洞悉人心、藏锋守拙”堪称其座右铭。
任职通泉县尉的二十年里,鱼龙混杂的江湖人物磨练了他的眼力,也让他深谙小人物的入世之道。等到他身居朝堂,料人心机、谨慎盘算,又成了他的为官之道。正是二者的结合,让郭元振坐镇边疆时,能“以文可武”、“以柔克刚”,每每步步为营,又处处占得先机。
这大概,就是孙子兵法所云,“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炉火不知添加几回,李祎说着郭元振的趣事,向李祎说出了自己的对军制的改革想法,设立把军机省和隶属三部,武备装备部、后勤保障部、军纪监察部。设立军镇,大唐设立十二大军镇,军镇负责辖区防卫,军令由将军下达,军符由监军发放。
边疆的将军的战功也会改变,每次军功,都是由队长和同级御林卫同时上报,每队、营、团、先核定集体功劳,策应友军、保护侧翼,弓弩、步槊等士卒抵御敌阵,远程杀伤,也算功勋,且集体军功重于个人,反而是因为抢功,而不顾友军,轻易离开队列者,严惩不贷!个人功劳,如斩将、夺旗、陷阵,这种的确个人作用为算,记录成册,公开发布并报军机省。
开设武举学堂是三年制,不止学习兵法、练兵、布阵、还分陆军、水军、工程兵、医疗兵、军械研制、军情探查科。
武举学堂就是合格毕业,授仁勇校尉,录事参军职位兼御林卫的职责,就是督促按照军典训练、宣讲军纪,审核功赏,审核物资,与士兵同吃同住共同战斗。御林卫其实相当于后世连队指导员。
李祎听着李隆基的想法,说:“这是太宗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动,不过这样改变了自古将军多出将门之后,这样朝堂必会形成反对。”
“为保官位可能会反对很多,但是为了保住性命,他们也不得不放弃这些官位,禁军以前多为长安附近的府兵,平常为民,战时为兵,但多年未曾征战,早已良莠不齐,老弱居多,还有名为府兵,实为某些人的私兵,这次整肃完毕,十月演武之后,将派往边疆各地进行轮换,以实战授功,军功晋爵。”李隆基笑道,“所以一些无能无胆之辈必会想办法退出禁军,放心,朕会照顾他们,设立勋军,就是功勋之后组成军队。”
李祎称赞道:“如此甚好,此策甚高。”看着比自己年青的圣上,李祎觉得圣上身边有高人,不过这不是自己可以窥探的,心中佩服。
李祎又提出自己的第二问:“殿下,为何一定设立武备屯营?”
李隆基沉默良久,说道:“这是在潞州时,朕发现府兵诸多问题,虽归朝廷调动,但平日训练和府兵管理都是归地方官员,可大唐地方官员都是二十八宗族子弟,说是府兵,其是就是地方私兵,府兵听调不听宣,卫府无召不得离开驻地。”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也就形成每次皇位变动只需控制京城,或者说只要掌控皇城太极宫就可以让皇位更替,都说忠君爱国,武后改国号为周时,天下反对者几人。”
李隆基说道:“自秦汉以来,朝廷选官,多是察举制和举荐制,东汉皇帝选官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虚谈则知以德义为贤,贡荐则必阀阅为前。形成了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成了门阀世族控制选官的一种政治特权,也标志着门阀世族制度的确立。九品中正制存续时间约四百年之久,对门阀世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这种选官制度成了门阀世族巩固地位、获得累世功勋的助力,却将寒门庶士遥遥阻挡在的仕途之外。门阀世族的特权,已经发展到囊括包括经济上、政治上、国家事务上、甚至社会生活上的一切领域,到了极度膨胀的状态。与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君弱臣强,门阀世族甚至比皇权力量更强大,而皇帝曾一度作为门阀世族的扶植的傀儡存在。这也就形成自汉之后,皇朝不过百年,门阀氏族却能存活千年。
自魏晋以来,门阀世族为了保持士族的“血统“、扩大本世族的影响力、维护贵族特权、维护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他们严格实行“内婚制“,也即“门第婚“,不与庶族通婚。杨坚之所以能建立隋朝,离不开三大世族的支持,这三大世族分别是当时的两大“郡姓“——关中世族、陆续进入关中的山东世族,以及南方的江南世族。后杨广逃离长安,前往扬州,曾经拥护过隋朝的关陇贵族转而拥戴了李渊,建立了唐朝。”
李祎在一旁想要开口,李隆基打断道:“不要拿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的理由说服,到太宗皇帝时期,就正式形成了以李唐皇室氏为核心,以关陇世族主体,联合其他门阀士族,并吸收少数庶族加入的唐代新门阀体系,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新格局。而各新旧大功勋世族则成了唐王朝的当之无愧的国家支柱,掌握着唐朝的中枢权力。”
这种思想对统治者的统治是不利的,,太宗皇帝、太祖李世民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把一些士族、包括部分庶族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为己所用。
“太宗和高宗多年来一直想打破“选士必论族姓阀阅““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高宗皇帝甚至颁布氏族不得通婚的法令,可是收效甚微,科举选拔学子却被各大门阀以婚姻招婿方式成为家人,朝中官员是为朝堂效力还是为门阀效力。”
李隆基看着一脸惊愕的李祎说道:“皇叔,你我皆是李唐子孙,太宗曾言: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君王需顺应民意,就是行天道,行天道就要诛妖邪,朕知此事前途艰险,即带其冠,必承其重,此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皇叔初心不该,与朕砥砺前行!”
信安王李祎是读书中有着家国情怀的正直人选,有些人读书是为追求名利和财富,有些人读书就是为了国家强盛和人民富足,所以说读书人的情怀总结起来就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为生民立命”,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通过修身致教,达到至高境界;“为往圣继绝学”,将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万世开太平”,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张载所传递的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可以解释为:为人类社会构建良好的精神价值观;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继承发扬先贤即将消失的学问,为后世太平开创基业。
李祎此时行稽首礼道:“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
“君者,磐也,民者,水也,磐圆则水圆。”
“君者,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陛下如山岳高峻岿然,如日月贞明普照,臣以圣上马首是瞻,还千万百姓太平安稳。”
这马屁拍的,真的是老母猪带凶罩,一套一套的。
李隆基认真考虑了下李祎的话,居然觉得这文绉绉的大一堆话,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在确定李隆基的权威。
李隆基接着道:“万骑这次也会进行调整,潞州这些年在靖安司表现优秀毕业学子,选一百名进入万骑。重甲万骑是李隆基能够登基的最重要保障,万骑将会拆分十二骑营,有十二名都尉任命指挥官,授从四品上忠勇将军名号,万骑将会佩带蟒纹配饰。”
“朕让皇叔任中书门平章事,吏部左侍郎,兵部先让郭明公主持。”李隆基的用人选官原则是凡事论迹不论心,嘴上说的再好听,不如仔细审阅其做事,官员行事就能反应其心志。
后世宋、明两朝的所谓儒学名仕,嘴上一套道德仁义,忠君爱国,君子不言利;行事一套金银财帛,美女田产,无利不起早。一心想把皇帝当猪养,圈禁在皇城内。这也是李隆基不愿意住皇城内,在兴庆宫随时方便便衣走访,对京城之内人间烟火,民间趣事,亲眼看看,亲耳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