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
- 何爱平等
- 1215字
- 2024-03-28 19:04:53
(三)中国特色扶贫机制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的脱贫工作提供借鉴方案
“脱贫攻坚”这一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改善收入分配的实践形态尤其具有原创性且彰显公平正义。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公认中国扶贫开发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具有很大的世界意义。2020年,我国成功实现现行标准下全部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发展中国家减贫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除了发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战略作用,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惠,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以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外,还在国家形象高度、执政安危和人心向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等方面,特别强调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在生产力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且扶贫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这一思想中的“精准扶贫”论断作为突出亮点尤其值得重视。实践证明,以往大水漫灌式的、片面依赖外力的扶贫效果不尽如人意。西方发展经济学中有贫困经济学,如2019年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从政治、行为偏见、健康以及教育等角度切入,用实验性的方法对全球贫困问题进行研究,其成果值得肯定,但并没有找到真正扶贫脱贫的解决方案。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并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从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脱贫成效等方面做好坚持精准扶贫脱贫,是中国扶贫脱贫的基本经验法宝,也是对人类减贫战略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领导的扶贫实践及形成的宝贵扶贫思想中体现的“不负人民”的真挚情怀、“为民造福”的风范与立场,是当前党中央提出从“普惠式”到“特惠式”等精准扶贫战略的思想“源头”,[11]同时,中国十分注意把致富和脱贫两者结合起来,以共同富裕和精准扶贫为突破口,有的放矢,科学施策,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入分配短板,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避免出现“中等收入陷阱”。推进中国减贫扶贫事业,必须发挥贫困人口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改善其摆脱贫困的赋能中为民靠民,设计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机制(如金融助推精准扶贫机制等),从而最终实现脱贫。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理念与实践不断创新变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扶贫、从扶贫开发到扶贫治理、从扶绝对贫困到扶相对贫困,[1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在我国脱贫事业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地位,在2020年消除了绝对贫困,中国创造的这一发展奇迹对发展中国家从基本端改善收入分配提供了良好样板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