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声乐练习之小猫去钓鱼

回忆录写到超过一半后我发现,关于柳青老先生提出的那个人生重要路口的话我已经提及多次了。

现在细想起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意没意识到也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在羡慕那些我们所仰望的成功人士的同时自身也都是另一些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

所以我们的人生之旅走到现在,都不止一次地经过重要路口,都做出过选择。

以前我还有过困惑,总是想着自己是不是在某些路口选择错误了。

慢慢地逐渐明白了,人生做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没有对错的,这就是你应该走的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生是单程,不会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所以你也就不会知道假如当初你选择另一条路后结果是什么。

就像我原来看过的《读者》期刊中的一篇文章,说是一个旅者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问一个放羊的牧童,得之镇子上有两个旅店,问哪个好一些。牧童答曰这个没法说,因为无论你去了哪家都会后悔怎么没去另一家。

重要路口的选择中有些类似住旅店这样住一会儿不行还能换个地方重睡,给人以容错的机会,但大多数时侯是不会有容错机会的。

哪怕重活一次也不行。

前几天和同事说起重来一次,她说如果可以肯定都知道怎么活。

杠精的我再次下意识反驳说肯定不行。

我的理解是比如我们重活肯定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假设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有意识努力学习,假设我们努力学习后成绩也很好,考上了清华北大。

这一段是我们可以明了的。

但考上清华北大后应该怎么做对两世的我们来说仍是空白。

也就是说重活一次我们只能有这一阶段的说明书,后面的路还是要摸索。

也有些人会说我不考试,我去BJ买房子,买猴票等等,我有钱就行。

那也只是能让你有了这辈子无法想象的财富,可是有了钱后你怎么过有钱人的生活你还是不知道。

类似的还有很多,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哪怕重活一世我们每个人的认知也都有局限性。

那些重生后就能达到人生顶峰的都是网络小说。

因此,通过反思我明白了,那些我们认为的人生重要路口我们在以后的日子中知道了就行了,不用为当初的选择而遗憾。

当时我们的认知就那样,包括我们长辈和身边可以给我们指导的人的认知就是那样,我们的运气就那样,所以我们的选择也就是那个样子。

只恨人生不重来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再来一次大概率还是那个样子。

还不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所以经过认真思考后,我就不再纠结究竟错过了哪些路口,只就走过的路找寻到重要的节点,以期待为以后的人生多些可供借鉴的地方。

在我的歌唱之旅中,1988年的冬天是个值得单独提出来的节点。

在这个冬天,市里举行了“纪念一二·九学生运动大合唱比赛”。

我在意的节日中,“一二·九”一直是比较重要的。这个为纪念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的大规模爱国游行示威行动的日子之所以被我牢记,并不是因为我曾在团委呆了我人生中最好的六年,而是应该源自那个校园文化艺术节,缘自那次大合唱比赛。

我在18岁之前虽然喜欢唱歌,但基本上都是从收音机、唱片、磁带和电视中学来的。

只是听得多了,调儿准,并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当年要参加大合唱为止。

学校是很重视这个比赛的,要求各个系里选拔学生去考核。

我记不清我们班谁被选上了,只记得最后我的位置是男高音部。

考核我的是一位女老师,现在我不记得她的姓名,只记得她的样子。

之所以记得她的样子,并不是因为她曾经训练我们进行专业的发声练习,而是因为当年她是我们大合唱的指挥。在指挥中,她激情洋溢,特别是正式比赛那场最后的收尾,她用右手托举鼓点的样子让我记忆深刻。

明白了音乐是可以震撼人心灵的。

那年我们唱的是《祖国颂》。

在彩排中,我听到市里来人对我们的讲评是我们敢于选择这个超难的曲子并且效果如此好令他们感到很惊讶┄┄于是知道了这首曲子很难。

在以后参加的大合唱中我确实极少看到有队伍唱这首歌。

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感觉到自己走到今天确实每个爱好的起点都很高,都是一开始就达到了我能接触到的很高的层次,尽管无法和那些生在罗马的人比,但仅就和同属于相近圈子的身边人比起来还是很值得庆幸的。

这首《祖国颂》在前奏一结束就是我们男高音部的同学开始唱“太阳跳出了东海┄┄”,因为这是全歌第一句,当年为了一下子唱出气势,我们曾反复练习。

特别是老师强调那个“跳”字。这也是我开始从无意识唱到有意识唱的分水岭。

然后是男低音部两句“跳出了东海,跳出了东海”的伴音,接着是女高音部那边开始唱“大地一片光彩”。

┄┄

整首歌确实极有激情,加上指挥乐队的老师极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令我这么多年对这首歌一直念念不忘。

再一次感叹我能够曾经沧海。

曾经沧海太重要了。

至今我仍然记得我们是在阶梯教室排练。

每次唱歌前我们都要进行发声练习,练习曲目是固定的,叫《小猫去钓鱼》。

我在网上找了一下,还真有这个乐谱。

但和我们当年唱的不一样的是,这个谱中第三句是“哟”!

我们当年唱的是“钓”!

从这两个字看无论是哪个都是要唱出特别放松的感觉!我现在还能相像出那个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这个字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每次我们都是从C调开始,一个调一个调升,忘了最后升几个调了,反正我都能跟上。这不废话吗,男高音部的都跟不上别人怎么唱啊。

这种训练效果确实好。

进步明显。

确切的数据记不清了,但确实是经过发声训练后我的音域增加了不少。

原来许多唱着费劲的歌也能轻松唱上去了。

这期间还参加了我这些年来唯一参加的选秀活动。

第一届校园文化节除了书画演讲比赛外,还有歌咏比赛。

我和徐立群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二重唱。

说是二重唱,其实就是两个人的小合唱。

当年我们选的是《相会在攀枝花下》。

电影《自豪吧!母亲》插曲。

我俩都会唱点儿,不过因为没有磁带,于是我们俩你一句我一句的写出歌词,觉得没问题了,就开始了练习。

因为都是第一次参赛,所以我们很重视,连快上场前还在哼唱练习。

被我们一个文学社团的周东芳听到了。

她告诉我们这个歌唱错了,我们落下了好几句。

接着她给我们写上了正确的歌词。

这个时候距我们上台已经没几个节目了,我俩急急忙忙地背了一下新的歌词,哼了几句就上台了。

结果自然是一般。

那个时候作为小白歌手的我们两个根本不知道如果不能选一个高难度能证明自己水平的歌那么就一定要在普通歌曲演唱过程中加上一些诸如你一句我一句再合唱几句的花样儿,或是加上一些引起评委注意的特效,这样才有可能(仅仅才是有可能)让评委在众多歌手中记住你。

其实这都是为自己找的借口,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碾压同台参赛选手的实力。

落选。

落选后我俩还极为庆幸,多亏了周东芳提前告诉我俩词记少了,没有出糗,要不就会和杨明鸿一样“出名”了。

得了演讲大奖的杨明鸿同学也参加了那场比赛。

只见他潇洒地掌控台面,这点我们谁也没他做得好。

他上台后用极富深情的语调说了一大段话,这点我和徐立群自愧不如,我俩只是上台就开始唱。说了一大段后的杨同学最后对台下的观众说给大家唱一首歌《读你》!“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因为他嗓音是得天独厚的,歌唱得确实好,底下一片掌声。唱完后只听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刚才太紧张了,歌唱错了,唱成《大约在冬季》了,下边我给大家重唱一遍《读你》。

底下哄堂大笑。

其实根本没几个人听出来他唱错歌了,毕竟他不是跑调,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清唱,也没有什么合不合旋律的事儿。结果他这一解释,所有人都知道了。

前些年聚会的时候我还和他说起这段。

好多年没有他音讯了,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在校期间,我还参加了我们系的合唱团。

和“小猫去钓鱼”比起来,这个就不算什么专业训练了,只能叫彩排。

记不得唱什么歌了,只记得唱得很一般。

但得分确实很高,这让物理系很不服气。因为无论从哪方面看,他们唱得都好,只可惜他们抽签是第一个出场。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凡是带评委的比赛,几乎先出场是不会得到好成绩的。

我们是最后一个出场。

尽管唱得极一般,但得分出奇地高。

和人家比差得太多了,以至于最后我们自己都不太好意思上台领奖。

当年我们的系副主任耿春辉老师直言评委是狗脑袋。

耿老师个子不太高,戴着一副眼镜,一派学者风范,当时是我们系的副主任,曾给我们讲过《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前文曾提起过他不赞成孩子背唐诗宋词,应该背小白兔白又白。

据他自己说整个学校只有他是自己应聘来的,别看现在应聘是正常操作,在1988年那可是个极其稀罕的事儿。

他最生气的时候就会骂对方是狗脑袋。这应该是他觉得最严厉的骂法了。

被骂为狗脑袋的评委们在给了我们合唱一个高分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班那个《血染的风采》舞蹈一个很低的分,据说那个师范来的小女孩气得大哭。

没办法,谁让她把最有实力的男一号清除出局了。

可惜我没看见,要是看见了,一定会“好心”地劝她别哭了,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从头再来。

后来听说耿老师离开学校后开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再无联系,可惜了。

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记得我这个学生。

我曾经在父母当年住的科技园看到过我们系的主任李植森老师,他那时已经退休了,带着孙子或是孙女,叫出了我的名字,相互都很亲切。

我真的一直觉得我在学校很有名。

以至于前几年遇到一位女士,听说也是我们学校的,和我一届,但不是我们系的,我自我介绍完她竟然不认识我,让我极为惊讶。

这个是真的惊讶!我竟然和她再次确认了一下。

结果她真不认识我。可见我自恋到什么程度。

没事儿,自恋也是自信的一种。

因此对于自己的歌声,自恋一些也没什么。

2017年,油田公司组织大合唱,机关让各单位出人。

不知道是我毛遂自荐还是单位直接点名,总之我去了合唱团。这是我时隔三十年后第二次正式参加大规模的合唱团。

和以前一样,先试唱分组(由此可见凡是大合唱套路基本上应该是相同的)。

我还是在男高音部。

又是很长时间的培训。

那段时间几乎每个周六周日都要抽出一上午去进行声乐训练。有些时候下午还要加练。

记忆中好像是有几个月的训练。

尽管对于自己的唱技提升幅度不如“小猫去钓鱼”来得大,但也确实有收获。

练肯定就比不练效果强。

当时有好多用手机照的相片和视频。

因为不好的习惯,没有及时整理,找起来太费事儿,只找出了一张照片。尽管这次被选到合唱团最后得了奖,但最大收获还是每个周末的声乐练习。

学到手的技能才是收获。

很认真地不落每次练习。

我觉得我最大的优点在于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儿就能够坚持到底。

笨鸟不停飞总会能入林的。

最重要的是入林,先后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