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天边一抹斑斓的“虹”

王冷眉

陈虹,本名卫萍,因姊妹中排行老三,家人朋友也呼之为三萍。她是我中学时的闺蜜,我俩志趣相投,性格相似,相交甚欢,后因升学上班各奔东西,三十六载音讯全无……

年初的一日在微信朋友圈细读文友所发“姐姐的文章”,读至文末看到作者简介和所附照片,眼前顿时一亮,难道这就是……

岁月飞转,时光倒流,三十六年咫尺天涯,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与陈虹就这样又一次相遇,人生旅程惊现一段缘分的佳话……少小离别,老大重逢,陈虹细细小小的“桃花眼”依旧魅力四射光华烂漫,抿嘴发笑的模样依然透着少女般娇羞的表情,瘦小的身材更比少女还苗条……年华将晚,但陈虹没变……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重拾朝华再续情缘,时不时地在文学的园圃上摘花折柳嬉乐游玩……仲夏之时,我们曾在家乡的林海中遨游一日,尽情释放积淀了三十六年的记忆与梦幻。年过半百的我们又一次过了一把青春之“瘾”,吟诗、赏景、评品美文……近一年来我俩常常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毫不吝啬地给对方大大地“点赞”……每每在网络上遇到陈虹的文字,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忽一日,收到她的微信,说是准备出书,并且同时出两本,一本散文,一本诗歌,且邀我为之写“序”。闻听此讯,着实吃了一惊。近一百五十多散文和三百多首诗歌,真真不是小数目!我被陈虹的多产和勤奋“惊”到了,然而更为惊讶的是,她竟然让我这个微若草芥的俗人来赋序!我没有什么名望,文学素养也很低,水平更是谈不上,凭什么给人家写序呢?就算我说了什么或不说什么对她的书来说大概也跟什么也没说一样吧?我把自己的担忧和盘向她托出,没成想她的回答是“不在乎那些”,她只相信我能读懂她,她也只在乎这个……好一个陈虹!没有染俗尘,还如当年的性格。于是,我虽惴惴不安但也欣然“受命”……

陈虹说这些散文和诗歌全是她在女儿上大学期间用她心血和汗水写成的,那时的她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也正是这种孤独使她对人生开始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悟,也开启了她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于是,她用自己手中的笔开始和自然和社会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来对话:她的心事,她的思绪,她的感怀,她的觉悟,她独到的眼光,她真挚的情感或浓或淡,或深或浅,全都在她那近一百五十多篇美文中浸透,三百多首小诗中流淌。读她的作品如沐春风、如饮甘霖,通身透着舒爽的惬意,就是这种实实在在的“惬意”让人读出了真善美,读出了真性情,读到了许许多多不容忽略的“小意思”……

真意,这是撑起她整个作品的灵魂。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归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篱采菊、倦鸟归林、日暮微岚、夕照远山……这静谧淡远的画面里包含了多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哲理和真谛?虽“已忘言”却醉在其中,我们自己也活成了风景。陈虹的诗文亦如陶诗般有耐人咀嚼的味道。比如,“沿途,一条蜿蜒明亮的小河流淌在路旁边,小河与小路时而平行,时而交叉。如若从两旁的山顶俯瞰,只见小路与小河像两条拧在一起的发亮的带子,在绿色的草地间来回飘荡,似动似静,好不惬意。河里的鹅卵石光滑圆溜,图案千姿百态……夏天,小鱼、小虾、小蝌蚪欢快地在清清的溪水中亲如一家,游弋嬉戏,而河流与小路两旁的连绵山峦更是古木参天,庄严肃穆,各色鲜花争奇斗艳,装饰着漫山遍野的绿树野草。行在路上,偶尔还会听见随风传来牧羊人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歌声。抬头细望,却是只听其音,不见其人,可谓置身于“林深不知处”吧!”(散文《田园旧梦》)比如,“年华的声音,又隆隆碾过一年/在喧嚣的城市,遥远的乡村/风一如既往,叶芽吐出嫩黄/云雾缭绕远山,鸟儿总是飞翔/只有人,却增长了岁数/脸上挂着微笑,皱纹拥挤着沧桑//春天的斑纹,又飞扬激情了垂柳/在河堤湖岸,公园廊桥/岩石一如既往,虫儿还是低鸣/溪水苏醒哗哗,蝌蚪游曳多姿/只有人,却增长了岁数/心怀美丽梦想,春风里眺望着远方”(诗歌《年华》),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有种置身于自然,远离尘世,心无旁鹜,无欲无求,坦荡而洒脱的宁静与喜悦。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人的心态淡定从容,生命在一种平和安然的状态中自然地绽放,尽情地舒展,人生的“真义”就在这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深藏而不露,风过而无痕……看似与“小儿嬉戏”,实乃同“哲人对话”,饱含哲理的真意是陈虹作品赖以存在的灵魂。散文如是,诗歌亦如是……

“诗言志”她自己曾跟我说她的诗歌内容“可能有点空”,而我却觉得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空”或“不确定”,她诗中营造的“静谧”,闪现的“哲思”,真的是一种淡淡的禅意,读这样的诗如同饮一杯清茶,悠远了心事,氤氲了岁月……你看那“散落的诗意/抒写浅淡/天空很远/风微醉于纯白之上/将透明而温柔的感觉/携带/一盆如梦/用粉嫩涂妆岁月/用爱的默将馨香淹溢//藤蔓的绿茵/雕琢消息/天涯漠漠/淌流心底的热泪/将祈祷与悲悯的心愿/放逐/一辆老单车/定格童年回放/待春花烂漫/梦飘逸起舞(诗歌《散落的诗意》)何其洒脱!

唯其如此,她的作品才显露出更多的“灵气”,升华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诗意,因为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没有诗意的诗歌,读起来味同嚼蜡,所以我想把“诗意”在这里特别地提一提,陈虹的作品,无论诗歌与散文全都散发着浓浓的诗意,那种意境的创设、语言的驾驭是颇有一定功底的。请看这样的文字:“晨光中,我起床梳洗,清清的水轻柔地从我脸颊淌过,这是美的,镜中看到黑发从梳子间轻轻流泄,这也是美的。我骑车在上班途中,天上的云悠闲地飘着,风吹着我的头发,路旁的柳树枝悠悠荡荡地拂动,那潇潇洒洒“随风去”的浪漫,太美了。”(散文《岁月的河》)细细碎碎的生活细节就在这种极富诗意的表达中美丽成一朵朵跳荡的浪花。变幻多端的动作,层层铺展的描述,细腻周到的刻画,把一个女子从晨起梳洗到出门上班的过程展现的像运用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一样,真是“匠心”啊!在别人看来,这或许就是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琐事,可陈虹却调动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让“洗脸”“梳头”“骑车”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在她细致入微的描绘下,变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有着美好情怀的女子也活生生地站在我们的面前……

再看这一段:“过腻了看着时钟行事的日子,特别想温一温童年的旧梦,真的盼望在追忆的憧憬里感受那无拘无束的幸福,追寻藤萝架下、田庄山野的无限的自由。”(散文《田园旧梦》),这样的句子会让人百读不厌的,看似平静的叙述实则跳动着诗一般的激情,短短几句话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有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有对天真烂漫快乐自由童年时光的追忆,有惆怅,有挽惜,有激情,有憧憬,有对人生漫漫的思索……廖廖数语,无限情怀,如此高度浓缩,用词讲究的语言不是诗又是什么呢?

类似的语言表达在陈虹的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散文如是,诗歌更如是。如同血脉的滋养,正是这可贵的“诗意”让她的作品鲜活而生动。

画意,诗情画意本就是一体的,我着重把“画意”拿出来作为陈虹作品的特点,实在是因为她的作品中无论散文或诗歌都有很强的“画面”感,单是书名《天涯绮梦》,《静倚斜栏》(散文集)和《枫叶霜红》(诗集)就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就是两幅绝佳的工笔画,更何况书的内容了。读她的作品常常像在赏一幅幅画作,请看:“两棵树蓬蓬勃勃的枝叶每年都在疯长,甚至越过窑顶,春天,盛开的桃花和梨花惊艳了整个院落,还有院子四围的天空,到花凋零预备结果时,院子里会洒满了淡粉色和纯白色的花瓣,风吹来,阵阵花香扑鼻,纯天然的味道。花瓣落完几天后,树枝上就密密麻麻拥挤着嫩芽般的果子,它们的头部都戴着如伞状的、一瓣一瓣围成圆圈的果穗,果子越长大,果穗便慢慢消失。到了果子成熟的时候,大人在树上采摘,顺手摇晃树枝,果子便“噼里啪啦”的往下掉,小孩子们在树下抢拾,嬉笑声,追逐时相互的碰撞声,树上与树下人们兴奋的呼应声,融和成热烈的喧哗,越过院子高墙的天空,穿过这个离县城二十里的山村,传向远方……”(散文《阅尽苍凉》)一个小院、两株梨桃、春天花开、夏天结果、秋天快乐地收获……短短几行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从春到秋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是幽美恬淡纯朴幸福的乡村风光和农家生活,美得令人心动而神往……还有“那些与儿时伙伴一起攀爬过的树梢上,是否还留有我们因玩游戏吵嘴后流泪的印痕?捉迷藏的草棚里,是否还传奇般的寂寞与神秘?还可以眺望到满天闪烁的星光吗?那一起淌过的河流,是否还清澈见底?捉过的蝴蝶,是否仍然翩翩起舞?端午节摘过的樱桃树,还在茁壮吗?拔过的芦苇与马莲花叶子,还茂盛吗?那独居山坳的农家门口还盛开着鲜花吗?那家人还健在吗?”(散文《聆听岁月的歌声》)作者借一连串迫不及待的追问展示给我们的是层出不穷的画面,像一个个电影的特写镜头,我们的思绪由不得就被这些“画面”带回到那最美好的童年时代。

像这样的句子在陈虹的作品中俯拾即是,透过她那优美的文笔,我们欣赏到的是美丽的山水田园花鸟虫鱼,是水墨丹青,是工笔素描,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情和画意,这“画意”是花朵,让那些优美的文字激情地绽放。

情意,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陈虹运用最多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且把浓烈的情感寄托其中,读她的文字如听婉转悠扬的音乐常让人热泪盈眶唏嘘不已,或感动、或忧伤、或沉默、或雀跃……心绪不宁,心潮难平,跟着她喜怒哀乐食人间烟火,随着她漂泊天涯走陌路他乡……

“情意”,是她每一篇诗文生存的资本。

陈虹是一位独特的写作者,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女子,在这个文化多元意识多流的时代里,有多少人追逐喧闹虚度光阴,又有多少人恐惧寂寥蹉跎岁月,她却在孤独时吟诗作词书写文章,她的性情她的志趣连同她朴实自然的文笔都是那样的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现在,她的书就要出版了,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那些美妙的文字,体味那份美好的感情……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陈虹,连同她的诗与文,正像她的名字一样,不就是高天上一道亮丽的“虹”,轻轻一抹,兀自斑斓……

相信,她未来的文学之路,一定更辉煌,更灿烂。

祝愿她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吧!

是以为序。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于沁源

(作者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