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孟頫(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 雒三桂
- 1446字
- 2023-08-04 15:09:54
导读
赵孟(1254—1322)是我国元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人物。
赵孟的青少年时代,正值南宋王朝逐步衰败、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历史转换时期。王朝更迭与历史嬗变,使皇族出身的赵孟徘徊彷徨,在暂时看不到前途的形势下刻苦读书、努力研习书画,积累了丰厚的文化与艺术基础。在风景如画的江南,年轻的赵孟度过了一段自由轻松的时光,与朋友诗酒流连,写字作画,品鉴古玩,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世界而不能自拔,直到三十三岁正式出仕。
赵孟出仕元朝并非完全自愿。南宋灭亡后,虽然赵宋皇室子孙没有遭到残酷的政治迫害,但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朝,政治权力掌握在蒙古人与色目人手中,汉族士人受到了一定的压制,社会地位低下。除了极少数精英,大多数汉族士人不得不隐遁山野,郁闷终生。与他们相比,赵孟是幸运的。他是赵宋皇室子孙,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被视为江南汉族士人的代表人物。当元朝意图稳定江南,稳固统治的时候,像赵孟这样的人就成了主要的拉拢对象。
因此,赵孟出仕元朝,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现实的政治压力,也有不甘心终老林泉而欲兼济天下的渴望。同时,赵孟还要顶着江南士人对其身事异族、背弃祖宗的厌弃与批评,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可想而知。
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和社会治理最为混乱的朝代。元世祖忽必烈和后来的元武宗、元仁宗等对赵孟及其他江南士人的重视,并非出于对其才华的真正欣赏,而是让他们点缀朝廷,平息江南汉族的反抗与挣扎。因此,从一开始,他们就被安排在清闲的位置上,无法影响朝局。进入朝廷任职后,赵孟受到蒙古贵族与其他势力的各种猜忌与排斥,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只能徘徊挣扎于大都和江南之间,一边应对着朝堂的倾轧,一边向往着山林的自由。在这种矛盾痛苦之中,赵孟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虽然出仕的痛苦与失意使赵孟备受折磨,但也给了他研习书画的宝贵机会。大一统之后的大都,也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书画集散地,使赵孟有机会见到更多经典的历代书画作品。因此,赵孟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写经、书碑和鉴赏书画上,交游日广,见解愈深。最终,赵孟将其过人的天赋、勤奋与深厚的文化修养融为一体,博采众长,熔铸古今,成为开一代新风的艺术大师,其影响至今不衰。
在艺术上,赵孟是晋唐艺术的坚定继承者与倡导者。特殊的社会地位与出众的个人才华,使他成了元代书画领域的旗帜,领风气之先的开拓者。在书法上,赵孟直入晋唐,努力追摹王羲之、王献之以及李邕诸家,篆、隶、楷、行、草书皆笔法精妙,风神秀逸。尤其是行书和楷书,挥毫落墨,灵动潇洒,动辄万言,首尾连贯,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如天女散花,无所不适,一改宋代以来长书札而短碑版、长行草而短隶楷的局面,形成独特的“松雪体”,左右了元代百年书风,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元代,赵孟的书法不仅举国喜爱,连日本、印度僧人也竞相访求,视若珍宝。书坊刻工,更以“松雪体”雕版付梓,使赵体书法流布天下,成一代伟观。
在绘画上,赵孟更是才华横溢,人物鸟兽、山水楼阁、花卉竹石等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深刻领悟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涵,提出作画贵有“古意”,以书法入画,以“云山为师”,遍临晋、唐、宋名家名迹,一扫南宋画院沉闷、刻板的风气,融百家为一体,笔墨鲜活生动,气韵清雅高贵,成为中国绘画的杰出典范,奠定了元代文人绘画的基础,并影响明、清两代,将中国传统绘画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赵孟多才多艺,除了精通书画外,他还好音乐,通经学,精篆刻,诗文歌赋也远过常人,是数百年一见的艺术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