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歌谱

在《音乐》一章中,我曾提到过我收集了不少歌谱。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需要什么东西都得自己收集。

歌谱也是一样,那个时候想买一本完全适合自己需要的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所以许多时候,我只能自力更生。

歌谱由歌词和曲谱组成,一般来说歌词没什么异议,反正我也不会唱外文歌。

对于一个喜欢吉他的人来说曲谱有三种可供选择,一个是简谱,一个是五线谱,还有一个是六线谱(这个是吉他专用的)。

当年应该是小城太小,我记忆中只有小学那次仅有一天课龄的二胡老师用了五线谱。

只学了一节课的我肯定是学不会五线谱的,而初中时候又没开始学习吉他,所以最早的歌谱我用的都是简谱,并一直延续下来。

习惯是很可怕的东西。

说到五线谱,高中时候还有一段插曲,那时候有个女同学知道我弹吉他,不知道为什么聊到了五线谱。

我有个优点,那就是对自己不会的东西一直是坦然面对,无论是在什么环境。

所以直言告诉她我不会。

她应该很惊讶或是很开心,告诉我这个很好学,她可以教我。

我想了一下我应该不需要学五线谱,简谱我还没太弄明白呢,于是没有婉拒。

没有婉拒的意思就是直接拒绝了。

当年曾经有个骑自行车送女同学回家加上和女同学学习的机会摆在我面前而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世情莫过如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这两个女孩分别说“我送你”和“我想学”,如果非要加上一个期限,那我就不回答了……

在当年我自己弄的歌谱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纯手抄。我有个同学叫王小东,当年他就是抄歌。

我就看了他那个日记本后觉得很好才开始学的他,也弄了个笔记本开始抄写词谱。

这是我最早开始手抄的第一首歌曲。

从中可以看出一些东西。

第一我具备了一些朴素的美感。

这个从我把歌名和内容分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写出来就能看出来,尽管这种美感还很幼稚。

第二是我开始抄写歌谱是从1983年左右开始的。

这是因为第二届电影金鸡奖是1982年开始的,那么按那个年代的传播速度,怎么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等到传到我的小城时让我看到又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样算下来应该就是1983年,上下差不了多少。

我的回忆录中许多时间点都是这样推算出来的,并不是我的记忆力有多好,这点是需要提前声明的。

第三个是我做事很认真,确切地说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很认真。

因为我抄写得极为工整。

第四个是我当年的字写得很差。

不过没关系,回忆录不能都是优点,好容易找到点缺点一定要写下来。

不论怎么说,现在的字比当年进步多了。

比如后来写《相聚》时字就好看多了,当然这种好看也是相比于1983年的我而已。

后来,慢慢地开始买《辽宁青年》,其中就有歌曲点唱,但又不喜欢其中一长串的点播人名,就开始进行裁剪,然后把有用的东西重新粘贴到日记本中。后来就开始自己找素材自己设计自己粘贴。是为第二种。

这张《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我当时想既然不知道有几个就多点剪一些,然后弄成一个问号,和歌名相呼应。

当时为了找这几个人也是费了一番功夫,特别是第二个转弯那个,最后也没找到黑白的,只能用一张彩色的替代了。

还有第三张那个长辫子的,第四张坐那儿思考的,整个一个问号没有违和感!

唯一可惜的就是,在这期间因为写回忆录,许多记忆慢慢清晰,暗自数了一下,还是少用了五张图片。

《你的生日》是郑智化唱的,当时拿到这个歌片后,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蜡烛,后来几经思考,决定把歌片本身当成烛身,然后剪了火苗样的点燃的蜡烛。背景用彩笔写上英文“Happy birthday”的祝福!

结果现在才发现,单词写错了。

由此可见当年英语实在太差。我同桌曾在一封信中吐槽过我的英语,为了我的形象,就不去我的信件中翻找这封信了。哎!

早就说过,这个对吻的设计我很喜欢,所以《吻别》这首歌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用这个素材,还好当年这个图案后来我找到了一些,收藏了起来。

电视剧《凯旋在子夜》的主题歌《我的月亮》设计得中规中矩。

一个站岗的边防战士。

剪了一个弦月。

还是很俗的,但当年确实就是那样的欣赏水平。

自从《辽宁青年》封三出了《歌曲点唱》专栏后,许多杂志也开始跟风,这个不知道是从哪本杂志剪下来的,应该也是封二或封三,也是一个专栏《送你一首歌》。

当年这样的杂志很多。

我把这个整页的歌片剪成了卷着的纸的形状。

和主题《一封家书》相吻合。

当年想的还是简单,没经过爱情的我想像不出《情网》是什么样,所以剪了一张带面纱的女子。

比不得我高中的一些同学,据教我们历史的班主任康天生老师在一次班会中说,我们班有的男生的口号是“撒大网重点捕捞”。

比我们早熟的“他”或“他们”也比我们先站在了起跑线上。

不知道为什么当年把《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加上了雪花?这个雪花还是自己剪的。

当时是怎么想的?

这个《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选用的是一整页玫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一个三D画,就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打上电脑设计好的图形,看的时候要把目光聚焦到眼睛到图画中间的三倍距离处,然后这个满是玫瑰的画面中间就会浮现出一个立体的画面。

当年这个极为流行。

最先是刊登在一本期刊上,告诉了读者观看的方法,看出来还给奖,忘记了是哪一本杂志登载的,最终结果就平面画面中出现了爱因斯坦的E=mc的平方那个立体显示的公式。

我应该没用多久就看出来了,一看按杂志截止时间邮信已经来不及了。后来看了下一期公布的答案,全国也没几个人看出来。

失去了一次得奖的机会。

《把根留住》这首歌我选取了一页杂志上登的树根的照片,然后把歌片贴上去后,把原图标题中别的字去掉,只留下了一个“根”字,意喻主题。

《外面的世界》我是用藕荷色的即时贴剪成了向内开的窗户的样子,还在窗台上剪了一个花瓶,这个时期的设计已经开始注重尽可能的多加素材了。

同时也不拘泥于现成的照片,有些也自己动手剪贴。

从画面风格来看,这个肯定是要早于那本《情人卡》的。

理由是情人卡第一张就是用即时贴剪了一把小吉他。

开局就是王炸。

不像这个歌谱是逐渐精美的。

再次精校时,我一定把《歌曲排座次》那节中的十首歌曲增加到二十首,加上这首《小秘密》(刊校至此,看这里写着要加到二十首的想法,只能呵呵一笑,彻底忘记了当时的想法了,不过不要紧,知道这首歌曾在那个年代带给我们快乐就足够了)。

当年这首歌和《迟到》风靡整个大街小巷。

江湖地位摆在那儿。

那是我初中时听过的歌。

那一年我也十七岁过。

当然现在我也十七岁,不过要在前边加上心态两个字了,还得忍受赵某明之流的诸如“要不要脸”之类的冷嘲热讽。

我知道他是嫉妒,所以不和他一般见识。

最主要的是论讲道理我一点儿不怕他。

能把他气个倒仰,尽管我一直不知道人被气得倒仰是什么样的。

《妈妈的吻》是我用口琴吹的第一首歌。

也是唯一的一首歌。

小时候家里有个口琴,好奇的我曾拿起来试着吹了一下,当时自然是不知道怎么吸气吹气,凭着感觉吹了一会儿发现比较像《妈妈的吻》旋律,于是一句一句试,慢慢地把整首歌都吹了下来。

吹完了觉得没什么意思,不好玩儿,就扔一边了。

再不曾拿起。

类似的还有箫,也是随意吹,后来发现和《西游记》里的《女儿情》旋律接近,开始慢慢试,结果也是只会了那一首。

这首歌当年我记不清是在哪个场合吉他弹唱过了。

上面的铅笔写的和弦还在。

这个肯定是路叔给我配的。

应该是我初学时唱的。

因为当时的我刚学的C调和弦,还需要在简谱上标注。这个时间段很短,没多久我就学会自己配C调和弦了。

然后就不用在乐谱上标注了,可以直接边弹边唱了。

只是不能离开乐谱。

不过没什么关系,以后应该也不会有吉他弹唱的机会了。

《万水千山总是情》是汪明荃唱的。

那个时候她的名气可是很大的,我那个年代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她的。

徐小明导演的《霍元甲》、《陈真》和《霍东阁》三部曲为当年文艺相对贫乏的我们带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前文说过,我五十多年中一共才看了12部完整的电视连续剧。

看他导的这三部曲就占了四分之一。

米雪也成为了第一个我觉得漂亮的女演员。

上边这两张歌谱中的插图都是我一开始说的海伦同学王小东给我画的,在他之后我才养成了在歌片上动手的习惯。

这个习惯一直到今天还延续着。

不过每次也都很小心翼翼,毕竟那个时候还没开始学画画或者说即使学了一些但造型能力也不行。

上面这两张歌谱中的霍元甲和赵倩男肯定是从别的地方剪下来的。

第一个让我觉得漂亮的电影女演员现在看起来也很漂亮。

不知道她现在长成什么样儿了,不过为了不破坏青春时期的美感还是别好奇了。

当年的蒋大为是真的年轻啊,我还在电视上听过他讲的一次怎么能把歌唱好,就选的这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当时他说唱歌很容易,就像说话一样,当时他还示范了一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就是说话的口气正常念了一遍。然后告诉观众,唱歌就是这样唱。

我后来慢慢才理解他说的是真正的通俗易懂的唱歌方法。

对我提高自己唱歌水平有很大帮助。当年的春晚几乎所有的歌都成了流行歌曲。

这个也是我当年初学吉他时会唱的几首歌之一。

当年这首《牧羊曲》中间的一群羊应该是我剪了粮票中的一群羊粘在了歌曲中间的位置。

那时还不知道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当年应该是没有找到白杨树的照片,所以只能这样把歌片粘在这里了。

这个歌片应该是1986年左右粘上的。

之所以这样肯定是因为上边的吉他谱是F调的,85年我学的是C调,87年以后我基本上就不用在歌片上写和弦了。

这首歌和《脚印》一样,都是我那个年代激励我们珍惜青春的歌。

旋律是刻印在骨子里的。

当年的程琳是真年轻啊!

第三种就是撕下来的原页不动的歌谱。

这种是我认为没什么不顺眼的或是已经到了比较懒的年代了,就直接整页收藏的。

苏红当年以一曲《小小的我》和《我多想唱》两首歌红极一时,让当时高三的我们得以高度认同。

同样让我认同的还有《三月三》。

当年的春晚上,这两首歌成就了费翔。

当年全国各地全是一把火的旋律。

相比之下,这首《女孩,女孩》知道的人相对少些,我也是因为吉他谱里有这首歌才会唱的。

前几天看了电影《封神》第一集《朝歌风云》,看着有些熟悉的男主,怎么也没想到是他。

除了歌谱外,我当年还剪了许多电影电视剧照片。

当年这个《在水一方》电视剧剧情我肯定是为了那首主题歌《在水一方》而准备的,应该是没用上。

那个主题歌是《辽宁青年》封三上设计好了的。

本节展示了我收藏中极少的一部分歌片,不知道这里边有没有当年我的同龄人喜欢唱的。

当年的我们激情洋溢。

弹着吉他,哼唱着程琳的《趁你还年轻》。

没想到,不知不觉中就已青春不再了。

只有现在边刊校边播放的一些当年歌曲了,不得不说推送真的很强大,推送的这些歌都是我曾经听过并现在仍然喜欢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