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牛爷爷等你们等的好苦

二月的威海,呼呼的西北风刮上来,真是好冷,由十几艘海船组成的一支船队趁着月色缓缓靠近了威海东山堡。

一艘艘小艇被放了下来,装满人后用极快的速度冲向了海滩。

上岸后,为首之人右手一挥,后面乌黑一片齐齐向东山堡的护堡墙靠了过去,随着几个黑衣人娴熟的扔出抓钩,一个个的都爬了上来,不知道堡内的人是否睡的太沉,竟然没有人发现。

为首之人大喜,不由喊了句“呦西!”借着微弱的灯光,可不就是渡边那伙倭寇?

“悄悄的,跟着中田君去酒坊,记住,统统的带走!其他人跟我来!”在他的安排下,大队人马齐齐向护堡队所在军营杀来。

刚摸了进去,突然火光四起。

“八嘎,中计!”哪怕再蠢的人,面对刚才还静悄悄现在忽然火光四起的场面,都明白中埋伏了。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知道中埋伏了,往往撤退也要被人家掩杀,基本都是惨败身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管他埋伏不埋伏,直接拼了?

我刚开始也并不明白,后来求教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战士(现在已经离世,每一位为国征战的老兵都是英雄),他告诉我:人如果有退路的时候,基本都会想着跑,何况是被突出起来的变故惊吓到,所以古时候一直有“围三必阙”,避免敌人做困兽之斗的说法。

现在这个场景,就是前面都是火把加涌出来的军队,后方有刚刚摸上来的堡墙,最关键还有停靠着的海船,可以逃命的海船,渡边会怎么选?这不是废话么,肯定是逃命啊!

所以当渡边转身的时候,发现后面的小喽啰们已经开始爬墙下去了,果然,逃命是不用教的本能反应。

赵信岂能让他们如愿,弓箭手、长枪兵齐上,倭寇损失惨重。渡边那小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直接把一个倭寇抓在身后,当作挡箭牌,居然也成功的下了堡墙。

正当渡边等残余已经看到了海船的影子时,船上突然火把打起,树起了大明的旗帜。

“八嘎!”渡边真是怒了,看来是对方早就算准了他要来,趁他率主力上岸的时候,已经偷袭了海船。

此刻爱德华等人正不屑的看着船上被俘虏的倭寇们,“警惕性太差了,比我们大英帝国的士兵差太多了。”(由于14世纪时,英格兰和威尔士进行了统一,历史形成了英格兰和威尔士联合王国。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统一称呼为大英帝国吧!)

岸上的渡边一看退路没有了,那只能从岸边撤退,沿着海岸线奔逃或许还有条生路,为了逃跑,什么旗帜衣甲抛的在海滩上丢的到处都是。

没办法,只有越轻跑的才越快,眼看就要进入晒盐区,渡边大喜,只要能抓到老百姓,就可以要挟官军,按大明的套路,一定会放我们一条生路,不是天天说自己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吗?

突然,从海边上乱石堆后面窜出一伙士兵,看衣甲,唉,又是东山堡的,难道为了对付我,出动了海防军队的全部主力?不然怎么有这么多的人?

“他娘的,倭寇啊,你们总算来了,你牛爷爷在这里快冻死了,等你们等的好苦啊!”

结局是毫无疑问的,渡边被牛力砍下了脑袋,眼睛瞪得老大,估计没想到这个汉子有这么大的斧子,还能砍的如此迅速。

其他的倭寇见势不妙,纷纷弃械投降。只有小岛等几个顽固份子,看到渡边惨死,一边用日语大骂,一边死战不降,在护堡队的集体围剿下,很快也是死于乱军之中。

至于刚开始就打算偷袭酒坊的中田介三,只是过了第一道岗,就被大家围住了,中田介三不愧是有文化的人,深知“好汉不吃眼前亏”,直接命令跪地投降。

这场偷袭与伏击的战斗,结束的异常漂亮,赵信的军队只是以极小的伤亡就换取了全歼渡边等倭寇的战果,最关键的是,他们抢下了倭寇偷袭时所有的海船。

经过清点,居然有十三艘海船,加十只小艇。虽然爱德华非常的不屑这些船只,但赵信牛力等人真是激动坏了,这是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船只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大明天使,小的不是倭寇!小的是良民!”中田介山被押过来的时候,看到了被牛力等人簇拥着的赵信,慌忙大喊起来,他知道,这可能就是一条唯一的生路啊。

“大胆,狗日的倭寇,还敢惊扰我家将军?”高葛刚才在岸边追杀的不够尽兴,余怒未消。没办法,倭寇逃得太快,投降的太早。

“让他过来。”赵信淡淡的说。

“英明神武的大明飞将军!鄙人是日本‘持明院统’派奈良县人士,我也是被倭寇抓来的受害者啊。”他为了保命,汉语学的还是不错的。

“你叫什么?”

“中田介三。”

“种田解散?这是啥名字?”高葛一听哈哈大笑,周围一众人等都捧腹不已。

“这帮蛮夷,粗鲁!”中田介三心里不住的鄙夷,但是脸上依然堆满了人畜无害的笑容,表现的是很傻很天真的一面。

“哈哈,你还认识俺么?”

“你是......”中田介三一时没反应过来,“啊,你是那天放我进来的大人。大人,救我!你可是收过我好处的。”

“哈哈哈,你真是白痴,俺是大人故意安排在那里的,我家大人早就料到你们这帮龟孙子会来打探情报,故意让你们看到俺们防备空虚,然后调派兵力把你们一网打尽!”孙大嘴非常机灵,把所有的功劳都推在了赵信身上,引来众将士崇拜的目光。

赵信顿觉十分受用,“这个孙大嘴真是......有点意思。”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过拍马屁是每个下属都必须学会的必修课,哪个人喜欢下属总是跟自己顶牛的?唐朝的魏征之所以如此出名,恰恰说明他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