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班人,一群人
一个人
如果有人问我,从教20多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我想用两个字概括——热爱。教了这么多年,我发现最大的收获,不是被表彰,不是上优质课获奖,也不是发表文章,而是,经历了教育工作的种种艰辛,感受到了许多无奈,我却依然还深爱着这份职业。
不能说自己有多优秀,但我非常自信,我是一名幸福感超燃的老师。回顾做老师的每一个日子,我既觉得是一种成长,又觉得是一种享受。
2003年,是国家实施“课改”之年,我正好选调进入县城教书,学校让我从一年级带一个班。这个班,我从一年级带到小学毕业,整整6年,学生人数从50人增到78人。毕业前,我问孩子们: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么样的?我到现在还记得他们写在黑板上的答案:有爱心、公正、知识渊博、上课风趣、爱学习、时尚等。他们最后说,总之,就是像你这样的老师。
这是我陪伴他们6年后,他们给予我的最高评价。当然,这是孩子们的片面之词,因为在他们眼里,我偶尔穿身运动服,都是时尚、漂亮的。但是仔细一想,他们的评价标准又是非常中肯的。心里有爱,你才能善待你教学生涯中遇上的每一个学生;做事公正,你才能微笑着面对后面的那30%的学生,愿意蹲下身子倾听;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你才能让孩子无限崇拜,从而朝着你指引的方向不断努力……
那些年,因为“课改”,每个学期我都坚持上公开课,从《拼音复习》《我是什么》《掌声》《渔歌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到《生命生命》《孔子拜师》《伯牙绝弦》等。那些日子,我真的是咬牙坚持。有时抱着娃修改课件,有时拔下针头就上了讲台。上着上着,我的录像课、优质课、说课就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一等奖;我也坚持和学生一起阅读、写作。在农村教书的时候,我订阅大量书籍刊物,坚持阅读。接受“课改”任务后,我逼着自己写下水作文,写生活点滴。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觉,看到一些事或读到某段文字,很有感触,觉得有话要说,但是又不想立即写下来,可能推到明天,推到以后,推着推着就无话可说了。所以我逼着自己写。我在写的同时,也坚持给孩子们办班报,汇编作文集。到现在,我的电脑里还存留着部分当年为孩子们编写的报纸。2007年我开始正式创作,到现在为止,发表过上百篇文章,为各种刊物撰写稿件;参与编写市级、县级地方教材,多篇小说、散文入选《新世纪江西女作家作品选》《名作欣赏》《梦想花开》等。
但是,孩子们不知道,这个梅芳老师,其实也有很多缺点,也犯过一些错。那天,我和他们分享了一个故事。内容大概是一个学生丢了一支钢笔,全班同学都怀疑一个曾经有小偷小摸行为的男孩,包括我。但这个男孩坚持诚信,最终得到了全班人的尊敬。(见《都说他是小偷》)
故事讲完后,孩子们追问结果。我告诉他们,后来这孩子依然成绩差,但从此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信任。现在,他在乡下开了一个打铁铺,因为诚实可靠,生意还不错。
于是,有孩子又跑上黑板,在好老师标准后面又加了一条:有错就改。是的,老师不是神,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不完美反而更真实。
后来,我常告诫自己,切不可用成绩来衡量孩子。老师是孩子们的风向标,我们的言行,将决定其他人对孩子的判断,甚至影响他一生。如果他很糟糕,我们说他是坏孩子,那他一定就成了真的坏孩子;如果我们坚持说他好,那么,他很可能就成了好孩子。
一个班
我当了20年班主任,带了很多班。在这期间,我开了自己的博客、美篇,后来建立了微信公众号。我写的大量文字都是有关游记,有关我的班级,有关我和孩子们的阅读与写作。很多不知名的读者留言:做你的学生,很幸福。其实,做孩子们的老师,我才是真的幸福。
一直觉得,没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教育经历是不完整的。而做一个好的班主任,需要用心做好这几点:
构建班级文化 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校园文化,而一个班级,也要有自己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点,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的张力所在。因此,接手一个班,我们一定要先思考:我要带着这个班打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给教室贴几幅画,出几期黑板报,这些只是表面,真正的班级文化是需要去感知内涵,需要班主任引领全班孩子点点滴滴去沉淀。
那么,如何确定班级文化特色?首先,我们要有前置性准备,对班上孩子的爱好进行全面了解,看看孩子都喜欢什么;然后结合自己的特长,或者自己的兴趣所在,去构思打造独特的班级文化。班上的孩子大多喜欢踢足球,可以打造足球文化,喜欢诵读,可以打造诵读文化;还可以剪纸、练书法、讲故事等。我的兴趣爱好是阅读和写作。每每接手一个班,我必会带领全班孩子进行阅读。带着孩子与新书见面,画书腰、做书签、开思享会,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其实,构建班级文化也是师生共成长的过程。我在付出的同时,也成长了。我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写作,也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阅读与写作比赛,曾经获得过全国二等奖。因此,在2018年的冬天,我受全国“百班千人”组委会的邀请,在CCtalk(实时互动教育平台)上,面对全国的孩子们讲了一堂阅读指导分享课。
带着学生一起阅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每阅读一本书,最少历经几个月的时间。老师要先研读、策划方案、设计阅读单,然后上阅读指导课,挤出教学时间一起共读。共读后,我要跟着学生一起写作,利用晚上修改学生的习作并上传微信公众号。这个很耗时间,有时一个星期的晚上都不能好好休息。我还自费给孩子付稿费,当然,非常便宜,一元一篇。
这些苦和累,因为喜欢,也就成了一种享受。有学生这样评价我:
写吾师——易浩洲至梅芳老师
她善文笔,终日散发,常游其四海,留其佳作。其性情和善,言语幽默,有惊人之能力——三四节课便可讲完一单元!此神功甚少人有。
此师有外号“母老虎”“女神”之称,也为一班之首。语数英三分天下,钟、潘、袁一统江湖。
在此班,得此师教诲,乃吾之大幸!善哉!
我喜欢周末到处走走,也喜欢写写游记心得,有时候也会和学生分享;我要挤出时间带着学生进行整本阅读,所以常进行群文教学。于是,在他眼里我就成了“常游其四海,留其佳作”,甚至有了“神功”——三四节课讲完一个单元。
世界上再简单的事情,若要做好,也要做到坚持二字。我坚持阅读,时间一长就能发现班级管理越来越顺手,在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时,也潜移默化改变了不少孩子。《阅读改变大胖》,就是我要分享的另一个故事。从初识大胖,到再遇大胖,再到大胖通过阅读每天都在进步,证明了阅读与写作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大胖只是其中的一个。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我对他倾注多觉得我偏心,反而齐心协力去帮助他、影响他。在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可见阅读的力量是温暖的、多彩的,是不可估量的。
大胖毕业时,给了我一个深深的鞠躬和一个大大的拥抱。他说谢谢我没有把他放弃。他这一句话,瞬间就让我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幸福感。
我想,这就是我们所有老师的共同点——容易满足,容易感动。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一定要用成绩证明吗?老局长李谟清告诉过我们,成功不需要惊天动地,学生品行好会感恩了,就是成功,老师被学生惦记着,就是成功。
写信架起连心桥 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凡是不能被孩子理解的话语,哪怕再正确,都是废话。我深以为然。我们都做过学生,学生很不喜欢老师唠叨。但是班主任能不唠叨吗?能不婆婆嘴吗?因为我们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强调呀!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我约定每月给孩子们写封信,每个月我会对班级情况作个小结,总结这个月的活动,点评班级出现的情况,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我把信发公众号,以便所有家长和孩子阅读。我坚持了很多年,我觉得这个方法效果很好。一是让家长也能了解班级情况,二是及时提醒学生该注意哪些方面,三是记录班级点滴。自从写信后,班级管理变得很轻松,家长极少单独来问情况,因为信里都交代了。孩子们也期盼着老师写信,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被表扬,下个月要做些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说,真羡慕你会写,写起信来信手拈来。但我想说,写信,真的与写作水平无关,它只是关乎一个班主任的情怀。你就当成每月总结,写的过程其实也是思考的过程,这个月我做了什么,出现了什么情况,下一步我要注意什么。回到宜阳后,我当了两年班主任,我坚持写到学生毕业,写了20封。这几万字,给我和那些孩子留下了永远的回忆,也让我和家长、学生在写和看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创新德育活动 我喜欢折腾,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依然如故。
养成习惯,最重要的阵地在德育,而德育的最好载体就是活动。我积极主动带领全班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也会根据班级情况开展创意性活动。
以前在农村教书时,我带着学生种菜、种花草,观察生长;后来进了县城,节假日、暑假带着学生走进消防队,开展吹泡泡、寻宝活动,我的“一百元怎么花”德育体验活动,曾经上过央视的财经报道。
2008年,我在五年级任教,当时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为了让孩子更多地了解西部,我利用自己在“红袖添香”当版主的便利,发了一个帖,想和西部某个学校手拉手。后来一个网警给我留言,推荐我和新疆伊犁察布尔县爱新里舍镇的一所海军希望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当时我带着69个孩子同新疆37个孩子开展帮扶活动:写信,送学习用品。这个活动后来被新疆伊犁电视台和新余报社、分宜电视台相继报道。我写了篇《遥远不再是遥远》的文章发表在《光华时报》《新余日报》上。那次活动后,班集体凝聚力空前增强,任何活动学生都自主参与,艺术节、运动会,班集体荣誉拿到手软。对于我的那些孩子来说,这个活动刻骨铭心。现在,这帮孩子有的留学德国,有的在浙大读博士,还有的当了司机、理发师。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谈起这个事情就津津乐道。我想,这就是创新德育活动的魅力,通过活动载体,让德育润物无声。
唯有热爱方能抵过岁月漫长。一晃20多年过去,发生的一切好像就在昨天。我喜欢教书,喜欢和孩子打交道,一见杨过误终生,我是一上讲台付终生。
一群人
有次省教研室徐承芸老师在翰林学校给所有的语文老师做讲座,她说自己就想做一个好老师,不想当领导。后来她的校长做工作,说:你做老师,只是一个班的孩子受益,你做副校长,可以带着所有老师进步,让许多班级的孩子受益。
我觉得她说出了我的心声。由于学校的需要,我在教学的同时,也陆续担任了电教处主任、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由于工作的烦琐,我一度停止了写信,甚至没有时间打理公众号,没有写文章。
我有了更重要的工作,不仅想让自己做个快乐的班主任,还想让所有的班主任都能做个幸福的教育人。
这几年,在学校坚实的后盾下,在晏校、罗校、万校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带着一群人,一直在努力行走。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探讨,一起反思,一起成长。
阅读是吸收,是学习,写作就是思考和内化。带班也好,带团队也好,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一个班、一群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和写作。所以,班主任们坚持每天阅读德育书籍,每月定期公布每个人的阅读次数,同时推荐一本好书;每学期分年级共读一本德育书籍;我们收集年轻老师们班级管理的困惑,利用晚上时间,不定期组织班主任在群里讨论;每年的寒暑假班主任们必须读一本好书,并写一篇阅读心得。我们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年级组长进行评稿修稿,将优秀文章在公众号推出分享;我们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一起编写了校本教材《宜阳娃养成手册》;榜样是最好的力量,我们充分利用党员的先锋作用,让党员班主任上主题班会示范课。
既然是一群人,就一定要发挥团队的力量,要抱团前进。每当有比赛时,我们都要整合团队资源,让团队共同进步。我们的党员班主任张明老师参加江西省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得全省一等奖。但是我们收获的远不止这个奖。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从选择案例、撰写方案、做课件,到情景模拟、练习答辩,经历了一次次修改、否定。党员老师张燕、郭旎洁等都献计献策,发挥集体的智慧;到沁园初选时,所有的班主任都去观看学习,晋级市级、省级比赛时,一直有团队跟随。
仅仅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技能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改变家长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才有了我们的家长德育课堂。我们前期进行调研,针对家长们最为迫切关注的问题,组织班主任团队利用晚上时间,深入社区,为家长们答疑解惑,为亲子关系支着。今年的疫情期间,我们共开设了10期线上的德育家长课堂。
生活需要仪式感,哪怕再苦再累的工作,我们也都需要仪式感。因此,我们拥有了自己的节日——宜阳学校班主任节。每年的5月20日,在谐音“我爱你”的日子里,孩子们、家长、同事都大胆表达对班主任最真挚的祝福。今年的5月20日,我们给班主任们播放了事先悄悄录制的家长和学生祝福视频,所有班主任的眼眶湿润了。孩子、家长的一句肯定,就让班主任们忘记了一年的艰辛劳累。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做最好的自己,做喜欢的事情,这是人生莫大的幸福。我很高兴,我是一个教育者,一个快乐的班主任,一个喜欢阅读和写作的老师,一个喜欢和大家共同进步的老师。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
一个人,一个班,一群人!让我们一起出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