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总书记的牵挂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2021年4月25日上午,天朗气清。静谧肃穆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迎来一位特殊的悼念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纪念园坐落在湘江战役脚山铺阻击战遗址上,包括纪念林区和纪念馆,多年来发掘收殓的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就安葬于纪念林区内。

10点25分,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的中巴车缓缓驶入纪念林区。

习近平总书记一行走下车来,与大家打过招呼,便拾级而上,来到凭吊广场。

广场前面,是一幅体现红军指战员浴血奋战场景的“红军魂”雕塑:主雕塑的红军战士眼神坚毅、目视前方。两侧,一个个红军战士或怒吼冲击,或奋力拼杀,英勇形象呼之欲出。

“红军魂”雕塑长80米,高7米,巨石琢就,形如长城。

习近平总书记瞻仰“红军魂”雕塑,静静肃立。

在雕塑背后的山坡上,安葬着80多位红军英烈,每一具烈士遗骸棺椁旁的石头上都镌刻着编号,都插着一面鲜艳的红旗。红旗迎着山风猎猎作响,仿佛那英雄气概还在这山间纵横激荡。

青山埋忠骨,花篮献英雄。

两名礼兵稳稳抬起花篮,缓步前行,将花篮摆放在雕塑前。花篮缎带上,“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庄重醒目。

习近平总书记缓步上前,细细整理花篮缎带,然后率领随行人员向红军烈士三鞠躬。

敬献花篮后,习近平总书记离开凭吊广场。上车前他驻足远眺,环顾巍巍群山,面露眷眷深情。

“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在湘江战役烈士血染的这片土地上,有着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10点40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纪念馆参观“血战湘江突重围”展陈,了解红军浴血奋战、突破湘江的革命历史。

走进纪念馆,“英雄史诗,不朽丰碑”8个大字映入眼帘,一幅红军奋勇突破湘江的主题浮雕扑面而来,红军战士们握拳振臂、持枪负重,前进在炮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浮桥上,奋勇突破湘江……

这要追溯到1934年10月,那个清风微凉的早晨。

旌旗猎猎,战马嘶鸣。根据1934年10月9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中央红军从苏区出发,匆匆渡过于都河,开始了震惊世界的长征。

2个野战纵队(第一野战纵队,又称第一纵队、军委第一纵队、军委纵队;第二野战纵队,又称第二纵队、军委第二纵队、中央纵队),5个军团(红军第一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第八军团、第九军团),8.6万多人。

蒋介石调集粤、湘、桂、中央军前堵后追,左右夹击,步步紧逼。红军将士或架浮桥,或摆渡,或涉水过河,一路过关斩将,短短40多天内突破国民党布下的三道封锁线,于11月25日陆续进入广西。

蒋介石在广西灌阳、全州、兴安的湘桂交界处精心部署了30万大军,发动铁桶合围,犹如一张血盆大口,企图在湘江东岸将中央红军一口吞噬。

这场惨烈的战斗,红军战士以巨大的牺牲,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伟大而悲壮的战争史诗。作为伟大长征中最悲壮的一幕,湘江战役一直铭刻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内心深处。

步入展厅,习近平总书记一边听讲解一边看展陈。

在“工农武装起义形势图”前,讲解员向总书记讲解形势图并介绍《井冈山会师》油画是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复制过来的。习近平总书记随即将目光转移到《反“围剿”胜利》油画前,并查看油画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看了馆藏的电报,并详细了解相关情况。随后,他将目光转到展柜里的红缨枪头、刺刀、手雷等文物,并询问手雷是怎样爆炸的。讲解员回答手雷是苏区兵工厂制造的,上面有镰刀锤子图样,手雷上有一个保险,触发后就会爆炸……

习近平总书记听得仔细看得认真:“红军长征路线图”、脚山铺阻击战模拟场景、油画《浴血湘江》……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吸引着他的目光。

在油画《陈树湘》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凝视良久。

油画上方写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画面中,陈树湘躺在担架上,腹部鲜血直流。为掩护红军主力渡江,这位“绝命后卫师”师长身负重伤、不幸被俘,苏醒后用手从腹部伤口处抠出肠子并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

“四道封锁线都在哪里”“湘江水有多深”“这场仗打下来牺牲多少红军”……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时询问相关情况,重温那段烽火岁月。

在“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四大渡口示意图”前,讲解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据罗荣桓同志回忆,他在渡江后回头一看,身后就只跟着一名十几岁扛着油印机的小红军战士。江面上漂满了红军战士的遗体,鲜血染红了湘江水。以至于在桂北现在仍然流传着一首民谣:“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当时真是危险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感慨,“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红军长征、对湘江战役的历史非常熟悉,他一边参观一边同大家分享交流。

离开纪念馆前,习近平总书记与纪念馆在场的工作人员进行亲切交谈。他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

“横扫千军如卷席。”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红军损失惨重,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为3万余人……

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湘江一役,中央红军浴血奋战伤痕累累,却意志如钢铁般浴火重生。

著名诗人冰雪芹在她的《满江红·血染湘江天地红》中曾这样深情地写道——

望断湘江,波涛响,寒风呜咽。

盈泪眼,仰空长叹,壮怀悲烈。

几万英魂江与血,数千将士生和别。

换青山,明志断肠时,心如雪。

浪花泣,云水阔。

漂泊恨,何时没。

映山红染遍,接魂安歇。

怎道长征来去路,犹言信仰情何灭。

放眼望,血泪祭江河,吟歌阕。

在桂北大地,一石一山皆丰碑,一草一木是忠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红军史上的这一悲壮战役:

2014年10月31日,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6000名闽西子弟湘江一战几乎全师牺牲的壮烈故事,在座同志无不为之动容。

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红军长征途中“惨烈的湘江战役就发生在广西境内”。

2019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讲到一段往事:一位老红军带领团里的闽西子弟,血战湘江,很多战友都牺牲了。这位老红军说,死后要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湘江战役,提到“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红军师长陈树湘。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

英雄,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情之所牵。

从江西于都河畔到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从巍峨大别山的鄂豫皖苏区到吉林的四平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缅怀先烈、致敬英雄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这是来自人民领袖、红军后代对不朽英魂的深沉告慰和深情回望!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他说过,自己也是红军后代,对红军怀着深厚的敬重之情。

2018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湘江战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和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做好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

12月3日至5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专程到广西调研湘江战役红军遗址遗存保护利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党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接踵而至……

从高度评价湘江战役,到讲述湘江战役中牺牲先烈的故事,再到明确要求做好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如此关注湘江战役?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他表示:“我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目的是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

理想信念,那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航标!

鏖战、抢渡、牺牲。刺骨的江水、疯狂的轰炸、四面八方涌来的敌人……正是理想信念的支撑,红军战士在血与火的炼狱中杀出一条血路,杀出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道路,为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作为长征途中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湘江战役正是理想信念强大力量的集中体现。

从湘江战役放眼长征全程,经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唯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让革命人永远保持生机与火热,让革命的精神永放光芒。

道路决定命运。湘江一战被证明,正确的路线与方向在任何时候都无比重要,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湘江战役惨痛代价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价值。中国革命走向新的伟大转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八桂儿女的守护。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批示,把湘江战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和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要工程,从政治高度回应人民期盼。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4次召开常委会会议,有关领导到湘江战役发生地调研,研究部署和推动有关工作落细落实,全力推进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和红军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

党中央亲切关怀,中宣部具体指导,广西拿出实干精神。

2018年底,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决定,迅速成立自治区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有关工作的落实。

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为组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治区政府、广西军区领导为副组长。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便是冲刺。

综合协调组、收殓保护组、规划建设组、宣传教育组、桂林工作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财政厅等近20个部门和单位同频共振。

2019年6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宣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上报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保护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中央和相关部委在人才、技术、资金、审批、政策上给予广西鼎力支持。

“简朴节约、庄重严肃,不大兴土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总体规划》共安排项目68个,包括:新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含纪念馆、纪念林),迁建灌阳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新设陈列布展和改造提升纪念馆展陈项目;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墓及陵园修缮保护项目25个;基础设施配套项目23个;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修缮保护项目15个。

这是充盈着激情奋战的日子。

通宵达旦,焚膏继晷。

方案论证、任务分工、督促检查。

时间表、路线图……项目建设、遗骸收殓、纪念馆展陈,所有的工作齐头并进,全力以赴,向前向前。

“白加黑”“雨加晴”“5+2”……2019年6月至8月,建设期与桂林的汛期正面交锋,酷暑与暴雨交替来袭,桂林连续强降雨,项目工地遭遇50年一遇的洪水,河水猛涨,山洪暴发……

8月25日,68个纪念设施建设保护项目如期完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一园两馆”在国庆前夕面向社会各界开放。

与此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桂林全州、兴安、灌阳三县对当年就地掩埋的红军遗骸进行搜寻发掘、鉴定认证、标记保护,发掘收殓的遗骸安葬在14个遗址遗存散葬点、26处红军墓。

山为陵、树为魂、石为碑。正如诗人屈原在《九歌·国殇》中所吟唱的:“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红军血染湘江水,将士马革裹尸还,英烈们的遗骸再次融入大地,化作山脉……

缅怀先辈伟绩,慰藉先烈英灵。位于广西全州、灌阳、兴安的湘江战役“三园三馆”对外免费开放,截至2021年7月底,累计接待参观者5.1万批次、820多万人次。

嘱托重如山,践诺须躬行。

湘江战役硝烟散尽,但它激荡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仍跨越时空、生生不息。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风险、挑战仍然存在,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新的长征路上,还会有一场场“湘江战役”,一道道“封锁线”。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八桂儿女在学史增信中释放红色力量,以果敢坚毅的步伐迈向下一个百年目标。

湘江悠悠,缓缓静流。

新的长征路上,离不开革命英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湘江战役“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英雄壮歌在湘江两岸久久传唱,历久弥新。

大地在和声。

湘江在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