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研究目标

本书的总目标是基于金融功能观和包容性增长的视角,对中国普惠金融的整体框架进行顶层设计,对涉及普惠金融的现状问题、目标原则、战略部署、政策保障、机构职能以及监管评估等进行全局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旨在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人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提供“一幅中国金融普惠的程度和性质以及无银行账户和未得到充分金融服务群体的规模和特点的图景(CGAP,2012)”[235],为国家总体金融改革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实现这一总目标,本书还将实现以下具体目标:(1)规范和完善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外延,阐明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机理与条件,形成农村普惠金融的逻辑分析框架;(2)建立农村金融包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村金融包容指数,利用相关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对中国多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3)基于三维视角评估分析有效的普惠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和个人福利的经济社会效应;(4)构建基于中国现实背景的普惠金融发展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促进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5)建立农村金融主体行为模型、金融合约交易模型,求解出农村普惠金融形成需要满足的条件;(6)从微观主体的需求和愿望出发,提出我国未来普惠金融市场体系和结构,以及相应的推进机制;(7)为建立基于数学推导的、科学严谨的、符合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规范的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