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肖林盛先生的《竹影泉声》,想写点文字,如何写才适合他的作品?思索最终以“有人说祠堂是村落的明眸,它端详着族人的日常生活,关注着宗族的繁衍发展,审视着族人的言行举止。我认为祠堂是古木的年轮,它铭刻着族人忠孝之道,引导着族人追本溯源,启迪着族人开拓创新”这段作者的话荡漾开来。
他以理性审美、道德取值、大情怀为文章立品,用诗词古韵、归田居的恬淡为文品立性,将浪漫与现实紧紧联系让诗文有肉有魂,夹杂一些俚语俗话,又使得诗文接地气。
正因为肖先生的理性审美,他笔下的山水、村庄都是风光胜景。用心瞄准,夺美于心,而行于诗文,这是“田园诗派”审美基因的传承。于是在他的散文、诗词中没有任何审丑之笔,完全是以美传美,以善传美,以德范美。肖先生集散文、诗词、歌赋、楹联于一炉,但不管哪种文体,这种理性的审美成了他的取向,共同铸就了他作品的品质。同时他不是表达小情感、小情趣,他的作品没有丝毫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矫揉造作之态,他是大情怀。正如散文《培根铸魂》中写道:“文学艺术界的每个分子,在‘狮子城墙,文坛汉帜开新眼;东洋池柳,艺苑锣声入远天’的百花齐放中,培根铸魂尤为重要,只有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做学问,努力挖掘地方特色的文化底蕴,方有创作的源头活水。”情怀远,格局大,格局一大就有了多维空间,只有能驰骋多维空间的思维,才能撰写出“当世知音,楹联荡漾归千界;即时海量,国粹飘然入万家”这样气度不凡的楹联。
肖先生一直在古诗词这块园地上耕耘,挖出的是诗根词韵,长出归田居恬淡之美。他的诗、词、联自然就是这个根脉的新花,就是散文抒写也一样有这个特性,短句有赋一般的凝练,排句有律诗一样的简洁,如《生如夏花》中的“行者似风,飘缕如云,暮春与初夏就这样不经意地转换。祥云蓝天,阳光如洒,赏夏花烂漫,感年轮飞转。立足山岗,放眼眺望,映入眼帘是满山遍野的繁花似锦”。有的散文开头干脆以诗入境,如老屋主厅的对联,让读者触目感染诗意古韵。就如《诗联话闽侯》,以“三千茉莉韵无限,一地商机价几城”“井下村摇浪漫枝,且游且乐;知青点破燃烧史,宜忆宜思”等等,有如章回体小说,以诗当概述。再如《枫叶映红象运村》每一段绝句冠之,别开生面。他以“山村篱落野花香,溪路萦纡带夕阳。夹岸莺啼枫树里,隔帘人语峭峰乡”之诗句带出村情。又以“冬来崩石岭,宾至入松篁。地僻孤人迹,天空有鹤翔”写出通往象运村的古道,且每段诗引诗回,起承转合,如绝句一样严谨。以这样的心性写作,就让作品溢满古诗词的韵味和传统诗文之美。同时肖先生的诗意秉承“归田园诗派”的基因,他抒写的村庄就是一处处的世外桃源。
想象是浪漫主义写作的翅膀,又是现实主义写作的桥梁。肖先生有丰富的阅历,把他与大家共有的学生生活拎出,他还当过兵,做过老师,干过机关工作,等等。大多数的作者,一旦阅历丰富,写作便成了阅历的记录员,然而肖先生没有这样,他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正因为他的想象力强,作品永葆生机。例如他的散文《紫云深处》这样写道:“天,拎着村庄;村,踩着云端。”诗歌《挂在云端的故乡》这样抒写:“挂在云端的故乡/凡夫与神仙分不出差异/战神般的宗祠对联/把守着长寿之乡的芯片密码。”想从这样的文字去琢磨作者的年岁,仿佛有点难,因为想象丰富而准确,作品生机勃勃,没有一点腐酸味。肖先生的想象且有浪漫主义的大境大美,例如楹联“云海为宣,展卷长思桑梓愿;鹫峰做笔,挥毫细语故人情”。他,心中藏丘壑,文境势磅礴。
肖先生从乡村出发,走出乡村又回到乡村,在这样的情愫里,他比起一直在家乡的人多了一份包容,比起远离他乡的人又多了一份理解。两份情感的交集便有了一种使命感。正如他的诗歌《年检》中写道:
家不仅仅是/旅程中的风雨衣/更是一条催促奋蹄的鞭子/让你拼搏拉车、犁地/年检亲情/重在架构三阳开泰的胜景。
家不仅仅是/生活里的糖蜜罐/更是一盏指点迷途的航标灯/让你调整航向,追逐梦想/年检亲情/意在编织五星出东方的护臂。
家不仅仅是/天伦之乐的黏合剂/更是一辆日夜兼程的私家车/载你追日逐星/年检亲情/旨在查阅各部零件是否融会贯通。
《竹影泉声》虽容文、诗、词、联一体,但文脉一气,审美统一,感情基调不变,是用情怀坚守的一部逻辑性极强的作品集。值得细品慢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禾源
202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