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迷雾之镜

三千年前,有一个人住在群山环绕的小城里。他努力学习祖传的知识,致力于成为一位医师,不过他并不完全认同所学的知识。他发自内心地认为,一定还有更多深奥的知识在等待着他。

一天,他在山洞中睡觉,梦见了自己灵魂出窍。他走出山洞,外面是一钩弯月。天朗气清,不计其数的群星清晰可见。接着他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由内而外的变化,从此他的一生彻底改变了。他观察着自己的双手,感受着自己的躯体,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说:“我就是光,我就是群星。”

他再次望着群星,突然意识到光不是由群星散发出来的,而是有了光,群星才能被看见。“万事万物都始于光,”他自言自语道,“宇宙的间隙也并非一片空洞。”他认为世间万物组成了一个生命整体,而光就是生命的使者,它孕育生机,包罗万有。

接着他感悟到,自己虽与群星系出同源,但他已经不再是群星。“我身处群星之间。”他心想。于是他将群星称为“托纳(tonal)”,而穿梭于群星之间的光则是“纳古尔”。他知道,两者之间之所以能构成空间与和谐的关系,原因在于生命或意识。没有生命,托纳和纳古尔也就不复存在。生命至高无上,是一切事物的造物主。

他还发现:世间万物都是造物主的化身。因此他得出结论,人类的感受不过源于光对光的相互感知,而物质不过是一面镜子——万事万物都是镜子,它们反射光,并生成这道光的图像。但幻想之界,也就是梦境,则像一片掩人耳目的迷雾,让我们无法看清自己。“真实的我们是纯粹的爱、纯粹的光。”他喃喃自语。

这一发现让他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清了自我后,他开始观察自然和身边的人,所看到的一切让他无比惊奇。世间万物仿佛都是他自己的倒影——每个人、每只动物、每棵树,还有江河、大雨、密云、大地……他看到,托纳和纳古尔在生命的调和下,产生了亿万生命的化身。

短短几瞬,他就参透了一切。他兴奋得无以复加,但内心又平静如水。他等不及想要把自己的发现分享出去,却又无法用语言说得明白。他尝试向他人解释,但旁人难以理解。不过人们看得出他的变化,他的眼神和声音中都散发着魅力。人们注意到,他对任何事、任何人都不再持有偏见,他已经变得与众不同了。

他能够看透众生,但人们无法理解他。人们认为他就是造物主的化身。听见此语,他笑着答道:“的确如此。我就是造物主,但你们同样是造物主。我们并无二致。我们都是光的倒影,我们都是造物主。”但人们仍旧无法理解他。

他认为自己就是人类的一面镜子,镜子中是芸芸众生,也是他自己。“人人都是镜子。”他说道。他从人们身上看得到自己的倒影,但人们无法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倒影。他意识到,所有人都在梦境之中,可人们从未意识到这一点,也从未看清自我的本质。他们认不清自己,是因为双眼为迷雾所蒙蔽。而建起这迷雾之墙的,就是光之影像的具体体现——人们的梦境。

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忘记这些感悟。他想要将这些体会铭记于心,于是决定用“迷雾之镜”来称呼自己,从而提醒自己物质是一面镜子,而迷雾则会蒙蔽双眼,让我们无法认清自我。他说:“我是迷雾之镜,在你们身上我能看到自己的倒影,而你们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我们之间有着重重迷雾。这迷雾就是梦境,而这面镜子就是你,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