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剪贴
- 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 田连宇
- 3078字
- 2023-10-24 15:26:07
对于今天随手可以百度资源的人来说,很难想象二十年前的我为了收集素材的辛苦程度。
在前文中我一直说,大约在我30岁之前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严格说互联网还没有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东西,反正不管怎么说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那就是我们要查找资料很难,不论是文字的还是图片的,至于视频类的别说想了,连概念都没有。
那是真的难。
那个时候我就养成了随手剪贴杂志的习惯。
不论是文章、插图、摄影、诗歌统统来者不拒,那个时候尽管没看过《早晨从中午开始》,但潜意识里仍然做到了路遥先生说过的“在占有具体生活方面,我是极为贪婪的”。
单从这点上看,我们确实可以算做一类人,尽管我哪怕再过一个五十有二也远远达不到他的成就。
长时间积累下来,也收集了数万张剪贴。
别的先不说,剪刀用得极为熟练。
后来粘球拍的时候一剪子下去,胶皮边缘平滑之极。
我所剪下来的资料中,仅有一小部分我重新分类粘贴了。
其他的当年都保存在盒子里,等着我继续工作。
被我粘贴的那部分我基本上都简单作了分类。
从20多岁开始,我就把光和影作为摄影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收集了大量的相当的资料。
以现在人们的感觉,不会觉得这些黑白照片有多么好。
当时确实让我开始在摄影中去关注这些。
这种认知比什么都重要。
当年我剪贴的东西中有很多和摄影有关的。
而且是理念超前的。
婴儿的情绪。
这是一般人不太会注意的东西。
许多人认为给婴儿照相的时候他笑不就行了吗。
其实不然,婴儿的情绪很有意思。
有时候理解透了用好了能出很好的片子。
当年我在天然气经理办的时候曾经有一张一只小狗添了一个小男孩的鼻子,小男孩的表情极为生动。
尽管是一张黑白照片,但我仍然夹在了办公室的玻璃板下。
后来来机关办事儿的一位女孩子看到了向我要。
这个女孩肯定不大,大了不能开口向陌生人要东西。
特别喜欢这张照片的我拒绝了。
没因为对方是女孩儿就如何。
我以为这事儿就此为止了。
没想到她很执著。
找到了我们原来办公室的计某。
这小子直接到我这儿二话不说从玻璃板下拿了就走。
等我反应过来人已经没影儿了。
忘记这个女孩长相的我比较佩服她,知道用一切办法来达成自己的目的的人总是让人佩服的。
所以说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婴儿的情绪很重要,照相的时候不用特意去照孩子乐的时候。
各种表情都很精彩。
说句题外话,我一直强调画在画外,诗在诗外,文章在文章外,当然摄影也在摄影外。
现在我的摄影技术说不上多好,但确实是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打基础了,当年看过的每一张照片,理解到的东西如今都体现在了我按下的快门中。
精彩的还有各种摄影获奖作品。
那个时候的我就有了多看的觉悟。
多看才能多有所得。
在以后自己拿起相机就可以得心应手。
我还喜欢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只要发现了那必然是要剪下来的。
那个时候的注意力还没在绘画技法与画种上,只要单纯地觉得好看就要。
国画。
油画。
水彩画。
当年的我因为工资买不起我想要的画册,基本上好一些的印刷精美的画册都要我一两个月的工资。
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
我特意把当年我从报纸上找到的有限的几个项目全列出来,看假如当年我照着做了,今天能不能财富自由。
第一页就是办个乒乓球馆。
第二项就是出租VCD,当时行情是看好。
这个肯定不用说了,绝对赔。
第三个是炒股,第四个是连锁促销。
炒股可以挣钱,连锁够呛。
第五个是开家冷热饮品店。
这个应该没问题。
现在铺天盖地的奶茶店应该能挣钱。
这个《第一笔钱应该怎么赚》告诉我们要投身自己熟悉的行当,要勤奋,要捕捉机会,敢于冒险。
这个观点现在也不过时。
各种有趣的吉尼斯记录。
还有各种收藏!
比如收藏像章的。
我小的时候家里是收藏了不少像章的,记得那个时候是集满了两个大镜框的,没有玻璃,镜框后边也不是薄薄的胶合板,而是一块特制的衬布。
收藏到的像章就和戴在衣服上一样,别在衬布上,一个挨着一个,一排挨着一排排列整齐。
不过搬家到大庆时,家里人怕弄坏了,想最后放车上,然后就放到了仓房的棚顶,结果走的时候查看有没有落下的东西时没有抬头看,最终还是落下了。
其实有些时候想一想,人生中确实有许多时候我们越是小心谨慎越是容易出错。
“平常心”只不过是三个最普通不过的字,但真能做到实在太难,就连我这样被身边朋友喻为心态极好的人也不能免俗,有时难免会想不开。
不过古语说得好,“六十”才能“耳顺”,我才五十有二,着好些年呢,至此如阿Q般开导了一下自己,顿时觉得心情愉悦了不少。
树人同学还是真的了解人的本性的。
收藏奇石的。
收藏火车模型的。
收藏秤砣的。
收藏竹编的。
鱼羽工艺画。
石头画。
豌豆画。从来没想过这种日常出现在饭桌上的东西竟然还可以这么玩儿。
根雕。
纸手工。
镟木玩具。
这种镟木玩具当年根本就不知道是用什么制成的。
不过看着确实是好看。
竹根雕。
树根雕见过不少,竹根雕的确是没见过。
在这种细长的竹节上雕刻出的艺术形象无一不体现出了民间艺术家质朴的审美观点。
许多时候,美感就是这种一点一滴的接触后慢慢培养起来的,和吃饼一样,不知道哪个饼最终有用。
当年的工笔牡丹和现在的工笔牡丹可不是一个概念。
还有国画。
版画。
儿童卡通。
动物乐园。
梅花香自苦寒来。
年画。
脸谱。
漂亮的宣传画。
主题摄影。
还有教育孩子的。
报刊尾花。
静物。
那个年代对摄影管理还很宽松。
所以可以下载很多精彩照片。
因此大卫人像得以刊出裁剪保留。
这是杨飞云画的油画。
乐器主题里的小号。
这种小的设计很有意思。
体育题材自古就是我所喜欢的。
电影海报。
电影海报是我下一个集中精力收藏的。
被我命名为《为自己的收藏取名<落枫集>》之电影海报。
当年搜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这些是专门为了画画用的。
可见当时我就喜欢人物画。
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
当年就开始注重家居设计,很早就开始注意一些理念上的东西并把它们归类统一到一起。
现在这样的握手照片不可胜数,当年刚出来的时候真的觉得设计理念相当好。
这个是一些期刊的各期设计。
《大众电影》有一期里登了一篇文章叫《从我们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了四十个春秋》,用四十张大众电影的封面把我们带回了电影院。
现在回看那些演员仍然觉得很美很熟悉。
1980年全年的《福建青年》杂志,封面设计得各具特色。
这个粘贴本里的东西是春夏秋冬四季的主题相关。
这篇文章是从一本我看过的觉得不错的期刊中剪下来的。
其中读完这篇《长征行程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一文后,我还在后边粘贴的白纸上用行楷写了《七律.长征》。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书目,想看书基本上从报纸上剪下来和书有关的东西然后再去找。
我的许多藏书就是这样慢慢一本一本收集起来的。
我还记得买过《青年必读一百本书》之类,用了很多办法去找书目,前些天看了《三十五岁前必读的三十五书》,先别说哪三十五本书了,关键是三十五岁早就过了,隐约觉得当时买这本书时还觉得那个年纪离自己还很遥远很遥远很遥远的。
这本里的剪贴的东西是小说应怎样写之类。
可以看出好多年前我对开始对写小说有了兴趣,尽管多年未曾动笔,但慢慢累积下来,也有了些许动力和信心,加上读了60多遍的教课书级别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也敢于试着去写一下了。
无论如何我不能把所有包括粘贴在内的收藏完全展示出来。展示出来的只是我从中剪集后成主题集中成册粘贴的。
至少还有数万张呆在盒子中等着我继续剪贴。
而且我也确信,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想找什么都是轻而易举地事儿,所以我大概率不会再去翻动这些20年前的剪贴。
只是留在那里用来见证一下当年的我是怎么真心为了自己的喜好而付出很多心血的。
是啊,既然付出了,那必然是要有所收获的。
无论这些付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无论付出了多少,无论是不是有意的,总是会有一些收获的。
也许这种收获在有些人的眼中很是微不足道,但不管怎样我都很珍视,因为这些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