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圣夫人郑氏,可是国朝一等一的奇女子。
前明末年,国姓爷郑成功为了维护汉统,与满清数次大战,这才暂时稳住了南明的政权。可以说,郑成功是南明小朝廷的柱国大臣。
后来皇汉崛起,兼并南明,郑成功不愿汉人之间自相残杀,率大军远走台湾,从此不再干涉中原。
太祖皇帝感念郑氏忠义,亲下圣旨,允郑氏世镇台湾。
奈何崇康二十三年,红夷人趁郑成功病危偷袭台湾,郑氏台湾被红夷人攻破,郑家子弟包括郑成功在内尽数被杀。
等到大汉水师闻讯赶到增援,只来得及救下了郑成功嫡女,年方十六岁的郑媛。太祖遂降旨,封郑氏女为县主,允居于金陵。
至于台湾,因郑氏嫡脉被屠戮一空,太祖决定收回前诏,在台湾建立布政使司,归闽浙总督节制。
次年,太祖皇帝驾崩,圣祖继位。泰安二年,十九岁的郑媛被圣祖指婚给心腹甄羿。
泰安四年,圣祖结发妻子,懿仁皇后病逝。
当时圣祖常年在外征战,后宫局势不稳,为了保护年幼的嫡子,后来的太上皇,圣祖便把刚刚生下长子甄符的郑媛接进宫中教养皇子。
这一养就是十年,哪怕是后来太上皇平安长大,郑媛离宫回府,太上皇始终不忘恩情。圣祖也曾明言,郑媛于天家有恩,数十年对甄家恩赏不断。迁都之后数次南巡,半数住在甄家。
到了雍和年间太上皇继位,感激郑媛当年回护之意,封其为奉圣夫人,位与亲王同。
在位期间四次南巡,皆由甄家接驾。更是在第一次南巡时指着奉圣夫人对江南官员及各世家言道:“此,吾家老人。”
这句话彻底把甄家送上了神坛。甄家世袭的那个叫什么金陵体仁院总裁的位置,本来不过是一个替天家侦缉江南的差事,现在却几乎已经在事实上凌驾于江南几位总督及各省布政使之上。
史宁完全相信,只要太上皇和奉圣夫人还在,甄家就百无禁忌。而且在史宁的记忆里,甄家也确实还有好几年好日子。
但问题就在于,甄家的好日子,也就剩下那么几年了。
无他,甄家人可是狠狠得罪了当今天子的。
本来,雍和年间,文安太子在位,朝野皆知大位已定,是没有什么储位之争的。康定皇帝本身就是最坚定的太子党之一,也不会对支持过文安太子的人有什么意见。
然而甄家人仗着雍和帝的宠幸,在雍和年间就不把到金陵公干的康定皇帝放在眼里不说,更是在大位已定的情况下,还奇葩的想要支持出自他家的太上皇贵妃甄氏的儿子夺位。
这就很逆天了。史宁甚至觉得,那位义忠亲王最后落败,恐怕就和母族一番骚操作脱不开关系。
要知道,整个雍和年间,抛开文安太子不谈,其余诸皇子中最得宠的可不是后来的康定皇帝,而是义忠亲王陈藩。
甄家的这种做法,算得上是狠狠打了天子的脸。也难怪后来太上皇刚刚驾崩,康定皇帝就迫不及待的以清理国库欠款的名义清算甄家。
当然了,史宁也知道,这些都是后话。只不过,他还是不希望自己同甄家牵连太深。
“对了,忠叔,按你刚才所说,先父当年还颇得奉圣夫人看中喽。”
见史忠下去安排人往甄家送完拜帖回来,史宁又开口问道。
他也是刚刚才想起,貌似史忠刚才说他那便宜父亲生前会以自己的名义给奉圣夫人送年礼。这可是个了不得的消息。
要知道,雍和年间,就连未建府的皇子都是没有资格单独以自己的身份给奉圣夫人送礼的。至于勋贵,就更是如此了。
史忠做为史家的家生子,耳濡目染,对大汉高层的事情也是明白一些的。听到史宁的问话,再看看他的表情,也就明白了史宁的意思。
“大爷有所不知,老爷生前,虽然不得侯爷的喜欢,但是在南北两京都是很有名望的。
特别是他执掌府上的产业这么多年,结交的南来北往的大人物可不少呢。
说实话,如果不是当初老爷执意找了太太这么一位寒门出身的,您如今也不至于被剥了承爵人的身份……”
史忠说着说着,感觉到史宁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这才想起,自己刚才,貌似是在埋怨太太一般。眼前这位爷,可是太太的亲儿子。
看到史忠不再说话,史宁脸色也好看了几分。虽然他心里也承认,史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而且身为穿越者,要说他真的同那个狠心抛下襁褓中的女儿和只有七岁的儿子殉情的女人有多深的感情也是扯淡。
毕竟,他穿越过来的时候,那一对儿都已经死了。
但是为人子者,哪怕是便宜儿子,也不能在他人非议自己父母的时候无动于衷。更何况,史宁身上还有着至孝之人的名声。
“大爷,对不起,老奴……”
史宁摆了摆手:“忠叔,下不为例。我不想再听到咱家有人非议先老爷和先太太。”
史忠赶紧点头称是。然后,又主动说起了史濎和甄家的交情。
原来,当年史濎年轻时节身体还不错时,曾想科举入仕。这也是大汉勋贵子弟常走的路。
毕竟,不是什么人都适合上阵杀敌的,但是只要能够买得起书,读书这条路谁都能试一试。
更何况,史濎可是一个少年才子,远近闻名的读书种子,十六岁就考上了举人的少年英才。
想要科举就需要游学,史濎便在文风鼎盛的江南游学过好几年。那时节奉圣夫人身体康健,最爱和这些少年人聊天,史濎就曾经多次被请到甄毅园做客,与老人家相处甚好。
而且,据说史濎之所以能够和史宁的母亲秦氏成婚,奉圣夫人是帮忙说了话的。
听完了史忠的介绍,史宁闭上了眼睛,微微摇了摇头,感觉有些疲惫。
甄家,不好搞啊。