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宋奇的礼物

曹操一副想通了的样子,对宋奇小声道:“兄长请想,陛下最忌讳的是什么?

是朋党!

此前恩公刚刚为皇后在朝堂上犯颜直谏,你我转头就前来登门拜访,此事若传到陛下耳朵里,陛下会怎么想?

岂不坐实了我等与恩公一党?”

宋奇听了这话,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是啊,你我到郞署来拜访,的确是孟浪了。

幸亏恩公机智警惕,当众将我等拒之门外,未曾给好脸色。

看来你我见识,距离恩公,还差很远呐。”

一门之隔的李恒,听这俩铁憨憨疯狂脑补,不由单手扶额。

老子只是单纯不想见你俩而已!

哪是什么警惕谨慎?

紧接着,就听门前一阵窸窸窣窣,从门缝里塞进来一张发黄的纸。

“叮铃”一声,又塞进来一把铜钥匙。

只听曹操在外面打个哈哈笑道:“哎呀,今天天气可真好,就是有点小雨。

既然李郎不想见咱们,那就回去吧。”

“是啊,”宋奇的声音道:“看来李郎是不愿与咱们接触,以后再也不来了。”

李恒捡起地下的纸张,上书“宅契”两个大字。

底下详细记载了宅子位置,位于开阳门内长寿巷,占地二亩三分。

开阳门是城东南门,出门便是辟庸和太学,算是这个时代的大学城。

宋家出手可真大方,一送就是京城占地将近两千平的大宅子。

若在后世,京城一套四合院,都能赶上一家上市公司了。

这套宅子想来也是价值不菲,唯一缺点就是所处巷子不怎么吉利,长寿巷。

李恒现在跟任何长寿的东西都有仇。

受贿?问斩?

李恒突然脑中一亮。

可随即想到,现在可是传说中的东汉末年。

连皇帝都在卖官捞钱,满朝上下谁不贪?

挣钱嘛,不寒碜。

想通过捞钱问斩,太难了。

还是直接喷皇帝靠谱些。

李恒从门缝中看曹操和宋奇离去。

他也拉开门,安步当车走出郎官署。

此时他已经想到了当今天子的新痛点。

只要做成此事,必死无疑。

他顺着开阳门北大路一路前行。

周边衣着光鲜的京城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这雒阳城南北长汉九里,东西宽汉六里,所以后世称之为“九六城”。

城内面积约九平方公里,还不及长安城的三分之一。

李恒没有马车,腿儿着走了半个多时辰,方才来到了开阳门外。

眼前出现了四十六块石碑,一丈高,宽四尺,像带甲武士一样,整整齐齐伫立在太学门口。

那便是大名鼎鼎的熹平石经了。

那上面刻的,便是议郎蔡邕亲自校正后的《尚书》、《鲁诗》、《仪礼》、《春秋》等经典,并由蔡邕亲手书写,找匠人石刻。

前来观摩石经的全国文人士子络绎不绝。

而且这里又是太学所在地,所以文人荟萃,川流不息。

只不过如今所有人脸上都带着忧虑。

大家要么低头疾走,要么看着石碑默不作声。

几日之前,天子召见蔡邕、杨赐,询问为何近年来天灾异象频发。

蔡杨二人毫不犹豫进言,这都是因为天子对内宠信宦官,对外打压士人,以至于“上下并怨,喧哗盈路”之故。

天子闻听勃然大怒,要治二人之罪。

只是杨赐做过天子老师,其子杨彪还是现任京兆尹,手握实权,不便惩处。

于是天子把所有怒火全都发泄到蔡邕身上,判其全族流放朔方郡。

朔方属于并州,乃是边郡之一,与南匈奴所占据的草原接壤。

随着大汉国力日衰,原来归附于大汉王朝的匈奴部落,又开始蠢蠢欲动。

朔方郡变成了大汉最危险的地方之一。

蔡邕作为一个文人,带领家眷到了朔方,还有活路?

有几位跟蔡邕交好的官员上书求情,被天子一通严斥。

并且天子严令,谁若再为蔡邕求情,斩立决!

于是朝野上下没人敢于再为蔡邕发声。

彼之蜜糖我之毒药。

这对李恒来说,岂不是一个完美的切入点?

斩立决,谁怕谁?

就怕刀不够锋利。

他来到太学门口,想把动静闹得大一些,以便上达天听。

毕竟蔡邕在文人士子心中地位非常之高,只要看过熹平石经,谁不感念蔡邕的功劳?

这太学又号称士族的黄埔军校,在这里声援蔡邕,更容易引起共鸣,也能造出更大的声势。

“兄台,”李恒在一块刻有《尚书》的石经跟前,拉住一位二十来岁的学子。

那学子头戴远游冠,身着儒生服,双耳垂肩,双手甚长,应当是一位外地观摩石经的学子。

他旁边还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同伴。

“看到这石经,做何感想?”李恒问道。

“你说《尚书》么?”

那儒生看李恒举止气度,应当也是一位儒者,所以丝毫没有戒心:“幸亏蔡议郎能校勘原文,并刻石经供天下士子拜读。

否则我等都不知这儒家经典原文原意。”

李恒叹口气道:“常言道,喝水不忘挖井人,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蔡议郎忠言劝谏,却被天子流放朔方。

满朝上下,竟无人再为蔡议郎发声求情。

想那朔方是何等苦寒之地,又有匈奴人随时入侵。

蔡议郎流放到那里,岂非跟杀他没什么两样?”

“那是,”旁边那位儒生声音很大,自带扩音器效果,朗声道:“听说蔡议郎是因为劝谏天子,远离宦官,多任用士人,方才遭到贬斥。

蔡议郎实为我等进言,方才身遭横祸。

我等岂能坐视不管?”

李恒看着眼前这位大音声的儒生,心中暗挑大拇指,知道举一反三,你很有前途。

而且嗓门也大。

这几句话,瞬间引来旁边观摩石经几十个学子靠拢过来。

蔡邕在文士心中有崇高的地位,蔡氏一族遭到流放,所有文士心中都感到不平。

只不过他们人微言轻,无法左右朝政,想要替蔡邕求情也没用。

“豺狼当道,长歌当哭。”李恒大声道:“我乃郎官李恒。

诸位敢不敢随我,在这熹平石经前,为蔡议郎痛哭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